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華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我們從事生活、工作和勞動的一門工具學科。近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小學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因此要提高小學的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最懂學生的老師、使用最合適孩子的教學方法、做好學科后進生工作和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探究等五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探討,以期與同行共同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方法
在從教的這些年來,我深刻感受到: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主要框定在教師的教學活動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課堂教學的素質教育,使課堂教學無效現象大量存在,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煩心理,對學習逐漸失去了興趣,從而導致小學數學質量嚴重達不到要求?!八刭|教育”已經在我國實施多年,作為一名在小學一線教學多年的教師,我想談談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看法。
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由于教材的編寫,專家不完全根據小學現狀進行編寫,因此教師在面對教材時,要先看教材上安排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什么,然后根據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相應地做好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老師就利用班上59名同學去野炊這件事,要求他們自由組合,每個小組的人數要一樣多,不然就不帶他們去。話音剛落,同學們就相互交流討論,得到:不管怎么組,每個小組的人數不可能是一樣的,總還會剩下一個或兩個……“為什么會這樣呢?”老師在學生交流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觀察,知道了不管怎么平均分,總會剩下一些人。我就因勢利導,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學生展開想象并思考,理解余數和除法的關系,自主溝通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的聯系,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同時也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二、做最懂學生的老師
首先要了解學生個性。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高興得到老師的夸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其次要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使用最合適孩子的教學方法
1.興趣導入。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入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做好課前功課。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讓合作學習不僅僅成為城市學生的“專利”。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因此,應該鼓勵和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做好學科后進生工作
由于教學資源短缺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學存在一個嚴重的現象,那就是大班額現象。由于學生多,因此“差生”也相對多。但是,在大班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因為學生太多,“差生”也多,而讓某個“差生”從你的視野中“跑掉”了。那么,在大班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關注“差生”呢?首先,教師應心中先有“差生”,而后有優生,只有教師心中有“差生”,才會真正關注“差生”。其次,在中“差生”的學習有困難時,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鼓勵和幫助,讓“差生”能增強戰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再次,教師要注意發現中“差生”的學習成功之處,并及時予以肯定和恰當的表揚,讓中“差”生能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最后,教師要盡量關注中“差”生的每一次數學學習活動,要讓中“差”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要多設計一些適合中“差”生的數學問題,多給一些機會讓中“差”生回答。只有解決了“差”生的問題,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五、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探究
“探究性教學”作為新課程標準大力提倡的教學原則,已經慢慢深入小學課堂,然而,筆者發現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式參與、虛假性探究活動較多,課堂教學忽視活動主體的主動性、體驗性、探究性、開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動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動步驟被教師包辦,課堂上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烈,探究思維不活躍、個體體驗不豐富,創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現、個體生命得不到充分煥發。為此,教師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貫徹新課改思想并在實際工作中踐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力所能及地讓學生多動、多想、多說、多看、多表現。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盡量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
總之,雖然小學數學教學面臨太多困難,但是我們一線教師要充分了解教育的現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主動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我相信,小學數學教學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