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捷
摘 要:蔡元培曾經說過:“沒有音樂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樂啟迪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網絡媒體發達的時代,五花八門的音樂充斥了人們的生活,沖擊著人們的頭腦,學生接受音樂的途徑更加廣泛。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成為一名真正的引領者,讓學生在音樂課堂真正提高音樂素養及審美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以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教育;引領學生;自身素質;關愛學生
那么,如何才能引領學生不在音樂的殿堂中迷失方向,成為一名真正的引領者。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我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重視學習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
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聞》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同樣可以應用到音樂教學中。中國的民族音樂博大精深,多種多樣的民族樂器、各具特色的中國民歌、五彩斑斕的民族舞蹈,無一不顯現出中國音樂的輝煌燦爛。當然,在民族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曾經遇到過學生厭學的情形,這需要教師總結經驗教訓,做好課后反思,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例如,在教授《黃河船夫曲》這一課時,單純地聽賞不可能讓教師很好地駕馭音樂課堂,這個時候我們要借助一些課外的資源,例如圖片、影視、課件、散文、詩歌等一些課外資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播放黃河的視頻,洶涌澎湃的黃河水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展示黃河船夫拉纖的圖片,適時引導學生,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教學過程中適時拓展教學內容,例如黃河大合唱選曲,再次以激昂的音樂震撼學生的心靈,并朗誦贊美黃河的詩歌。不僅學唱了歌曲,也從文學等方面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正確引導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音樂層出不窮,學生獲取音樂的渠道越來越廣。網絡、電視等一些媒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流行音樂,流行音樂流暢的音調、通俗易懂的歌詞,讓學生癡迷,因為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未來充滿幻想,喜歡追求新鮮事物。這就需要我們音樂教師適時引導。當然,絕對地排斥流行音樂是不可取的,而是如何選擇流行音樂,并與我們的音樂課完美結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音樂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會喜歡,并通過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讓學生學會區分流行音樂的優劣。能夠更好地選擇、學唱流行歌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選擇內容健康向上的流行音樂,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從而正確對待流行音樂。
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音樂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東西,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加強自身基本功訓練,才能夠勝任教學工作。“活到老學到老。”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只固守自己現有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不斷地給自己加油、充電,才不會成為時代的棄兒。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除了鞏固自己已有的音樂素養,更應該放寬眼光,更多地了解音樂動態,善于挖掘各種教學資源,引用教材之外的素材,豐富音樂課堂,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另外,作為音樂教師,也要提高一定的文學素養,歷史、美學都要學習,現在的音樂教育已經變得多元化,要想上一堂生動的音樂課,音樂教師只具備唱、彈、跳已經遠遠不夠,音樂課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音樂無國界之分
“音樂無國界之分。”的確如此,當人們聽到國外的音樂時,即使沒有用眼睛看,也能領會到音樂中所傳達的意境,心領神會。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聽到《二泉映月》這首二胡曲時,淚流不止,他對這首曲子的文化背景又能了解多少呢,卻能讓他如此感動,充分說明了音樂無國界之分。在中學音樂課程中,不僅有我們本民族的音樂,更是加入了國外的優秀作品。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何將各國音樂融會貫通,讓學生理解接受就要找到適當的方式與方法。例如,在七年級音樂課《亞洲之聲》中,對各國民歌的欣賞與學習,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如各國的文化背景、民歌創作的意圖以及蘊含的深意。例如日本民歌《櫻花》,要引導學生了解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配以美麗的櫻花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朝鮮民歌《道拉基》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在這首民歌的背后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等等。總之,教師應博學多才,除了了解本國音樂之外,更要具有通曉國外音樂的音樂素養。
五、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關愛每一名學生
作為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每一名學生,只有專業素質是遠遠不夠的。在音樂教學中,我也曾經迷茫過,失去了前進的方向,甚至討厭上課。這種負面情緒也影響到了學生。后來在培訓學習中,我聽了一位名師的經驗介紹,她說音樂課堂有它自己的獨特性,促使音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思維。要和學生做朋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關愛每一名學生,要用眼睛注視每一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深深的關愛。并在適當時間和學生談心。只有拉近學生和自己的距離,才能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樂學,也才能讓音樂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刻苦鉆研,嚴謹治學,敬業愛生。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對美的感知,在音樂教育中成為學生真正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冶鴻德.二十世紀(五種)音樂分析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
[2]劉巖晶.申克音樂分析體系與傳統音樂分析體系個案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錢仁康,錢亦平.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