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的關鍵是積累,學生只有積累了足夠的語料和知識,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對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探討了積累在學生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要讓積累成為學生作文激情飛揚的基石。
關鍵詞:積累;小學語文;措施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考驗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科目。小學生剛剛踏入校園,對于作文的書寫還不夠了解,需要進行良好的訓練和積累。通過有效的積累,可以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通過積累,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通過積累,可以讓作文激情飛揚。本文通過作文積累的闡述,探討了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所幫助。
一、 通過積累,才能寫出精彩的作文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度是相對比較大的,要求學生要有足夠的文字功底、豐富的寫作技巧,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深厚的積累。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作為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教學,對于作文相對比較陌生,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負起責任,教會學生什么是寫作文,怎樣才能寫好作文。解決這個問題的金鑰匙就是積累,教師要告訴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相應的語料和事例,在課堂的教學中緊跟老師的步伐,弄懂修辭的使用方法,搞明開頭結尾的作用,善于使用自己所積累的事例和語言來完成作文。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小學生的文筆相對比較稚嫩,但是具有豐富積累的學生所寫出的作文是非常有深度的,既能夠講清楚事情的主線,又能夠表達好自己的感情,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已經足夠了。總的來講,小學生為何始終難以跨越寫作這個“門檻”,究其原因還是在于積累不夠。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樹立積累語料和事例的意識,在生活、學習當中注意觀察,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寫作技巧。
二、 仔細觀察,在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最大的課堂,也是積累作文素材和語料的重要情景,在生活當中,學生們每天看到的事情和遇到的人都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他們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很多時候他們無法下意識地思考這些事情,提煉其中的體會,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上,這個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注意積累,學習生活中他們看到的所有事物,積極的思考,將這些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應用到作文上。例如,學生坐公交車上學時,有時會遇到乘客沒有帶零錢,這個時候如果有好心人站出來幫助他投上一塊錢,你會發現兩個人的臉上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這個小事例和小細節用到作文當中是非常增色的,溫暖了我們的心扉,教師可以以此為例,讓學生多積累生活當中的這些小事例,從而在作文當中以小見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說,學生在生活中的積累是主要的方式,要注意觀察,見微知著,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未來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 定期交流,在互動中積累
俗話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每個人都還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這句話就體現了交流和分享的重要性,寫作的積累也是一樣的,一個人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來充實自己的大腦,汲取互相的精華,相互提高。在小學作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交流和互動包括兩種形式:第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小學生剛剛踏入到校園當中,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這個時候,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和交流,告訴學生自己的一些寫作心得和技巧,促進他們的積累,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第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目前,在小學當中,一個班級的學生往往有幾十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寫作的積累和體會,當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時,就可以分享自己積累的語料和經驗,相互提高寫作水平。所以說,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定期的交流和互動,來積累自己的寫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效果的。
四、 組織活動,在經歷中積累
語文學科的核心任務是“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主要途徑就是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體驗、獲得感悟、形成積累。因此說,語文教學活動要始終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參與。經歷是一種收獲,學生只有親身經歷過了,才能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沉淀在他們的腦海中。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的習作時,要求學生寫校園的一角。學生對校園再熟悉不過了,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校園的一角,去觀察,去思考,然后回來寫。由于學生這一次是帶著目的參與觀察活動的,所以都能按一定的思路去觀察并思考與記錄。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我除了臨時抱佛腳似的組織一些活動,也要定期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積累作文素材。比如讀書活動,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能去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豐富他們的文學底蘊,并反哺到寫作當中。
積累是提高作文寫作水平的不二法門,學生要在生活中注意捕捉真實素材,在閱讀中收獲廣博知識,在實踐中積累小事例,并進行有效的思考,將這些積累應用到自己的文章當中,讓自己的作文更加吸引人,讓作文更具有思想,讓作文激情飛揚。一言以蔽之,想賦予小學生作文以生命,就要引導他們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
參考文獻:
[1]黃敏.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
[2]張紹權.給教師“減負”把空間留給學生——小學生作文評改淺析[J].青年時代,2015,(17):258.
[3]羅啟國.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研究[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11):18.
[4]王娟.小學生作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蘇州市某小學三年級的個案研究[D].蘇州大學,2011.
[5]張燕華.小學生作文的語言特征、存在的問題及教學建議——基于語言學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11):68-74.
作者簡介:黃碧珠,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