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民辦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人才需要出發,指出數學教育在大學生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給出了學校實施數學教育的幾個環節并分析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民辦高校
一、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上海杉達學院屬于本科民辦院校,始終堅持公益性以及非營利性的原則,并立足大力構建多科性以及國際化應用技術大學,提倡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學校著力培養的本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與我國各綜合重點院校培養的研究型應用人才以及各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能型應用人才不同,是通過系統的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專業技術與綜合實踐能力、職業生涯發展潛力,需要在專業知識基礎上,有較強的實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是理論與實踐雙方面要求的人才。
二、 高等數學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礎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數學科學的發展,現代數學內容更加豐富,方法更加綜合,應用更加廣泛。能否運用數學觀念進行定量思維是衡量一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標志。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大學生又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影響整個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量。所以大學生的數學教育是其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國家教育部對經濟管理類、工科類“本科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學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工科類專業本科生的數學基礎課程應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它們都是必修的重要基礎理論課。高等數學各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運算技能,可為學生學習后繼課程和進一步擴大數學知識奠定必要的連續量、離散量和隨機量方面的數學基礎。
曾經有學者說:“在高校學的數學知識,畢業后若沒有機會去用,或許很快就會忘掉。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生受益?!彼哉f高等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根本意義,不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數學家,而是讓學生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形成數學能力,樹立數學思想,通過建立數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我校所致力培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是需要綜合素質高,具有歸納抽象的思維方式,邏輯推導、建摸分析的思維習慣;謹慎探索、勇敢創新的精神。在掌握基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基礎上,能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用在經濟管理、工程建設等崗位上,從事設計、編程、管理、操作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因此,高等數學教育在我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具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 學校在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實施數學教育的幾個環節
我進校行數學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歸結為十六個字:轉變觀念、學生為本、重視實踐、提高氛圍。具體來說,既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質量工程”計劃的精神,切合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科學地正確地認識學生,以傳統高等數學教學內容為主線,同時處理好知識傳授與素質培養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數學知識的繼承與現代化的關系,輔之以數學競賽、數學建模等數學實踐活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啟蒙學生創新意識,融入數學文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學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1. 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法。
反思傳統高等數學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數學知識的傳授,對數學發展過程的普及以及蘊含其中的數學思維方式的教育少之又少,甚至忽略。這種教學觀念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妨礙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學生形成對數學和數學教學狹隘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然而數學的重要之處不是公式、計算和證明,而是數學思想。只有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數學教育的精神實質,才可以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真正發揮數學教育的積極作用。所以應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改變單純的傳授知識教學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傳授數學思想,所謂“授之以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是不斷完善數學類課程教學計劃,將各專業的數學課程設置與該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在教學大綱上正確把握各專業的數學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數學類課程設置的原則是以傳授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核心。二是注意講授數學知識的背景來源,在整個數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概念之間的聯系等,使學生能建立起知識體系的概貌,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領悟到博大精深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文化,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2. 學生為本,科學地認識及對待學生。
由于近年來擴招,學生規模迅速擴大,地區性教育質量的不同導致學生的數學程度參差不齊。我校為民辦本科院校,生源及培養目標也與公辦一本綜合院校不同。在數學類課程的教學上,就要考慮各種因素,因材施教。不能像一流綜合性院校那樣注重理論和概念的理解深度,也不能像普通職校一樣只講計算方法,強調計算,沒有數學思維的培養。要結合民辦學校的學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教學只有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才能有效地使學生獲得認同,才能在民辦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
3. 重視實踐,加強數學建模。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的數學教育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不能閉門教學,只在數學的概念和理論中打轉,自我封閉。而是應該重視知識和能力之間的轉化。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中的不足,將數學與相關學科之間打開通道,對培養我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有特殊的作用。
一是開展并參加校內校外高等數學競賽。從某種程度上講,數學競賽主要媒介在于數學語言,然后借助相關數學理論知識以及定量思維等進行充分表現,最終對數學知識進行傳承。學生在數學競賽參與期間,可以將創新性以及靈活性的數學方法進行有效融合,進而運用到數學問題解決中,使每位學生都可以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此外,組織數學競賽活動,還能夠對學校數學思想起到宣傳作用,使數學文化得到廣泛普及,效果顯著。二是開設數學建模系列講座,組織隊伍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由于數學建模的過程可以說是模擬了科學研究的過程,不僅拓寬學生的眼界,也讓學生在參與建模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數學模型在社會生產、經濟管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應用。曾經有學者說:“一次建模,終身受用”。數學建模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
4. 提高氛圍,融入數學文化。
數學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格品質和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數學文化的熏陶,注重在校園里形成正確認識數學、積極學習數學的氛圍。
首先,制定數學類課程公共答疑時間表,面向全校學生答疑。同時建立QQ答疑群、微信討論群等,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答疑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師生的“雙向溝通”、“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在學校內形成探討數學的良好氛圍。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數學科普內容,比如著名數學家的生平小故事、數學名題、數學觀點、數學與美學等內容。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直觀體會數學的價值,切實感受數學進步的歷史長河。這樣將數學科普知識穿插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是滲透數學文化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深受學生喜愛。再者,一線數學教師的言行也是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的最直接影響者。在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嚴謹的數學思維、對數學的理解、言行中對數學的熱愛和對真題的追求等等,都會最直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因此,不斷提高數學教師本身的數學素養也應該是我們努力去做的。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育與我民辦高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密切相關,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用能力方面,數學教育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學科教育無法替代的。我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能緊跟學校辦學理念與培養目標,與時俱進,完善課堂教學、課外實踐、訓練和競賽有機融合的高等數學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數學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使數學教育更適應社會人才的需求,實現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老教授協會課題組等.數學文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高教與經濟,2009(3):13-20.
[2]姚晨等.高等數學競賽在大學生教育培養中的作用初探[J].高等理科,2012(6):117-120.
[3]丁殿坤.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13-15.
作者簡介:
史偉,上海市,上海杉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