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啟正中學)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真實生命歷程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十分重視課堂的氣氛,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熱情,力爭把自己的課堂創設成一堂“活課”。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但在這“熱鬧”的課堂背后,卻暴露出教師過分的追求課堂氣氛的形式熱鬧和學生情感的淺層愉悅,以及學生在考慮問題時的浮躁,對老師的過于依賴,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常常被忽視了,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那么,如何使我們的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和學習體會,針對初中科學課堂中如何開展“有效教學”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1.重構師生關系:把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要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蹲下來,和學生做朋友。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景,一種平等的對話情景。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想、去問、去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師生互尊、和諧,不輕易否定學生,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能夠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雙手去實踐,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自我。
2.重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獨立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有效學習。
例如,在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時,教師可創設一個實驗情景,在不同的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分別加入一粒綠豆大的鈉及適量的鋅片、鐵片、銅片,讓學生向盛有足量的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加入學生自備的小刀,一會兒,取出觀察。這些實驗可讓學生演示,學生抱著好奇的心情,會產生許多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小火球?為什么冒出氣泡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小刀一下怎么會變成紅色了……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的眾多疑問會集中在一個問題上:不同的金屬在與其他物質反應時的能力有什么規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設計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收集資料等方式,幫助學生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很牢固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重視學生經驗:每個學生都富有潛力
在教學中都應為每個學生創設一個平等的、自主的學習環境,去喚醒學生沉睡的經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于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智慧、思維、猜測、想象、情感、喜怒、哀樂都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這樣,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原有的內在潛力會被無窮的挖掘出來,學生的能力會不斷的提高。
比如,教師計劃以氫氧化鈣的用途為線索,讓學生分組用實驗的方法探討氫氧化鈣的性質。故在實驗前教師首先提出問題:“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熟石灰都有哪些用途?”學生踴躍的舉手回答:抹墻、為建筑物打地基、這里酸性土壤、粉刷樹干防治病蟲害、制農藥波爾多液……
在學生大腦中建立這個基本平坦之后,教師開始安排具體的探究活動:“我們大家先討論一下,這些用途是利用了氫氧化鈣的什么性質?下面請用實驗來說明你的推測是否正確,過一會兒請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你的實驗結果和結論。”
4.重設課堂氛圍:愉悅、情感、體驗
教師要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贊美,來溫暖學生渴求得到認可和理解的心。如“你真會觀察,在你眼中可以觀察到有這么多現象!”“你真會動腦,想一下,要解決這個問題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了?”“你真是太聰明了,這個方法老師也想不出來!”這樣來打開學生運用語言、開動腦筋的思路,總結感悟和思考收獲,從而讓學生的思想走向成熟,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課堂氣氛之中,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學準備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的行為,也就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如教案)時所要做的工作。
1.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往往把“目的”當作“目標”,導致一堂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等這些對得不明、錯得不白的語言,或者說是“正確的廢話”,對實際的課堂教學沒有管理或評價的價值,也就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
新課程倡導科學課堂教學要實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和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的。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是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對教訓目標的進一步開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三個目標的結合,是科學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2.教學材料的使用與處理
教學材料是指教學內容的各種形式的載體。對教學材料的使用與處理,從理論上說源于課程標準,因此課程標準才是教材和教學的指南。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與處理不僅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水平出發,還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同時又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教材的使用與處理,是教師在吃透教材與摸清學生情況下對“教學材料”進行重組整合、創造再生的過程。
3.教學行為的選擇
教學行為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系列問題解決行動,是在教師自我監控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根據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教師除對教學內容作處理外,同時還必須考慮選擇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才識適當的。
有效教學行為包括:①表達的清晰性。教師講解明白易懂,概念清楚,在組織教學中有條不紊;②教學的靈活性。教師能夠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具,采取富有彈性的教學步驟;③高度的情緒性。對教材有極大的興趣,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④任務取向。教師有能力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專心致志;⑤材料的典型性。有成效的教師總是為學生提供機會,練習今后可能會測驗的題目。
(二)教學實施階段
教學實施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一般說來,教師在課堂中發生的教學實施行為主要有三類: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和課堂管理行為。主要教學行為是以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內容為定向,需要教師具備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輔助教學行為是以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和情景為定向的,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課堂經驗和個性素養;課堂管理行為主要是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每類行為的指向、類別及決定因素見下表1:

