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
1研究目的與意義
1.1研究目的
2013年9月,嶺南師范學院和國家體育總局湛江潛水運動學校以協同創新方式,首創潛水本科教育。2016年7月,亞洲潛水學院成立,潛水展覽館建成。
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建成,填補了亞洲地區類似展館的空白,必將給潛水及海洋科普的開展與普及,帶來重要影響。
然而,限于多方因素,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科普活動尚需進行總體性設計,并須盡快彌補展館功能短板。本研究正是以此為目的而展開的。
1.2研究價值與意義
利用海洋館等資源進行科普并不鮮見,以高校潛水展覽館作為平臺進行潛水科普,則極具創新性。而對其活動設計與開發進行系統研究,對推動潛水進步與培養科技后備力量,自然亦具創新品質,又有現實意義。此外,VR技術與潛水科普間擬合性較好,無疑是有效提升潛水科普效果的絕佳手段。
更重要的是,潛水在海洋事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國潛水科普卻仍屬處女地。這一研究無疑有助于填補空白,吸引更多力量投身潛水以及海洋研究。
2主要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檢索、查閱和整理了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中“科普活動設計”“項目開發研究”“VR”與“研制原理及程序”等方面的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及相關文獻20余篇,為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進展路徑。
2.2活動法
一是借助亞洲潛水學院與有關中小學初步建立的潛水科技、科普方面的亞洲潛水學院科普聯盟,為相關中小學科學老師開設了潛水科普講座,拓展潛水知識傳播范圍;二是為湛江市民舉辦潛水科普周,增加了其對潛水裝備、知識與技能的認識;三是接待了來館參觀的領導、專家和學者,深化了研究的相關認識。
2.3問卷調查法
在展館科普活動結束后,現場向觀眾發放、回收“潛水科普態度與評價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第一部分內容是調查觀眾參加科普活動前對潛水的認知;第二部分是調查他們科普活動后對潛水認知的提升狀況。
3現有研究及其啟示
3.1科普活動價值與作用方面
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擴大潛水科普面向,通過培養公民潛水興趣推進潛水科普進程,但要注意做好潛水科普資源的整合。
3.2科普活動設計、開發原則、程序方面
有研究注意到,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惡劣,人類健康風險增加,人類活動等環境惡化誘因引發廣泛關注,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彰顯;有研究表明,科學、有效的科普效果評估體系對公眾科學素養的提升具有決定作用。
可見,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推進,特別要選擇人類潛水類型的現實影響作為設計、開發主線,而活動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則需現實、合理。
3.3科普活動設計、開發方法方面
有研究強調,技術進步推動了教育方式重構,虛擬現實技術(VR)形象性、沉浸性、交互性的特點對教育領域的沖擊尤為明顯,VR既可令人“身臨其境”,又能突破時空限制,讓人感受現實中難以體驗的如行星撞擊的神奇景觀。
可見,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創新,至少可以選擇對潛水VR素材進行研究,幫助科普對象在虛擬但逼真的世界中完成視覺、聽覺與觸覺模擬,豐富潛水體驗,實現最大化的潛水科普、教育效果。
4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總體規劃與設計
4.1亞洲科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現有科普資源
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建有兩個展室、四個展區。展室一分為第一展區即潛水發展史區(包括潛水發展簡史和潛水科學研究四大領域兩部分),第二展區即潛水文化區(包括世界知名潛點匯總、國際權威潛水組織簡介和世界潛水文化三部分),第三展區即潛水教學科研區(包括潛水本科辦學大事記文字與圖片、潛水教學現場影像、潛水科研教研立項與成果四部分)以及亞洲潛水學院的建院審批文件、師生所獲證書、編撰的教材講義等;展室二則由獨立的第四展區構成,陳列了不同時期的潛水裝備及主要潛水裝備的結構圖。館廊墻壁處還有展館建造題記、后記和潛水簡介等(表1)。

4.2亞洲科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服務面向與功能定位
首先,鑒于自身性質與區域特點,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宜擇取湛江市和廣東省的青少年作為科普活動的主要服務面向,并根據需要,隨機或適時擴充至城市居民、海洋從業人員等更為廣闊的領域。
