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年順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生為學的主體,以教師為教的主體,以教材為載體,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充分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健全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發展;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成長,實現人生價值。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特點;思考與實踐
中職語文教學猶如語文教學百花園中的一枝,有它自身的特點,需要我們去關注,去研究,去思考,去實踐。用我們辛勤的汗水去澆灌,他才會亭亭玉立芬芳誘人,結出豐碩的果實。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體現在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以教師為本,促進教師的成長;以教材為載體發揮它的育人功能,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寶藏無數;以教法學法為抓手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
一、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
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這就決定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能用模式化的教學來進行。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鮮活的個體,他們由于各自的成長環境及性格差異,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學習的自覺性,學習的領悟性,學習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有著不同的鮮明性格,不能把他們看成一個接納知識的容器,想怎么裝就怎么裝,想怎么灌就怎么灌。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高和重點中專的學生差異在于文化基礎差,大多數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文化學習是差強人意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是弱項,到職業學校學習的目的就是希望學一技之長,所以對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政治課)是不感興趣的。這對語文教學是有影響的。面對這種情況,如果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教材的選用,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方法的選用,充分考慮學生發展所需,也是能有所作為的。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采取淡化學科統一性,重視優化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從預習的布置,到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再到作業練習的布置,都考慮學生的差異,因人設計,因人檢查,培養個性、激發潛能、強化自主獨立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實現了學生學有所得,個性健全的目的。
二、以教師為本,促進教師的成長
以教師為本,促進教師的成長、發展。就是要確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的主體有自主選擇教學方法權,有處置教材權,有根據學生情況組織教學權。這就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具有自己的個性。教無定法,教要得法。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究有效實用的教學方法。記得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的個性就是率真,待人真誠,教學嚴謹,尊重學生,勇于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真鉆研,真了解學情,真探索適合中職語文教學的方法,真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倡“三讀法”,一讀,找出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了解文意。二讀,理解文章借結構層次,讀通文意。三讀,感受文章特色,領悟作者創作特殊,受到啟發。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將文本教學與案例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仿真場景中體驗推銷,在推銷中感受語言技巧的重要性。在寫作教學中,提倡我筆寫我心,我文表我意。在每年的新生班,我都會布置一篇作文《我心目中的語文》或《我心目中的語文教師》,要求寫出真情實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的、自由的、寫真事,說真話的寫作環境。通過作文了解學生對語文的看法,了解學生對語文教師的期待,幫助學生總結學習語文的方法,為后續的語文教學創造一個有益的環境。教師真想真做真做主,教學智慧真發揮,教師才能真成長。
三、以教材為載體發揮它的育人功能
以教材為載體,充分發揮它的育人功能。中職語文教材是根據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大綱》編寫的。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材為例,在編排上有如下特點:全套教材共五冊。基礎模塊2冊,職業模塊2冊,拓展模塊1冊。教材體現了職業教育語文學科的特色。“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務實求真,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其中,基礎模塊以“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為重點,職業模塊以“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為重點,拓展模塊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重點。三個模塊既是整體,又各有特色,各有側重。在課文的選編上既注重經典性、時代性,又注重情境性,實用性,符合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符合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教材中的課文既有中外傳統名篇,如《詩經》、《史記》、《唐詩》、《宋詞》、《項鏈》《威尼斯商人》等選段或選篇,又有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佳作,《拿來主義》、《讀書人是幸福人》、《哦,香雪》、《人格是最高的學位》等,還有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實用文體如計劃、小結、會議記錄,條據等。秉承教材是用來教的原則,以教材為本,不拘泥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發揮它的育人功能、學習功能、發展功能。
四、以教法學法為抓手,探索教育教學規律
以教法學法為抓手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效率。中職語文教學在教法與學法上的特點:在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如“啟發法”、“誦讀法”、“因材施教法”等的基礎上,吸收現代教學方法如“分組討論法”、“小組探究法”、“任務啟動法”、“項目教學法”等。消化、理解、借鑒、應用現代教學理念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中職學生大多不參加普通高考,少部分只參加職業院校舉辦的對口考試,文化課考試成績要求適度降低,所以中職語文教學可以不受高考指揮棒的約束,在教學方法的使用和學生學法的指導上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熟悉擅長的教學方式,揮灑自己的教學智慧。可以是散文化的教學方式,流暢自然,富于韻律美和意境美;可以是故事化的教學,引人入勝,高低起伏,終有所歸;可以是蒙太奇式的教學,跌宕起伏,流連忘返,興致盎然。學法指導上,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前提下,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做到因材施學。比如說在現代互聯網+的環境下,采用“課堂翻轉”,學習的事學生做主,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更自主、更自由、更自覺,更活潑更有創造型,學習過程更民主,討論更充分,體驗跟真實,收獲更豐碩。
一花開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中職語文教學的特點,就是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要尊重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張揚教師的個性;就是要彰顯教材的育人功能;就是要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創新教學方法和理念;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創新型人才。中職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就是要傳承祖國優秀的文化,服務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形成良好個性,健全人格,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