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蓮
【摘要】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師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要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能夠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語文教學 應用
將思維導圖引入到初中的語文教學當中,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得學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課堂當中,同時還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佳,還有力的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因此,本文將主要論述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根據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一)單一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著重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知識進行灌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傳統模式下的教師認為,根據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就能判斷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或者該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教師課堂上講授的主要內容都以應付考試為主要目標,學生要想在考試中拿高分,必須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充分吸收課堂知識。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教師通常會大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有做不完的題,通過實實在在的題目訓練達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熟練掌握,從而在考試中拿高分。但是,出人意料是,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反而會適得其反,抑制學生創新能力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此外,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只適合探究比較簡單的問題,想要對稍微復雜的問題進行探究,就必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二)忽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由于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學校和教師面臨著很大的升學壓力,很多教師的教學都是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最終目的的,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根本不關注續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如字詞、詞義、結構等知識點,從而造成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提筆忘詞的現象。同時在句法、邏輯、修辭等句法方面的訓練,以及標點符號的掌握和運用上也不過多關注,造成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概念模糊,使用不當等問題屢屢出現。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修辭方法和復合句型的講解和訓練也很少,因此,導致學生欠缺基本的語言能力。
(三)知識的講授與訓練脫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大多習慣于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很少會考慮到對于學生語文能力進行訓練和檢驗,因而造成學生無法將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更無法談及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問題。
良好的思維模式可以為語言表達提供輸出的內容,同時語言也是思維邏輯的載體,語言的發展依靠思維,又反作用于思維。在新的課程改革下,要求初中的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思維邏輯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使得學生在語言學習的輸出環節即寫作過程中,能夠進行深入、廣泛、創新的思考,進而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維導圖法引入課堂教學對于學生更方面的訓練都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它利用圖形、色彩、多元化的形式將原本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立體化、形象化,同時也是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游戲化和生動化,使得學生更愿意和有興趣參與到課堂的互動當中,同時思維導圖法還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和之間的關系。
(一)思維導圖法的概念
1960年,英國博士東尼·博贊和巴利·博贊共同向世界宣布了一種新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采用圖形、文字、連線、代號、色彩等將多種要素連接起來幫助人們記憶的思維工具。它的使用原理是在研究人們左右大腦的思維的習慣以及不同分工的基礎上,合理的將左右腦的思維邏輯進行融合,并根據已有的記憶片將新的東西進行加工,然后進行結果的外化輸出。從它的結構上來說,是一種將多維度、多層次的概念命題通過線條之間的連接使其成為一個整體,并用一種方式進行解答的科學命題,同時也是一種空間范圍上的結構圖,它使得人們的思維集中到一個點上和思維主干上,然后進行不斷的分層和延伸。
(二)思維導圖法在語文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實際教學中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由教師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在讓學生重新描繪,引導學生用流暢的線條和優美的輪廓將課堂的重點標注出來,也方便了學生筆記的記錄。這種教學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還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合作,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更加的廣闊,更重要的是使得教師的授課內容更加的清晰明了,而且還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活躍,同時還有利于課堂效果的提升。下面以《小石潭記》為例:
這張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示出了《小石潭記》學習的思考方式以及文章的整體內容,其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被貶謫后來游覽小石潭記的所見所感,記敘了小石潭水的清澈以及周圍環境的冷寂幽深。采用了多種的描寫手法。
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形式:將課程設置為兩個課時,將班里的學生分為4個小組,同時選出組長和執筆的學生,然后讓4組的學生從人物、環境、故事情節、主旨等角度入手,描繪出思維導圖的主干,再由其他的學生根據文章的具體細節描述進行分支的補充,最終完成《小石潭記》的整個思維導圖的創作。
(一)重新認識語文的魅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思維邏輯訓練以及運用實踐的過程。即語文教學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對學生的語文實踐進行訓練,而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同時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避免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帶給學生的不良影響。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思維導圖是一種充分運用圖片、文字、符號、線條等基本元素構成的圖形,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更有興趣的投入到課堂的互動當中,同時這種教學形式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使得學生在對文字進行圖形轉換的過程中思維變得更加的活躍,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思維導圖將文章的內容和之間的聯系組合到一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各個事物之間的關系,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將文章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思維,促進了學生借助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的能力和文字處理的能力。
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的引入以來得到了良好的教學反饋,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除了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還能激發其勇于探索語文知識的精神,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大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所以思維導圖對語文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要大力的推行思維導圖法,使之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1]張惠妮.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王玲玲.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的實用性探究[D].吉林師范大學,2016.
[3]崔貝貝.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