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穎
【摘 要】本文從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的調研分析出發,指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闡釋了課外科技活動對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提出了以課外科技活動為栽體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從而讓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發揮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協同育人作用。
【關鍵詞】課外科技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4-0050-002
Innovative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WEN Ying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Zhejiang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expounds the promoting role of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puts forward the basic approach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y tak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s the form, so tha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gives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classes.
【Key words】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ctiv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nergetic education
0 引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內容,作為教育工作者,每一個專業教師同樣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除了傳統的思政課,需要創造性地運用一切載體來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高職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作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載體,能讓思想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發揮好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協同育人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目前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視,為了提升整體思政教育質量,思政課結合當前熱點問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對課程內容進行完善和補充,教學形式則利用新媒體手段為學生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和工作平臺,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開展。盡管思想政治教育課對內容進行了補充,對形式進行了拓展,但講課方式還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與當前大學生比較關注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崗位就業、創新創業、人際交往等現實問題結合不緊密,多以說教式、灌輸式的形勢與政策講座、報告等形式為主,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從心理上容易產生抵觸排斥情緒,結果是教育搞了,活動做了,形式上達到了目的,但實際效果卻不樂觀,學生吸收得少,消化得少,內化得更少[1]。
其實除了改進思政課教學的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外,要充分利用多種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課外科技活動能引導學生在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入手,使他們真正從思想上受到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 課外科技活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網絡化、隱性化和可持續化的新需求,課外科技活動具備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科技活動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外科技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方式,需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科技活動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科技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開展科技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才目標和社會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結合,在利國利民的前提下,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珍惜學習機會,鞏固專業知識,提高責任意識。
第三,職業素養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科技活動中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通過完成復雜研發項目的過程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第四,科技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讓學生的求知欲、表現欲、自尊欲、創造欲得到滿足,鼓勵他們勤奮學習,把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出來[2]。
3 以科技活動為載體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以科技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領導和全體師生都應該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建立起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之間、全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各院系師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專業學習與科技活動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2)營造以科技創新為主旋律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學校各類學生組織和社團,有序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外科技活動中去,課內外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舉辦技能大賽,專業講座,小組互動團隊比賽和行為訓練等形式,展示學生風采,磨練意志,提高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精,養成不斷學習、科學思維的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在德、能、技諸多方面并行發展[3]。
(3)充分發揮科技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離不開健全的保障機制。學生社團作為科技活動的重要平臺,除了專業教師的參與,通過制定工作量考核、評獎評優等相關鼓勵政策,吸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參與學生課外科技活的設計與執行,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踐中發揮主體作用。合理的制度是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實效性的重要保障,以杭職院軟件技術協會為例,首先建立專業興趣小組,利用科技活動工作室常態化來開展協會服務。協會成員定期開展專業講座的形式,實現成員之間的傳幫帶,實現經驗和關鍵技術的傳承。其次建立與協會相匹配的專業科技競賽規范和競賽流程,在實踐中總結出可行的“先報名,后培訓,再競賽”的競賽模式,讓科技活動的開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最后大膽嘗試走出去,加強協會與相關企業的聯系,為學生尋找更多的鍛煉機會,努力實現共贏。
(4)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多渠道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平臺。一方面,對學生參與的各種課外科技活動項目實行全面開放和預約開放相結合的實驗室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平臺[4]。同時 ,充分發揮專業教師、思政教師的資源力量,在技術上、思想上給予學生幫助和教育。另一方面,加強企業合作,借助企業先進的生產實驗設備開展實習、實訓等,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經常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良好的平臺。
4 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的核心內容,滿足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網絡化、隱性化和可持續化的新需求,需要創造性地運用一切載體來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以校園科技活動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能引導大學生在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陳穎,張永華.以創新創業行動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價值工程,2012(4):48-51.
[2]焦滿金.營造以學術科技創新為主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J].社科縱橫,2005(1):59-61.
[3]韋進.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5):39-40.
[4]鮑存會.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