馬艷艷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的敏感叛逆時期,這正是教育最關鍵的時期,此時青少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思維與理念。初中語文教育目的就是通過教授課本的知識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良好的思維能力不僅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有積極意義,還是初中生不斷進步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科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精進,這才有了新課標的出臺,所以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隨之改變。國家現在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能力也愈發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離不開初中語文教學的,也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賦予了初中教育新的使命。
一語文教學中提高初中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
“作者的心里有意境才能保證最開始讀文章的人很快地進入意境之中”,這是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說的話。意思就是老師學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好教材知識。意境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創造力與自我想象力,引導學生進入其中,在里面不斷探索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身的思維探索能力。因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和認識的深入是離不開實踐的,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適當地舉辦思維活動。其次,教師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成為好朋友,只有在這種融洽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參與各種思維活動[1]。
(2)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個班級有幾十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這就導致學生的自身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在老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產生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化來進行因材施教。同時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想辦法鼓勵支持學生的創新行為,對于學生的提問要有耐心地解答,對提問的學生給予鼓勵與支持。讓學生愛上語文這門課程,愛上自我思考,學會自我創新,讓語文真正融入學生的內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2]。
(3)滲透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學會自我思考與自我想象,不是一味放縱學生天馬行空地隨意想象,而是根據教材中現有的事物引導鼓勵學生展開自我思維的搜索和開拓,將教材中死板的知識變為“生動”“活潑”的學生自己的理論,自己的知識。這有利于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含義,教師要通過滲透理論知識來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二根據實例分析如何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
(一)抓住學生需求
例如,教師在《愚公移山》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展開聯想,這也有利于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學生能夠欣然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加強了對教材內容與中心思想的理解,語文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二)問題開場
例如,教師在教學《丑小鴨》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文章提出“有過一只可愛的丑小鴨嗎”之類問題,以這種問題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欲望,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閱讀課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自我理解課本的知識。在此基礎上,老師應再加以引導,有耐心地解答學生的問題,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鼓勵與支持。這樣的提問環節不僅能夠增添課堂的活躍度,而且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關注全體,引導學生自主參與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時期教育追求的方向也發生了改變,以人為本、面向全體是現代教育的新方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促進學生的進步。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教師不能對學生統一標準,而是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化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學并不是教書而是教育學生,教師要關心、愛護、信任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內心想法,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每位學生都能各展其才、各盡所能。教師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有著很大影響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程學習,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3]。
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創新教學,教師制定的明確教學目標、最佳的教學方法、并且授之以漁都是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有所幫助的。而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創設和思維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學會不同的思維方法。
參考文獻:
[1]許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6(24).
[2]屠曉靈.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4).
[3]宋政梅.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