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很多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進入了嶄新的模式——同課異構。它的實施使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殊途,是為了更好地同歸。
關鍵詞:同課異構;多維視野;教學效果
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不斷深入的基礎教育改革,迫使著我國教育不斷地改革和創新。特別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很多教師的教學思想、理念、行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促使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結合本人兩次參加同課異構的學習,淺談幾點我對同課異構的感想。
一、殊途,是為了更好地同歸
所謂同課異構,是指同一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使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上課。教師們在備足學情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對教材的不同理解,選擇不同的策略,選用不同的資源,進行獨具個性的教學設計,然后上課展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便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英德市漁灣中學承辦了面向小學的“金種子”培訓暨“導學案”教學連片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尚雅學校的代表老師和我校資深教師朱翠麗圍繞著五年級的《釀》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通過對本課例的教學觀摩發現,在教學設計與處理上,體現了教師的不同教學風格,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的。
通過這兩位老師的教學比較分析,我們能更容易地理解這種“課例式同課異構”教學方式。個人認為,無論是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環環相扣的朱翠麗老師的課,還是文采飛揚,細細品味,語文味兒十足的尚雅中學老師的課,都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最優教學效果的同歸路。
二、互補,拓寬語文教學的多維視野
蕭伯納曾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
我校五年級備課組就經常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組織大家研究有效課堂教學。這里僅列舉《孔子》這篇課文的同課異構下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的亮點。
教學設計A:課前讓學生自行查找有關孔子的資料,課中讓學生分角色表演了課文中的四個故事,總結時也是讓學生討論得出孔子厭惡偷盜、敢于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教學設計B:采用的是傳統的先教后學再練的授課方式。其中,引導學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讀課文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子、段讀懂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是亮點。
通過這兩種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老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而不同的教學策略、迥異的風格,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同的。這樣有利于教師深入地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說,這樣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因為它能解決教師個人課堂存在的實際問題,教師在同伴的討論研究中得到啟示和啟發,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實踐,靈活應用,優化了教師個體的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教研,拓展“同課異構”的多種形式
綜上所述,“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是通過教研組來實現的。教研組立足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目標有效性”,根據不同的需要和情況所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一般有以下三種形式:同級之間就某一課時進行備課,同校不同級就某一課時進行備課,跨校就某一課時進行備課。一般情況下同級之間是最常用的,而后兩種多用于比賽。由于形式不一樣,其注意事項也不盡相同。
總之,教師的實驗場地在課堂。“同課異構”為教師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教師的教學生活豐富了,同伴之間的關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圍濃厚了,教師生活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之中,思維深刻了,認識廣泛了,課堂上就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了。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