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初步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的教學必須打破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堆積,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習綜合立體化的“有價值的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化;教學;探究;思考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素養作為基本的教學目標,把教學的性質與目的定位于面向全體學生,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嚴謹性和完整性,是學科本位和社會本位的,壓抑了兒童的主體性和個體性。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必須打破單一的數學知識的堆積,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習綜合立體化的“有價值的數學”。
一、改變單純的知識傳授,設置綜合化數學教學目標
綜合化的數學教學目標主要是: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社會生活必備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另一方是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許多教師只局限于單純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及應用,這是對教育教學資源的浪費,新課程標準把教學的總體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這時適應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目標的設置應從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供著眼,具體課程中的教學目標要做到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德育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
如《能被3整除小數》的教學目標,可設置: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能正確迅速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2、能力目標,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探究規律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科學分析、細致概況、合理歸納等方面的能力。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善于交流傾聽的習慣,以及尊重他人的意見,真誠地與同學交往、互助等良好的情操。同時,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中,培養用正確的高尚文脈的語言表達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4、情感目標,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其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科學規律的積極情感,同時在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戰勝困難的自信心。教學目標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靈活設置。
二、拓展數學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綜合化
教學內容的綜合化,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發掘教材,活化教材?,F行教材呈現的數學教學內容具有簡約性、嚴謹性和科學性的特點,出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教師要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增加數學知識的內涵,提高數學知識的附加值。課程內容的開放性是實現綜合化的重要標志。它要以多種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學習與運用的形式出現,并不斷融進最先進的人類新知識、新技術,隨時保持對人類最新知識發展的動態追蹤,實現“開放式課程”。例如,可以運用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特點講授新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便抽象為具體;可以利用多媒體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鞏固練習,增強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首先,讓數學知識與豐富的現實社會相聯系,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不是獨立于現實之外的學科,而是與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聯的科學。教師要善于引入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來充實數學教學內容。如比例知識的教學,如果單純地按比例計算數學,學生會感到厭煩,結合實際變換內容來學習則另一番天地?!皬堒幫瑢W準備在暑假期間到北京旅游,參觀壯觀的天安門升旗儀式。但他不知道家離北京有多遠,于是就找來一張地圖想計算一下,課不巧的是印有比例尺的一角撕掉了,怎樣計算呢?于是他想出了辦法:他家離縣城24千米,張軒在地圖上量出他家到縣城是0.25厘米,從家到北京順著公路量有2.3厘米。現在請你把張軒同學的思考過程寫出來,而且請你計算出他家到北京的距離,并且大概估算出這張地圖的比例尺,用兩種標注方式寫明白”。這樣教學,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每一個空間或每一時間都有數學的存在,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生活經歷或生活體驗中,到處都充滿者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挖掘出生活中是數學因素,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
其次,讓數學走進學生生活,體現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世界上每一個空間或每一時間都有數學的存在,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的生活經歷或生活體驗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挖掘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因素,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
如《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假如你準備到文具店買3支鉛筆,你將要思考什么問題?”這是學生熟知的生活,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內驅力。學生表述:“每支鉛筆多少錢,3支鉛筆多少錢?我帶了多少錢?我帶的錢夠不夠?”老師引導:“這些問題可以如何解決?”學生回答:“可以問售貨員或看標價。”老師引導:“假如每支鉛筆2角錢,你會想到什么問題,假如你帶了5元錢,又會想到什么問題,應如何解決?”學生:“可以想到這樣問題,我帶了5元錢去商店買3支鉛筆,鉛筆每支2角,賣完鉛筆后,還剩多少錢?”這樣學生自然引出了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讓學生學得生動流暢,自然。
總之,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化學習,能夠讓教學內容相互貫通融合,有利于學生整體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