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冬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落實和素質教育的落實,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點。高中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高中數學又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做好其教學工作對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起關鍵作用。在數學教學中,一直將學生作為主體,注重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本文以實證分析了其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思維能力
一、引言
數學思維是用數學文字和符號組成概念、推理的一種過程,是人的大腦對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和空間聯系概況的反應。由于數學語言具有抽象化和符號化的特點,使得數學思維具有相似性、整體性的特點。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在數學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數學思維能力主要指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抽象的能力,合理表達自身觀點和意見的能力,歸納總結的推理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可以將數學思想和數學概念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更強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為何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重要性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因此,高中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為目標,培養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現實社會與數學知識深層次的聯系,理解在人類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過程中數學知識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數學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必要性
就目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教育方式,對知識點進行機械灌輸,并采用“考試戰術”和“題海戰術”進行所謂的鞏固,重視成績而不重視學習能力。再加上高中數學學習難度大,知識點多而且聯系性強,理解困難,這就使得高中數學成為枯燥難學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談數學則色變,十分畏難和排斥,嚴重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所以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
三、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審題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對數學題目進行機械講解,讓學生生硬地記住一道題目的解決方法,這樣做不僅效率很低,而且題目一旦出現變化學生便會束手無策。在教學實踐中更注重學生對題目的分析和觀察能力,從審題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要點。比如在函數教學中,要求根據f(x)= 計算f(1)+f(2)+f( )+f(3)+f( )的結果,如果不提前審題,就會單純逐個計算,但是認真觀察題目就會發現該題可以將條件進行轉換,變為f(x)+f( )=1的形式,然后再將要求計算的函數位置變換一下,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了。
(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考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是不代表其不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喜歡對于數學題進行標準規范,給學生限定標準答案,使學生不能進行發散性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為學生講解問題,并鼓勵學生運用發揮創造性思維,探求更多的解題方法。比如在軌跡教學中,可以給出三角形的三個邊長a、b、c,a是確定量,讓學生建立坐標,再添加相應條件求出a的軌跡方程。這便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可以根據不同的角度確定出橢圓方程,圓形方程,拋物線方程或雙曲線方程。老師不直接說明答案,而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之前所學知識挖掘出答案,不僅使知識得到了鞏固,還能養成發散性思考的習慣。
(三)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使得教學本末倒置了。題海戰術和考試的壓力一方面使得學生對數學產生排斥感,另一方面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新課改的要求為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作為重點,更注重解題思路。比如在一元三次方程的教學中,要求解出x +2 x +5x+ -1=0,教師沒有直接對其進行解析,而是對做題思路進行了闡述,先讓學生觀察題目特點,發現5是 的平方,于是運用替換法和帶入法進行公式轉化,最后求出解。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對方法和思路著重講解,題目只是理解方法的工具,要明確做題只是為了掌握方法的原則。
四、結語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新課改的落實作出了突出貢獻。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對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形成了較大阻力,但是無法阻擋教育改革的大趨勢。相信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高中數學教學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