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服裝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為研究視角,對基礎課《色彩》的教學與實踐進行分析,使之對服裝專業的學生更有針對性。色彩課程是設計基礎不可缺少的一門課,通過PPT的教學講解和寫生訓練,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每個階段的色彩實踐。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客觀對象的理解力、表達力和感悟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色彩教學課程更符合服裝專業的要求。
關鍵詞:色彩;項目教學法;創新;服裝
色彩課程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中,也隨之變化,要適應和探討這種變化與要求,首先需要在教學觀念上進行轉化。色彩基礎訓練是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模式的普遍性與寬泛性是色彩課程的核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就使色彩教學缺乏針對性。于是,本人通過對本院校服裝專業學生的《色彩》課程創新教學與實踐,總結了一些針對服裝專業自身特點的色彩訓練方法——“課題色彩”教學法,分為以下四個方面:色彩寫生基礎訓練、色彩畫面組織訓練、色彩空間構成訓練、色彩意象創造訓練。在整個課程訓練中,通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色彩意識傳達,吸收各種表現形式,幫助和引導學生逐步構建一套較為實用的色彩體系,提高寫生的色彩素養與設計色彩的原創性審美能力。
1、色彩寫生基礎訓練
“在自然界中,光線產生色彩;在繪畫中,色彩創造光線。”色彩寫生訓練是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觀念的首要問題。作為服裝專業的寫生訓練不單單是塑造形體、表現豐富的色彩變化、塑造物象的空間關系等,更需要引入設計思維的訓練,注重對色彩的主管意象表達、解析與重構以及思維方式的轉換,從而建立一種自覺的設計思維習慣。色彩寫生訓練方法有很多種,作者通過課題實踐總結出一套切實有效可行的訓練方法——色彩描摹法。
在寫生過程中找到優秀的色彩寫生作品,根據寫生作品擺放寫生對象,布置好光線,找到相同的角度進行現場寫生訓練。在寫生過程中遇到色彩問題時,與優秀作品進行對照,找出問題所在,優秀作品是如何處理的。在不斷遇到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方法簡單易行,能不斷激發訓練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由被動訓練變為主動接受訓練。
2、色彩畫面組織訓練
色彩本身是有情感的,如何用不同的色彩來組織畫面,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從而給觀者不同的心理暗示便是關鍵之一。特別是服裝色彩,如果組織合理,我們便可以駕馭好色彩,讓色彩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效果,呈現出各種差異的情感,讓色彩最大程度的展現服裝的魅力!但由于客觀物象的存在及光線的變化,學生很容易跟著客觀色彩去繪畫,而忽略了色彩畫面的組織!色彩畫面組織訓練便成為學生色彩訓練的必須課程。色彩分離重組法是作者這些年來不斷試驗的新方法,學生也樂于這樣的學習訓練。
色彩分離重組顧名思義就是將學生正常色彩寫生作業的各種物象、色塊用剪刀等工具剪下來進行分離,然后再在新的紙張上重新組合,這包括位置的互換、色彩的替換、增添或消減一些色塊或物象。這種訓練在技法上并沒有什么要求,主要是對學生不同組合駕馭能力的訓練。通過這種色彩組織訓練,學生在短時間內能組合出幾十上百種色彩搭配方式,有效的訓練了色彩組織能力。
3、色彩空間構成訓練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現象,涉及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服裝專業的色彩,甚至能夠影響到情感的表現。人們所看到的色彩是以何種表象出現 ,不僅取決于它本身的實踐和空間中的位置和關系,而且還取決于它準確的色彩,亮度和飽和度。除此之外,色彩自身的色相、明度和純度這些性質外,外在的光照強度,其空間的位置等都能產生不同的遠近、大小的視覺效果。色彩空間構成訓練方法也有很多種,傳統訓練中,教師往往根據個人主觀認識將色彩空間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全部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在一張張作業訓練中解決所有的問題,實踐證明學生往往對空間問題認識模糊提升不快。作者通過課題實踐總結出一套簡單可靠的訓練方法——色彩子課題訓練法。
教師可以將空間問題分列幾個課題對學生分別訓練,例如,四周的課程中,第一周以只通過位置、大小進行空間訓練,而不涉及其他空間問題;第二周以只用色彩明度、純度來解決空間問題;第三周用色相來解決空間問題;第四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前三周色彩空間訓練點靈活運用到自己的訓練中。這樣訓練的目的更明確,對知識點理解更加深刻。
4、色彩意象創造訓練
綜合以上三種訓練,使服裝色彩在畫面中產生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如穩定、波動、平穩、跳躍等不同的視覺盛宴。服裝色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色彩的合理搭配,產生符合人們美好心理的藝術審美,色彩搭配的主觀性與最終所產生的意象性便成為服裝色彩課程的終極目的。經過作者的長期觀察與實踐,色彩意象性創造訓練也是有法可尋的,相似物抽象轉換法便是切實可行的一種訓練方法。
通常我們會稱贊一種動物色彩如何漂亮、一棵植物色彩搭配如何美麗、一片風景色彩如何動人、一件藝術品色彩如何豐富,這些元素我們是可以作為元素材適用于相似物抽象轉換法的。它們的色彩搭配充滿魅力是因為各色彩種類、位置、面積等的合理沖撞。學生很難憑空創造各種復雜多樣的色彩搭配,但是有了一種色彩搭配的素材,從中吸取它們的色彩關系、形狀、大小,經過實驗、梳理、優化便可以運用到服裝色彩之中了。當然這種轉換并非簡單的嫁接,而是經過嚴格二次藝術加工,而指導思想還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
以上論及的四個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據服裝專業色彩課程的特點組合在個教學環節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教學經驗的積累,發現各個藝術門類的特點,根據這些特征在教育方法上不斷改進,從寬泛的教學模式中提取出針對各類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制定相應的訓練內容和計劃,才能使該專業的學生能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為專業學生今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繼渝。關于藝術設計教育中色彩基礎訓練的思考[J].裝飾(中文核心期刊),2004,(09):0412-3662.
[2]趙振鵬。設計色彩課程中主觀設計性歸納寫生研究 [J].現代商貿工業,2017,(04):1672-3198.
[3]安平.色彩意向與設計 [J].科學信息,2011,(17):1001-9960.
該論文為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服裝專業基礎課程中的《色彩》創新教學與實踐”結題論文
項目編號:2016JGB488
作者簡介:鐘楠(1981年10月)女,廣西南寧市,漢族,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講師,研究生,從事中國畫(人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