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妍斐
摘要:藝術設計專業是近年來高校的熱門專業之一,數十萬學子為了心中的藝術夢想投入到各大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之中,使高校人才隊伍不斷擴大。河南省歷來都是中國的教育大省,高校林立,其中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占半數以上。但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招生就業、教師素質和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都有涉及,這些問題嚴重阻礙我省高校全面發展的進度,因此必須要盡快解決。本文將主要分析河南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并探討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希望能對高校的教育改革事業有所助益。
關鍵詞:高等教育;藝術設計;教育現狀
引言:
我國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高水平的設計人才,為服務于我國各類產業的管理、設計和研發工作而設。培養出的人才必須要有扎實的設計理論,科學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能力,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在教育、科技、藝術等行業。本文在考察河南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之后認為,只有通過拓展學科領域、加快改革步伐,人才培養結合實際才能使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質量有質的提高,培養出的人才水平才會更高。
一、河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概述
據調查顯示,我國高校開設的藝術設計專業的規模居世界首位,河南省的規模穩居全國前十,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藝術本科專業的900所高校中,河南省有超過40所大學開設藝術專業,其中著名的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財經學院、安陽師范學院、商丘師范學院、許昌學院、信陽師范學院等多所名校均開設藝術設計專業[1]。
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包括平面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動畫專業服裝設計、展示設計等,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網絡藝術、三維動畫、視頻設計、音頻藝術和互動媒體設計等[2]。這些都為培養高水平的藝術設計人才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藝術設計專業現狀
(一)高校盲目擴招,畢業生就業難
很多高校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基礎下不斷擴大招生數量,使現階段內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遠遠超過了市場的實際需求量。很多高校在沒有對就業市場進行考察的情況下盲目擴招,片面追求學生數量和規模,沒有立足于國家經濟結構和實際的發展情況,造成生源被浪費,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根據我國目前市場上的現狀來看。中國的制造業還正處于模仿階段,自主化創新水平嚴重不足。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主要的從業方向就是制造業,但是現階段市場對制造業的設計人才需求的數量是有限的,完全不能容納全部畢業生。高校的盲目擴招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很多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之后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多數都選擇轉行,這與他們預期設想的職業規劃完全不同,因此,藝術設計專業的未來將會十分渺茫。藝術設計是腦力工作,對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不能通過培訓得到提高,因此藝術設計工作和其他工種之間的差距很明顯,而且藝術設計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十分看重,很多企業會直接將毫無工作經驗的新人拒之門外,設計師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問題,使得他們不得不用自己的體力換取生存的基本條件[3]。舉個例子:鄭州某一本科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2017年夏天畢業,隨后進入求職階段,市面上對剛畢業的設計師擬定的底薪一般是2500元左右,而鄭州市一家普通酒店的服務員的月薪一般在2800元左右,該學生在面對這種現實的差距之后,對設計從業的信心被澆滅,轉而從事計算機等高薪行業。這種現象在社會上很普遍,長此以往必然會阻礙藝術設計專業水平的提升,迫使許多設計人才外流,這種尷尬的局面不僅在河南省存在,是全國藝術設計行業的普遍現象,很多老牌藝術院校比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同樣也會面臨這些問題,都對這種現象表示很無奈。我國設計行業發展水平之低決定了制造業的競爭力必然處于劣勢,而導致設計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十分落后,這其中的因果關系是顯而易見的。
我國藝術設計高等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還有現在高校的專業體系和藝術設計教育的實際特點之間有較大的出入,專業體系落后于教育特點一大截,導致中間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高校將自己的教育困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之中,和外部的交流越來越少,完全不符合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同時,高校的盲目擴張對專業教師的需求量也日益劇增,但是教師的流動路徑無非就是從學校到學校,社會對人才需求與高校的實際教育二者之間嚴重脫節。藝術設計專業的性質決定了這應該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而非純理論的課程,因此高校必須要重視學生的社會商業實踐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并讓學生在實踐中總結出成熟的技藝和手法。但是高校將重心放在了擴招之后,就忽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踐的指導,而且很多專業教師本身就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只能從教材中案例里給學生找例子來講解理論,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幫助作用,這就好比一個不會唱歌的老師教學生怎么唱歌一樣,教學質量肯定不高[4]。而歐美等名校的藝術設計學院都會聘請一些行業內的頂級設計師作為講師到學校任教,教師的專業水平可以得到保證,且教學活動也會和設計市場保持密切的聯系,學生也能真正學到相應的設計知識。
藝術院校本來應該是藝術思維可以隨意發揮的園地,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盲目追求利益擴招學生數量,導致學生受到的教育、獲取的知識無法在日后的工作中施展開來,教師也和社會脫節太久,無法掌握市場上的最新動態,并且缺乏利用新興技術輔助教學的思維,使得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落后于西方社會較多,進而使我國的制造業發展水平停滯不前。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師專業水平素質偏低
