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貫穿義務教育的基本學科,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智力,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數學教學的方法和形式也發生著變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雖然注重知識的傳承,但卻忽視了數學教學中應有的實踐技能。新課改下,對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以“角的認識”為例,來探究數學教學中的新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角的認識;創新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極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兒童學習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從實踐中入手,擺脫傳統教學中只講結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一、 進行實踐操作
俗話說,“要學會游泳,就必須下水。”沒有實踐就沒認識,實踐決定了認識的無止境。實踐的重要性無須在此累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何而動”,懂得“如何而動”,這才是關鍵。例如在“角的認識”課堂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角,可以利用曾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進行課程導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列舉學過的平面圖形,說出那些是有“角”圖形,這時教師可以進行課堂實踐活動,讓同學用紙折出不同的形狀,或教師現場剪出不同的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等,讓同學指出什么樣的圖形有角,什么樣的圖形沒有角,并提問在有角的圖形中有幾個角,在回答時需要學生指出角的所在。還可以讓學生兩兩進行指“角”練習,并且根據自愿原則挑選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展示。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什么是角,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程度。
實踐既是認識的前提,又是認識的手段,“角”的概念相對抽象,用言語描述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動手實踐就成為數學課堂主要的教學手段。在傳統數學課堂中,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本課時的理論知識一股腦地傳授給學生,整個課堂就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被動地接受新的知識。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只調動聽力的教學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動手實踐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感受學習,在動手的同時還可以調動思維的運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的來說,實踐活動是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導入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可以讓課堂更加開放,進而大大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二、 創造真實情景
數學來源于生活,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必須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的真實情景創設,有助于學生獲得感知,形成表象及理解深化。下面以“角”的這節教學為例,說說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真實情景。“角”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學習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過“角”這個名詞,但是和數學中的“角”卻不是同一概念,為了讓學生在意識中更好地分辨這兩種概念,就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學上的“角”。教師可以準備一個三角板,然后向學生提問三角板上有沒有角,然后讓學生觸摸三角板,感受“角”的具體形狀,讓同學說出觸摸“角”后的感受,學生可能會回答“尖尖的”,“滑滑的”等特點,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角的特點,然后教師將學生所說的特點進行總結,“角”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線,兩條直線在頂點處相交構成“角”。然后教師可以繼續舉例提問,我們的黑板有沒有角,并讓學生指出,列舉課桌,國旗等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加深學生對“角”的印象。
對于小學生來說,熟悉的生活場景能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在熟悉的情境中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學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抽象的形式化教學建立在學生豐富、生動的生活背景之上,從而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哲學也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前提,是認識的目的,是認識的歸宿,亦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認識世界的哲學同樣也適用于數學的學科教學,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在對兒童的教學中,要注重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對數學有更形象、更具體的認識。
三、 運用多媒體手段
多媒體集圖、文、像、聲于一體,多媒體手段參與教學,使得數學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趣味,師生互動更加豐富靈活,課堂更加絢麗多彩,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如,在《角的認識》一課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制作動態PPT,動畫演示等方法,讓學生對角有更加形象的認識。在制作“角是如何形成的”這一課件時,先畫一個點,再畫兩條直線,通過動畫效果,將部件按照成角的順序進行排列,在課堂的展示中就可以演示“角”形成的動態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點擊鼠標,控制PPT的進程,調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而且通過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還可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無論是哪一種學科教育,首先要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合格的教師,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不是教授具體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要知道自己愿意學和趕鴨子上架式的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授課中可以采用直觀的手段,例如幻燈片,小視頻,微電影,圖片示范等方式,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來說,新媒體手段可以說是最好的工具。
小學階段,正是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學習習慣、拓展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采取有效手段,運用有效途徑,不但可以寓教于樂,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數學教學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學科,如何創新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彭曉青.構建快樂數學的教學模式營造和諧數學的教學氛圍[J].速讀(上旬),2014,(11):101.
[2]周海燕.享受快樂數學[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7):70.
[3]王恒杰.抓住思維生成,成就快樂數學[J].時代教育,2015,(8):257.
作者簡介:蔡添順,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前亭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