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山
摘 要:思維導圖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一種革命性思維工具。學習者在利用思維導圖高效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各種思維的火花會得以絢麗綻放。在此,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語文;有效運用
思維導圖是由舉世聞名的“大腦先生”東尼·博贊創建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具有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能夠清晰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因為思維導圖是一種形象化的思維方法,所以它能夠同時調動人的左右兩腦進行工作。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能夠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能夠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基于思維導圖的種種優勢,在學習形形色色的知識的過程中,思維導圖也被運用得愈加普遍與廣泛。當前,有關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研究成果日新月異。下面筆者將在借鑒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運用。
一、有助于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
引領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為了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不僅需要去細品文章的語言文字,還需要去分析上下文之間的密切關系。換言之,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需要先找出一個核心詞,然后,再找出與這個核心詞相關的一些內容。如此一來,一種清晰的思維導圖就會顯現出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思維導圖深入淺出地理解文章內容。
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藤野先生》這一課的時候,筆者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迅速通過幾件事情感悟到了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中心詞是思想品質,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又進行了發散,分別是四件事,即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和了解女人裹腳。基于這四件事又進行了逐一發散,即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要求嚴格、為人熱情誠懇和可貴的求實精神。
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使得課文的內容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徹。由此可見,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
二、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晰地梳理文章結構
文章的結構猶如文章之骨架。如果閱讀者能夠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結構,那么他們就能夠準確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毋庸置疑,文章的各個部分是密切相關的。基于這種密切的關系,可以建構出一種清晰的思維導圖。換言之,閱讀者可以通過建構思維導圖來梳理文章的基本結構。鑒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相關知識,有條不紊地梳理文章的結構,為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指明方向。
《我的母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筆者引領學生梳理出了一張清晰的思維導圖。中心詞是我的母親。圍繞我的母親這個中心詞發散出了一些關鍵詞,即催我上學、教子嚴格、心平氣和、忍氣吞聲、不卑不亢。透過這張思維導圖,文章的結構清晰地顯現了出來。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漸學會了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整體結構。思維導圖使得文章的結構一覽無余地顯現了出來。
三、有助于學生更加系統地建構知識體系
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是學習之最終目的。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面對林林總總的知識點,部分學生總是感覺到特別困惑。因為這些知識點貌似風馬牛不相及,所以記憶起來特別費時費力。但是,如果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他們就可以將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知識點緊密地聯系起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恰如其分地運用思維導圖。
比如說,每當在學習完一個單元之后,筆者都會讓學生自己去復習、去建構知識體系。一開始,筆者會對學生做一些提示,即讓他們以每一篇課文的課題為中心詞,結合課文內容對這個中心詞進行發散。學生基于中心詞進行發散的過程,其實也正是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
在教師的步步引領下,學生恰如其分地將思維導圖運用到了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這樣一來,學生記憶林林總總的知識點不僅輕而易舉,還特別扎實牢固。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靈活地利用思維導圖分析文章的細枝末節,借此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要讓學生巧妙地利用思維導圖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借此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梳理文章結構;教師要讓學生恰當地利用思維導圖復習相關的知識,借此讓學生更加系統地建構知識體系。
當然,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不僅僅限于上述三個方面。只要教師能夠了解思維導圖的各種益處,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會越來越普遍。
總而言之,教師要以思維導圖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語文,并讓學生在高效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迸發出耀眼的思維火花。
參考文獻:
[1]陳玉美.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4):190.
[2]何北南思.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天下,2017(2):3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