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磚一木也能育人”。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幾千年來,“窗”與教育一直有著不解之緣。如:“窗下”特指上學讀書;“寒窗”形容勤學之苦;“同窗”即是同學的代名詞……有鑒于此,窗內小學從“窗”字入手,挖掘“窗”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因地制宜,打造獨有的校園“窗”文化。
錢鐘書的有關“窗”的哲理名言“一個屋頂里,窗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它,給人利用,好比我們籠絡野馬,變為家畜一樣。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陰,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窗”校園文化要與“教學”滲透結合,體現其在教學上的價值,才有生命力。校園文化建設不能成為一種“擺設”。
一、教以學為“窗”
“教”這個屋頂里,“學”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他,給“教”利用,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陰,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例如,科學王老師剛開始的科學課堂上起來如同“大學教授”一樣,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可是下面的小學生聽起來如同閩南諺語“鴨子聽雷”,越聽越不著調。王老師在“教”這個屋頂里面也是干著急,幸虧推開了這扇“學窗”,才發現自己覺得很簡單的科學常識,但在學生那里卻是個難點,自己卻把學生的學習難點一點而過了。有些科學學習難點沒在實驗室的儀器上動手操作,對于學生來講也等于無用功。透過這扇“學窗”,王老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儀器,任教的畢業班科學成績位居集美區前列。其撰寫的論文發表于CN級《福建教育》。
二、學以用為“窗”
“學”這個屋頂里,“用”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他,給“學”利用,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陰,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例如小學課程里面有門綜合實踐課,很多學生看了看書,里面的內容一看就明白。9月份剛開學,學校大門口周圍的白色塑料袋多起來,這些情況引起了綜合實踐張老師的注意,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把書本后面有關垃圾回收的課程提前來上,組織了部分學生開展了“喜迎金磚,垃圾不落地”的實踐調查活動,不到三天的時間,學生帶著實踐調查表、照片、實物等等回到課堂上,以PPT的形式在各班面前呈現了學校大門口周圍的白色塑料袋的來源、不良影響以及整治措施,課后,學生向學校大門口周圍的“早餐工程”車阿姨、店家和附近居民分發“喜迎金磚,垃圾不落地”的建議書,要求他們做好榜樣,“早餐工程”車加設垃圾桶,及時回收顧客吃完后的塑料袋,垃圾桶要上蓋,防止塑料袋被風吹走等等。在不到一周的實踐活動中,為學校解決了環境衛生難題,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對于綜合實踐這門課更是刮目相看。
三、師以生為“窗”
“老師管理”這個屋頂里,“生”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他,給“老師管理”利用,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陰,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例如朱老師當班主任兩年來,帶二年級(1)班的學生,深受全校老師的稱贊,迎接每位上課老師的是一雙雙求知的眼眸和嘴角淺淺的微笑。班級班風和諧,學風上進,班級管理井然有序,朝氣蓬勃。前來取經的老師紛紛打聽有什么“法寶”?朱老師說:“二年級(1)班有3個‘班主任在管。”老師們一頭霧水:學校哪有安排3個“班主任”給一個班呢?朱老師趕忙解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有6個學生‘小老師,頂2個‘班主任,再加上我,不就有3個‘班主任了。”這時大家才想起,二年級(1)班學生打掃室外衛生時,后面總是跟著一位手拿筆和文件夾的小“班主任”,對打掃室外衛生的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分數為不及格的,這組學生明天還要重掃一次。取經的老師深加追問:“二年級(1)班難道就沒有上課坐不住的或者背誦、計算的后進生呢?”朱老師說:“四五個上課坐不住的被我安排在小老師身邊,有小老師的榜樣力量與同伴信任力量在,他們自然就老實了,背誦、計算當天沒過關的小老師會利用午休與放學后一段時間監督完成。”
四、生以書為“窗”
“生”這個屋頂里,“書”引誘了一角天進來,馴服了他,給“生”利用,從此我們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觸,不必去找光陰,換空氣,光明和空氣會來找到我們。小學生由于外出活動、年齡、身心等等客觀因素影響,會造成見識少,但是在窗內小學有一群推“窗”人,幫助學生透過書這扇“窗”,發現各自喜好的天地,汲取各個領域的知識精華,個個“人小鬼大”。例如語文林老師,接手一年級的新生,通過家訪與其他渠道了解到班級家庭總擁有的書柜不到10個,老師通過召開“家家有個小書柜”專項家長會,要求每個家庭買個小書柜,并且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老師的推薦購買書本,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與開闊學生視野。有的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林老師自己掏腰包網購書本送給他們,甚至連小書柜都送。所帶班級的語數英等各項成績在集美區位列前茅。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人對于自然的勝利,窗也是一個。窗擋住了外面的嚴寒與酷暑,狂風與暴雨,讓光線進來,帶給屋里人光明;當外面風和日麗時,推開窗,帶給屋里人光明與清新的空氣。每一扇“窗”,在窗內小學師生的心中可能是一扇心靈之窗、一扇科技之窗、一扇學生之窗……教育的勝利離不開師生的智慧與汗水,相信我們一定能“窗”見未來。
參考文獻:
[1]劉麗霞.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與優化[J].湖湘論壇,2005(4).
[2]陳世偉,羅德明.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4(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