很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完成本科的學習之后選擇參加碩士入學考試并進行下一階段的深造。但是我國碩士入學的門檻較高,尤其是公共科目考試難度較高,英語科目的難度遠高于大學英語六級水平。但據調查顯示,河南省很多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僅在大一的時候開設英語課,只用在一年時間內完成兩冊英語課本的教學任務即可,并且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教師也是敷衍了事,但是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科目涵蓋的內容比大學全部學完八本書的內容還多,因此很多專業水平較高的同學在考研的時候都折戟于英語科目,如果在復習階段將精力全部投入在公共課上,那么專業課的成績就會縮水。有的學校為了穩定研究生生源、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就擅自降低專業課的難度,使得很多外行學生輕松考取了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生,這些學生大多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在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后,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撰寫畢業論文上。國內的藝術類研究生的學習時限一般是三年,這三年內其實對藝術專業技能提高的幫助是極其有限的,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尋找機會參加社會實習,才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但是很多學生在研究生期間主要的任務就是為了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并獲得學位,這種帶有一定功利性的目的與藝術設計的原則背道而馳。
國內現在大部分藝術專業的研究生畢業之后的出路就是在高校任職,教授下一批本科學生,因此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怪異的現象,很多本科教師的設計水平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學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教師過于追求學歷而忽視了自身水平的提高[5]。教育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應該是專業水平過硬,而不是用學歷將有水平的教師拒之門外,如果這種規則是歷來就有的,那么齊白石大師當年也就無法在中央美院任教了。
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高校都開始重視教師的學歷水平這一硬性條件,碩士研究生成為第一道門檻,因此很多老牌教師為了升職和評職稱只能將精力放在提升學歷之上,碩士考完之后還要考慮博士,在教學上投入的精力就會隨之減少。因此很多人就算最后考取了博士學位,專業水平卻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因此教學質量注定不會很高。經研究表明,一個藝術設計師的專業水平高峰時期在30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設計師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都正處于黃金期,但大部分這個年紀的專業教師都在為爭取學位而忙碌,并沒有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或者學術鉆研中去[6]。等到了40歲,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后,又要忙于評定職稱和撰寫論文,加之自身精力消耗速度加快,很多教師已經無心再進行本專業的科研了。更有高校秉持官本位的理念,教授的待遇還不如行政處的處長,很多教師為了現實生活從專業教育轉向職能崗位,造成大量的人才損失,教師的社會地位與其付出不能成正比。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高校的教授的評價標準不是專業水平的高低,而是發表論文和出書的數量。
(三)學生實踐能力不強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被推廣到藝術設計專業中來,學生很快便掌握了用電腦進行設計的技能。但是很多學生過分依賴于計算機技術,反而限制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藝術思維本來就是應該天馬行空不受拘束的,但是計算機程式化的成果讓藝術設計中最鮮活的部分黯然失色了。從德國Bauhaus時代開始,藝術設計就十分強調動手能力的重要性,這是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學生創造能力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7]。但是河南省的高校自從將計算機引入設計課堂之后,就大大減少了學生自主實踐的時間,學生只用在數位板上畫出線條,電腦就會制作出完整的圖形,學生只注重設計的成果,對于中間過程出現的問題就會隨之忽略,設計思維完全被計算機限制了。
眾所周知,設計是需要無數次嘗試和修改才能取得成功的過程,沒有哪個缺乏動手能力的設計師能夠在行業內長久發展下去。在設計教育領域,如果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增強的話,他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會隨之延伸。比如包裝工作室的學生在反復練習折疊紙盒后可以掌握紙盒的具體構造、材料和性能,以便于日后設計出更加巧妙的包裝盒。而且如果他們能夠深入到印刷廠去研究印刷設備運行的原理并進行嘗試操作,并且對各種印刷效果進行比對,才能在外包裝設計過程時有更加周全的考慮。而如今中國的藝術設計學院都把教學的重心放到了理論教學上,重理論、輕實踐[8]。這種方法或許對其他學科有幫助,但是對于設計教育來說并無助益。如果設計教學最終變成純理論的學科,不需要任何實踐和操練就能完成的話,那么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不復當初,這門學科也就會成為人人皆可以為的狀態。
現代藝術設計市場需要的是技能多樣化和知識專業化的人才,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須做到與之適應,為社會生產輸送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另外,我國當前的分配制度還不盡完善,知識和技能型人才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他們的社會地位也不高,這種社會風氣十分不利于發展學術,很多高校畢業生并沒有掌握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我們經??梢钥吹接行┟佬g專業的學生不會畫畫,音樂專業的學生不會唱歌的現象。因為這些學生在校期間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溜須拍馬和阿諛奉承之中,這就是因為專業人士的地位和報酬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使這些學生認為自己要向仕途發展才能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
三、結束語
綜上,河南省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目前面臨的問題眾多,需要高校和政府聯合做出改變,才能推動專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首先要不斷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生的差異,對教學空間進行優化升級,根據年級劃分出不同的教育重點,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供學生自主選擇。我們今天生活水平較之前已有大大的提升,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因此我們還要改革教學方式,使學科脈絡更加清晰,使藝術設計專業朝著跨學科的方向發展,增加學生進行實踐和實習的機會,為設計行業輸送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莉.河南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現狀及對策[J].美與時代·城市,2012(6):77-77.
[2]孟藝.河南省高校視覺藝術專業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現狀及改革探析[J].美與時代,2014(9):122-124.
[3]陳晶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及問題探究[J].成才之路,2011(35):12-12.
[4]祁軍偉.河南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市場經濟互動性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1):227-228.
[5]肖發展.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育現狀的反思[J].新美術,2007,28(3):100-101.
[6]陳曉英.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索[J].電影評介,2008(22):91+102.
[7]師高民.高校設計藝術專業教育改革發展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0(8):41-42.
[8]王曉飛.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23):104-105.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優秀傳統文化在河南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傳承應用”課題批準號:【(2018)-JKGHZD-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