其次,依據自身的資源狀況及亞洲潛水學院高校師生這一專業、優質的潛水人力資源隊伍,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應當選擇潛水科普、潛水文化傳承作為現實的功能定位,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因應亞洲潛水學院的發展與進步,逐步拓展到潛水本科專業辦學、潛水與海洋科學研究、潛水文化傳承和潛水社會服務的四重功能。
4.3亞洲科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設計
4.3.1亞洲科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主題活動設計
按照基本類型即活動主題進行區分,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科普活動,可以分作常規主題活動設計和特定主題活動設計兩種類型。
其中,常規主題活動可以主要由:(1)世界潛水史科普活動;(2)潛水科研領域宣講;(3)世界知名潛點介紹;(4)世界主要潛水組織簡介;(5)世界各地潛水文化觀賞;(6)世界潛水教育觀禮;(7)休閑潛水技能VR體驗;(8)潛水電影觀映;(9)潛水百科知識競賽等九大版塊構成。
特定主題活動設計則可由:(1)配合每年在湛江舉行的“中國海洋博覽會”開展特定主題活動;(2)配合2018年起每年6月8日舉行的“世界/全國海洋日” 開展特定主題活動;(3)配合湛江市或廣東省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月/周”活動;(4)配合“亞洲潛水學院海洋意識科普活動周”開展特定主題活動;(5)完成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廣東省、湛江市政府或相關海洋管理部門臨時交辦的其他活動等五大部分組成。
4.3.2亞洲科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具體活動設計
在展館科普具體活動設計中,既要有效利用展館資源,也應充分結合對象的身心特征與特定需要。通過“記憶小超人”,比誰規定時間記得的潛水發展年份及事件多,誰把發展路線補充更完善;通過“裝備我最牛”比誰能說出更多潛水裝備名稱、功能,或科研導向的“潛水小達人”、娛樂導向的“你畫我猜”(表2)。

除上述活動外,還可針對中小學教師和一些社會人士,設計特色系列講座。特別是為進行潛水作業的漁民講授潛水安全意識(從根本上杜絕其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及其作業時誤傷潛水員情況的發生)和救援措施,相關潛水物理與醫學知識(重點是潛水減壓病的科學預防與及時求治)。
5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VR素材開發研究
5.1VR素材內涵、地位及其對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啟示
VR素材分為人為素材(Arti?cial Material,簡稱A素材)和真實素材(Real Material,簡稱R素材)兩類,前者指App開發使用的美術、動畫、燈光、聲音等資源,原在游戲設計中最常用。隨著VR技術從游戲體驗延伸到各行業,產品和部件的虛擬化3D模型都成為了VR素材,此即R素材。
本質上,R素材才是用戶真正所需。因此,VR內容是產業供給側關鍵環節,而素材將決定著內容或產品質量。唯有重視素材,才能孕育出高質感的內容產品,促進VR內容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在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的現有資源中,靜態展示部分相對充足,而動態展示的欠缺,已經成為展覽館科普與教育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的最大短板。
因此,以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現有資源為平臺,建設開發有關潛水VR素材,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場館現有條件限制,更有助于觀眾感受身臨其境的潛水過程,便于人們通過觀看VR視頻超越潛水現實、時間及想象的界限,提升科普活動效果。
5.2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VR素材開發:以潛水旅游潛點素材開發為例
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需要開發的潛水VR素材多種多樣,諸如技能教學VR素材、知名潛點景象VR素材和潛水裝備維護與保養VR素材等。篇幅所限,本文僅以頗有代表性的潛水旅游潛點素材開發為例,進行分析與說明。
通常,人們選擇潛水旅游目的地時,往往是根據出游經驗、網絡信息,借助圖片、視頻或者聲音描述進行。顯然,這種選擇多依賴想象,基本沒有經驗可談。
而一個完整的潛水旅游行程大體包括:出行前,選擇一個潛水地點;之后,選擇出行方式、酒店以其接送;到達后,選擇餐飲預訂以及潛水行程具體安排,聆聽潛水簡報,選擇除潛水外的行程;潛水結束后,合理安排好時間,安全返回。
對應上述行程,開發潛水旅游VR素材,既便于出行者一定程度上節省時間成本,選擇適合自己的潛水行程,更可幫助出行者在潛水旅游前完成一個體驗式的真正“預訂”,便于其在有身臨其境、“熟門熟路”的感覺后,再做出是否選擇該潛點或該行程的理性選擇。
因此,潛水旅游潛點素材開發,主要就是依據不同的潛水旅游潛點水域狀況、潛水季節和潛水特色,制作開發相關潛水過程、模擬真實海底世界感受的過程。簡言之,潛水旅游潛點VR素材開發,就是建構不同潛點“畫像”與感受的過程。
