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閱讀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向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和單篇閱讀教學來說,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教學效率。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群文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目的性和層次性的閱讀文本選擇,優化課堂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有效策略
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其內涵非常豐富,語文教師應當革新閱讀教學離你那,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群文閱讀對單片閱讀來說,其教學效率更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容,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學習語文知識內容。在學生實踐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保證群文閱讀的有效開展。
一、結合主題選擇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在文本選擇時需要根據相應主題,明確選文組合,根據實現確定的主題,圍繞主題選擇相同或者相似的文本,進行文本組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初中教材內容中,有不少的文學作品有著不少相同主題的文本,根據同一主題進行組合教學,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貓》的教師中,教師根據文本題目設置相應的主題,選擇相應的群文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老舍,屬于借物抒情的散文,文章的結構比較嚴謹,條理清晰,通過風趣的語言,表現貓的性情,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文章中表達作者真摯的情感,創設美好的境界,同時作者借助平實的語言描繪出具有鮮明形象的性格,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明確群文閱讀主題,讓學生閱讀《鳥》、《狼》等文本。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鳥》是一篇散文小品,寄托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表達自己對囚籠般現實的不滿。《狼》是一篇文言文,通過文章的描寫,描寫出狡猾、兇殘的狼的形象,并且從中體會故事的內涵,對待狼一樣的人,應當敢于斗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同一主題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通過多篇作品的學習和閱讀,引導學生分析和總結,深入理解文本內容,了解不同文章的風格,根據作者和寫作背景,體會作品中的情感和內涵,保證群文閱讀的有效開展。
二、結合作者選擇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教材中,文本內容比較多,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文學風格,在教材中,有不少的文本作者是同一個人。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文本的作者選擇文本組合,對作者相關的文章進行篩選,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保證群文閱讀有效的開展。例如,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上冊《使至塞上》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介紹作者生平,王維有“詩佛”之稱,在邊塞詩和山水詩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篇。在作者作品風格的講解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體會“詩中有禪”的意境。教師向學生補充相應的詩篇,如《林園即事寄舍弟紞》、《送梓州李使君》、《山居秋暝》。在這些詩篇中,通過畫面結構進行構建,其層次更加豐富,遠近相宣,動靜結合,聲色俱佳。如《林園即事寄舍弟》中“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送梓州李使君》中的“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詩句中具有一種層動感和音樂美。在《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句中由遠有近,冷暖結合,將繪畫美、音樂美和詩歌美充分的融合。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和深入了解,讓學生體會作者的作品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結合教學目標選擇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中指導學生閱讀多篇文章。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對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師來說,對學生閱讀數量和速度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以文本作為基礎,根據文本內容特點,整合課堂教學目表,完成課內外閱讀的遷移,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談生命》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文章閱讀讓學生對生命本質和生命意義深刻理解,在文章中道盡她歷經滄桑、嘗盡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解釋申請的本質,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豁達樂觀精神。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文章,如《再塑生命》、《我與地壇》以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將目標分成幾個小的目標。學生對文本共同閱讀,從整體上感知文章中主人公的經歷,從不同的角度體會主人公的酸甜苦辣。通過閱讀活動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文本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從學生的個性角度理解文本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通過群文閱讀活動加深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
四、結合體裁選擇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根據體裁對文本進行選擇和組合,將相同體裁作品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掌握此種體裁的寫作方式和要點。初中語文教材中,文章的體裁大多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小說以及詩歌等類型。教師在文本選擇組合的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要求,選擇不同難度的同體裁文本,對其進行組合,開展群文閱讀。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的課堂教學中,此篇文言文的體裁是“記”,是散文體裁的一種,主要通過敘事、寫景、狀物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教師根據文本的體裁,補充相關的文本,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游褒禪山記》、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等。通過這些文本內容的選擇和重組,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對“記”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內容,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如《岳陽樓記》中通過敘事、寫景、抒情以及議論相互結合,體會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題。結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會作者的寬廣胸懷以及遠大的政治抱負;在《醉翁亭記》中以“樂”字為引慣出全文,將內心郁悶寄情于山水,表達作者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在《游褒禪山記》中,通過記述和議論的結合,獨具自身特色,以游記的方式表達作者的觀點;《小石潭記》是文質精美和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采取移步換景、特寫等寫作方式,刻畫出小石潭的動態美,寫出小石潭景物的優美和靜穆,表達作者貶官之后的孤凄之情。
五、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群文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雖然不少學校開展群文閱讀,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群文閱讀教學效果較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探索群文閱讀活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
參考文獻:
[1]李元本.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17(10).
[2]黃蘭.初中語文如何開展群文閱讀教學[J].語文天地, 2016(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