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學前衛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優化現階段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職高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引起相關專業教師的重視,不斷進行自身教學理念的創新。
關鍵詞:職高生;學習方法;學前衛生學;教學質量
學前教育專業是職高院校培養專業型幼兒教師的基地,隨著職高招生規模的擴大,入學門檻的降低,在校生素質普遍較低,因此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實現職高生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 高職生學習基礎狀況
當前中職生進校學習狀況并不樂觀,這受到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不喜歡學習,其自身學習素質較低,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比較差,這表現在其文化課成績上,有的學生存在嚴重的偏科問題,個別課程不錯,但學前衛生學綜合知識素質較低,難以進行幼兒衛生學課程知識的深入性學習。
由于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缺乏對兒童衛生及保健知識的足夠性了解,對于衛生學的理解停留在簡單層面上,不具備良好的學前衛生學理論應用能力及實踐能力,不能適應現階段學前衛生學的學習要求。有些中職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其學習態度敷衍,學習積極性較低。
二、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為了提升職高學前衛生學教學質量,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對本專業的知識掌握程度影響其綜合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就課本上的知識展開深入性的分析,引導學生就課本知識點展開詳讀、通讀,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知識學習中,學生首先需要形成對課本知識的大致知識結構框架,需要快速閱讀課本目錄及摘要,進行每一章、每一節課教材內容的理解,這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知識網絡框架的分析。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就課程重難點知識展開分析,進行重難點的深入性探討,有針對性的展開探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二) 做好知識的歸納總結,了解知識的內在本質
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做好知識的歸納工作,進行各類知識現象內在本質的分析,實現新舊知識點的及時聯系。學前衛生學涉及常見病、心理健康、營養學、身體特點等內容,其按照兒童的生理發展順序而安排的內容,將學前兒童的常見疾病、預防措施、喂養方法與各類健康性鍛煉相結合,進行學前兒童身體發展順序與學前衛生學邏輯關系的結合,以方便學生深入了解學前兒童不同時期的生理特點,實現其知識內容的完善,保障其知識網絡體系的健全,這有利于提升職高生的綜合理論素質及知識實踐素質。
在知識歸納總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專業內容的重難點,重點學習關鍵知識,進行知識的簡單化學習,簡化復雜知識的學習步驟,比如在第三章知識點學習中,學生要深入分析營養素的分類知識,進行營養價值依據的分析,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在學前衛生學教學中,其關鍵性教學及學習內容包括學前兒童的營養學,學前兒童的疾病預防知識,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知識等,這是職高生日常知識學習的重點。為了完善職高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必須做好所學知識點的及時復習工作,進行以前所學課程的及時性復習,從而溫故而知新,鞏固所學知識結構。
(三) 優化實習環節
為了實現職高生專業知識框架的完善,必須做好本專業的實習工作,從而實現專業理論知識的內化,增強學生對幼兒營養學、健康學等的理解,這需要引起相關學校及教師的重視,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定期安排學生到指定幼兒園展開實習,多多接觸幼兒的日常生活,了解幼兒生活習慣、思維特點等,培養幼兒良好的保健生活習慣,引導學生發揮所能,充分應用所學知識為幼兒園提供合理的膳食表,以為將來幼兒園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需要引起相關教師的重視,積極做好現場指導的工作,通過幫帶等方法完善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構,積極做好學生技能的訓練工作,實現學生專業素質的有效性發展。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多觀察身邊親戚、鄰居家中的幼兒,注意觀察幼兒的飲食衛生狀況,就課本中的喂養知識展開分析,實現與幼兒父母的積極性交流,進行幼兒行為舉止的觀察,實現衛生保健知識與衛生實踐的結合。
三、 結語
幼兒衛生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幼兒的常見疾病是什么?幼兒會產生什么樣的不良反應?如何處理幼兒的心理及健康問題?這都是需要幼兒教師展開分析及進行處理的問題,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學校需要優化日常的教學管理方法,根據職高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內容及方法的調整,實現職高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雨姝.淺析高職《學前衛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理導航(下旬)2016(8).
[2] 周艷榮.提高學前衛生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之我見[J].中華少年,2016(27).
[3] 王新菊.中職學校“學前衛生學”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0).
作者簡介:孫建紅,河北省黃驊市,河北省黃驊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