如在學習“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以下問題:①常溫下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②在標準大氣壓下,水在0℃時結冰,在100℃時沸騰;③4℃時水的密度為1g/cm3;④水蒸發時能吸收大量的熱;⑤在一定條件下,水會分解成氫七和氧氣;⑥水能溶解食鹽、糖等許多物質;⑦少量水潑到灼熱的炭火上,水能與木炭反應生成可燃性的氣體。仔細閱讀上述內容,用序號完成下列問題:
描述水的物理性質的語句是______;
描述水的化學性質的語句是______;
除了上述的描述,寫出你所了解的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______。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問題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密切聯系,具有一定的思維剃度,需要學生努力思考后才能解決,有助于學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認知沖突。
2.課堂時間管理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率,實質上就是在單位時間內花費最少的精力,獲得最有效的成果。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堅持時間優化意識,注重課堂時間管理的策略。
(1)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消耗。一要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備好所用的教學設施;二要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占有教學時間批評學生、不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廢話;三要適時安排學生自學討論,并注意效果,做到實而不死、活而不亂;四要精心提問緊扣教學目標,啟發學生思考;五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精練,不要拖泥帶水,重在引導點化。
(2)把握最佳時機,優化教學過程。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第5分鐘到20分鐘,這一時間段是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一時機,就很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3)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課堂教學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學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躍情緒和積極進取心理。為了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信息,課堂教學信息的密度也應疏密相間,即有疏有密,疏密有致。
(三)教學評價階段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普偏認為,有效的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教學評價要求必須合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2)對評價結果的處理不是不斷地采取否定,而是朝肯定、積極的方向引導。
(3)所有教學評價必須處于對學生潛能的信賴感。
(4)教育性評價歸根結蒂必須指向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育。
從科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科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強調課堂教學評價應該以發展學生為本,為創造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多元化的課程目標和新的評價理念呼喚新的評價策略和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
1.重視對科學教學評價的綜合設計
本人根據科學課程的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下表,用來評價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表2科學學習記錄卡
姓名 班級 學習單元
科學課出席情況:
作業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
參加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的次數:

說明:每一單元學習結束,由學生和教師分別填寫表格,進入學生的學習檔案袋。
2.利用以學習檔案為主的自我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建立科學學習檔案的意義,在于它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在傳統的評價中,筆紙測驗或考試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神秘感,從標準的確定、試題的選擇直到分數評判,學生完全被隔離在外。這是傳統筆紙測驗對客觀性的追求所決定的。而在學生學習檔案袋評價的過程中,需要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取得的成就,學生就成為選擇檔案袋內容的一個決策者,從而他們也就具有了評判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的機會。
3.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活動表現評價是一種不同于以往傳統評價的新方法。它是用來評估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結果和產品的質量的體系。例如,在學習酸堿性時可搞一次活動“測定一段時間內本地雨水的pH,繪制時間→pH關系圖,討論本地區出現酸雨的情況,分析可能的原因”。在活動中學生要經歷提出問題、取樣和測定雨水的pH、記錄數據、處理數據、通過比較得出結論(做出是否存在酸雨的判斷)、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考察和記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從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實驗技能、記錄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實驗報告的合理性、學生交流討論和發表見解的情況等做出綜合的評價。
4.紙筆測驗要注重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紙筆測驗是常用的評價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仍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動下,要求紙筆測驗既要評價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例如,啤酒是生活中常見的飲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蛋白質等物質。
(1)觀察一瓶未開蓋啤酒,未見氣泡;打開啤酒瓶蓋,會冒出大量氣泡,原因是:;
(2)要使啤酒冒出更多的氣泡,除了可以采用振蕩和攪拌的方法外,其他方法有:;
(3)已知從啤酒中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請設計兩種實驗方法檢驗啤酒中的二氧化碳。請用表格寫出必要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
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有效性”問題,以上只是談了一些個人的想法,當前課堂教學就其總體而言,在朝著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實前進,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課堂教學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想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有效教學”走進課堂,還有很多的事可做,很多的知識可學。如“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怎樣與學生有效的溝通?”“如何有效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如何對有效的試卷講評?”“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等一系列的問題。可以說,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和深入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去研究。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孫亞玲,范蔚.課堂教學的變革與創新.廣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