需要指出的是,潛水旅游潛點素材開發,更加適合的科普對象自然是大學生或中學生。當然,著眼于中國潛水科技的進步,這種素材開發也應當適合兒童,也要“從娃娃抓起”。
5.2.1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旅游國內潛點的素材開發
權衡各種因素,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旅游國內潛點的素材開發,可選擇海南三亞、山東青島、廣西圣龍潭、河北潘家口水庫進行首批開發。
海南三亞大多數海域的海水能見度在2~7米左右,水流偏小,潛水難度偏小。三亞是體驗潛水的發源地,全年都適宜潛水。珊瑚礁、海葵、小丑魚是三亞潛點的主要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著大多數北方潛水愛好者和潛水初學者。
山東青島海域海水能見度在3~8米左右,水流偏小,潛水難度亦較低,其水溫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所以適合潛水季節是在6~10月,水下養殖豐富。青島潛點可以體驗自己打撈海鮮的過程,是海鮮愛好者的天堂。
廣西圣龍潭的能見度在20米左右,傳說口渴時,摘掉呼吸調節器便能直接飲用到世界上最棒的淡水。這里潛水難度適中,更適合的潛水季節是6~10月。它還有享譽世界的喀斯特地貌熔巖淡水。
河北潘家口水庫能見度較低,且其水下溫度根據月份不同而不同,建議潛水時佩戴手電,使用干衣、手套、頭套。同時,因其是淡水湖,所以溫度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建議潛水季節選在6~9月。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是該潛點的主要特色,可以滿足探險潛水的特殊需求(表3)。

5.2.2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旅游國外潛點的素材開發
綜合考慮,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潛水旅游國外潛點的素材開發,可選擇馬來西亞詩巴丹、埃及紅海、馬爾代夫、帕勞、印度尼西亞萬鴉老和菲律賓科隆。
馬來西亞詩巴丹島能見度最好時期為3~7月,可達到40米左右。這里潛水難度普通,平均水溫在27~30℃,所以全年適宜潛水。海狼風暴、杰克魚風暴、隆頭鸚哥魚是其特色。詩巴丹是密集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龜洞也很有名。
埃及紅海能見度在20米左右,水流中等,建議攜帶流鉤,潛水難度適中。這里常采用船宿,全年適宜潛水。海豚、儒艮、錘頭鯊、灰焦鯊魚等是其特色。
馬爾代夫群島能見度在40米左右,水流常變化,有時很強。潛水難度適中,建議潛水季節為12月~次年4月。護士鯊、刺鰩、蝠鲼、鯊魚等大物件是其看點。
帕勞群島能見度在40米左右,水流較強,潛水難度較高,較為適合專家級潛水者,建議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或有累計百潛以上經驗的潛水員前往,較適合的潛水季節是10月~次年4月。隧道、洞穴、斷層等給該潛點帶來了一種神秘感。
印度尼西亞萬鴉老能見度較好,約為40米左右,水流中等,建議潛水季在4月~10月。該潛點是微距愛好者的天堂,適宜專家級潛水員進行拍攝。
菲律賓科隆有40米左右的能見度,水流較弱,適合全年潛水,發育完好的大型珊瑚礁裝點著海洋,數十條二戰時沉沒的日本戰艦無聲地訴說著歷史。這里既有簡單的珊瑚礁,有也高難度的沉船穿越,適合各級別潛水愛好者(表4)。

6關于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相關建議
首先,要推進潛水科普活動的進一步發展,應盡快增加以潛水科普為主題的展覽館的數量。
其次,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空間規模應該進一步擴大,館內設施要不斷完善,潛水VR體驗要盡早完成硬件購置與素材開發。
再次,要利用亞洲潛水學院的人力資源優勢,把信息技術與潛水運動、海洋生物等進行有效整合,盡可能滿足不同人群了解潛水之美、海洋之美的科普需求。
最后,為了更方便舉行潛水講座,除潛水展覽館內的潛水研培室外,還應當增設專門的潛水科普日常事務辦公室,室內場景以潛水為主題。
7結語
以“高起點、新模式、填空白”作為特色的亞洲潛水學院,欲實現長遠發展,離不開包括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在內的種種努力。在這個意義上,亞洲潛水學院潛水展覽館科普活動的設計與開發,還要繼續以協同創新為引領,為自己創造更高起點、更新模式,以填補更多有意義的空白。
參考文獻:
[1]張志敏,任福君.科普活動作為一種社會教育資源的價值探討——基于科普活動效果評估案例的分析[J].科技導報,2012,(28-29) :98-102.
[2]張君楠.北京植物園科普教育現狀及拓展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5.
[3]張楠楠.科技館科普活動效果評估研究——以“鳥類遷徙路線”科普活動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6.
[4]沈麗燕.虛擬現實技術與傳統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在社科普及教育推廣中的應用探索[J].科教文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