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霖
摘 要:現如今,媒體傳播的形式已經逐漸轉換為數字化、網絡化,人們借助計算機、手機等設備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新聞行業也必然要遵循新媒體的發展趨向,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改變傳統傳播形式,使人們獲得更好的體驗。
關鍵字: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創新
傳統媒體是指通過廣播、報紙、雜志等渠道為人們傳播相應的事件信息。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傳統媒體面臨的問題日漸突出,其中最為明顯的當屬新聞行業。新媒體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多途徑,同時人們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某一事件的看法。這種情況下極易出現新聞缺失客觀性、輿論偏差等問題,對社會大眾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特點
資源融合、傳播融合、利益融合是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點,在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也逐漸呈現出了時效性、時代性、形象性、互動性的特點。時效性是新聞傳播的核心特點,在新媒體時代這一特點更為明顯,新聞工作者不在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將信息刊登在報紙上或者錄制成電視節目,而是可以合理利用數字編輯功能將客觀真實事件傳播給大眾,使其能夠第一時間獲得相應信息。時代性是指現階段新聞傳播更加切合大眾審美與需求,可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選取備受關注的話題進行深度的分析,并實時記錄事件發展情況,使大眾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新聞信息。形象性是指新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已經突破了傳統文字敘述的形式,在此基礎上增添了音頻、視頻、動畫等元素,將原本枯燥單一的新聞形象地展示到大眾面前,充分調動大眾的閱讀與觀看興趣。互動性是指在微信、微博等平臺存在大量的新聞,大眾可以在此類軟件上獲取感興趣的信息,并將新聞文章進行轉發與評論,在評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新聞發布者展開互動交流。
二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探究
(一)加強媒體間的媒介融合
媒體是傳輸數據信息的主要橋梁,新時代背景下各類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呈現在人們面前,但歸根結底仍舊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為主。相對來說,此兩種類型都存在著一定的優勢,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摒棄傳統媒體宣傳新媒體,應當從多個角度出發加強媒體間的媒介融合。首先,應當充分認識到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權威性、真實性與把控性,新媒體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時代性與形象性。其次,站在創新的角度將兩者的媒介,即廣播、報紙、互聯網融合到一起,產生新的新聞生產模式。例如,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新聞生產模式,此模式可分為空間、技術和業務三個層面,體現出“打通、整合、提升”的創新特點,是一項面對全行業的開放性公共平臺。若是出現一項重大新聞,則可通過此平臺進行深度加工,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多種移動設備上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新聞的時效性,而且能夠提升新聞的權威性與互動性。
(二)充分融合新聞報道與自媒體
新媒體時代,自媒體新聞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趨勢。以備受大眾歡迎的娛樂新聞來說,前幾年人們主要通過電視、廣播等途徑獲得單一的娛樂信息,現如今則可以通過自媒體獲得更加全面且廣泛的新聞資訊。通過調查與分析,我發現現今仍舊有部分人堅持閱讀報刊、定期收聽廣播。因此,為了全方位地滿足大眾的需求們可以將新聞報道與自媒體融合到一起,不斷增強新聞資訊的互動性與動態性。例如,“迭代新聞”就是在快速發展基礎上,逐漸逼近事件真相,抵達大眾對新聞深度的要求,實現增強新聞資訊的公信力的目的,并滿足新聞傳播實效性與即時性的特點。這種融合模式可以將大眾與新聞傳播聯系到一起,使大眾成為見證者與參與者,有效地拓展了新聞傳播的途徑。
(三)合理劃分新聞受眾群體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資訊有需求的受眾全體可按照年齡進行合理的劃分,而每一階段受眾者對新聞資訊的需求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需要通過創新來為他們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閱讀資源與路徑。首先,針對于青少年群體的新聞應重視新聞脈絡的梳理,盡可能以簡單易懂趣味性強的語言或視頻進行面熟,使他們獲取到有效的信息。其次,針對于中年群體來說,應凸顯出新聞資訊的深度與內涵,盡可能突出重點,使中年受眾群體能夠快速獲取信息并展開分析。這種情況下,新聞傳播的途徑與模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同受眾全體可結合實際情況展開自主取讀,充分體現出新媒體時代大眾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認為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重點在于“融合”二字,相應的新聞媒體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現如今新聞傳播的特點,并從加強媒體間的媒介融合、充分融合新聞報道與自媒體、合理劃分新聞受眾群體等方面做起,不斷創新新聞傳播模式,推動我國新聞行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心悅,李艷瓊.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及實現途徑研究[J].電視指南,2018(08):125.
[2]梁燕,莊杰,卓不凡.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基本模式與變革[J].新聞采編,2019(04):60-62.
(指導老師: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