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作業耗時多、質量不高是現今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當充分結合老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本文就如何合理設計語文作業,減輕學生負擔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減輕負擔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與貫徹,小學語文教師對于作業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內容與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優質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總結與分析,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新能力。
一、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
1. 給學生壓力太大
小學作業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作業的目的應當是為了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復習與總結。部分老師認為只要練習量夠了,成績自然就能提升,這種觀念比較片面,違背了素質教學的理念。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做題時間與做題情況,不要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壓力。
2. 作業缺乏新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目前許多老師依舊以傳統的思維來進行作業布置,作業內容缺乏新意。學生知識跟著老師思路進行完成,缺乏獨立思考,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法并不利于學生長久的學習與發展。
3. 作業設計脫離因材施教
許多小學語文老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違背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導致作業不能充分發揮復習鞏固的作用。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應當注重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班中學生按能力強弱分成三組,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做一些鞏固基礎的作業,成績較好的學生通過完成較為困難的題目進行拔高與拓展。
二、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理論基礎
1. 多元智能理論
傳統的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為此成績難以發生明顯提升。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當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因材施教,將學生的特色、特長發揮出來,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學習與進步的學習方法。作業是學生進行所學知識鞏固與進階的有效方法,教師應當對傳統的作業形式進行改變,設計、構建科學合理和能夠發揮學生特色的新型作業。
2. 新課改理論
前文已經提到,當今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那么轉變這個狀況應當作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新課改中明確提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參考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全面發展理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人們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現今各行各業迫切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片面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這種需要。全面發展理論中提到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都要有所學習,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啟蒙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在對語文作業進行改革、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本著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 解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問題的建議
1. 設計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作業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這個時候往往比較正經的學習任務,他們卻不會好好完成;而具有開放、收集特性的任務,反而他們比較感興趣。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時候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比如說,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對感興趣的文章進行拓展閱讀,搜集關于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簡介以及對延伸作品的閱讀等等。讓學生課外積累成語并了解其中的含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成語接龍的游戲來對學生學習作業進行檢查與鼓勵。讓學生進行自己感興趣的作業任務,也是對學生學習負擔的一種減少。
2. 設計讓學生提升拔高的作業
小學生對于重復、缺乏新意的作業內容難以提升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視情況設置適量的拔高題目,一來可以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綜合應用能力,二來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水平還欠佳,需要繼續努力。
3. 設計讓學生創新思考的作業
想象力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科技進步過程中源源不斷的動力,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時,應當注重對于學生創新思考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在講解《望廬山瀑布》一詩時,讓學生結合詩歌內容進行想象,并用筆將想象中的場景進行繪畫。并借此詩告訴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古時候李白就是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將原本比較平凡的瀑布描繪成氣勢磅礴的銀河灑落人間,學生也可以利用想象力創造出改變人們生產生活的技術或產品。
4. 設計讓學生、家長互動的作業
小學生作業通常是在家中完成,家長代替了老師行駛了監督的責任。為此老師在進行作業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家長、老師所扮演的角色,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比如說老師布置作業:“請學生分別用作文、詩歌、美術來描繪你心中的西湖景色。”學生就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獲得與西湖相關的資源,并以此進行參考完成作業。通過讓學生用美術來描述西湖景色,家長可以趁機告訴學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到中華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這個時間段是學生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親子時間”,為親子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話題。家長在幫助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習構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當充分發揮老師、家長、學生的作用,貫徹三位一體方略,讓學生真正在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小學語文作業應當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用來增加學生的壓力與煩惱。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作業的實施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09).
[2]張巧文.多元智力觀對作業設計的啟示[N].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03).
作者簡介:
高顏顏,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