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發洲 王涵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調查法以及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結合曲阜師范大學實際情況對太極在高校中的發展進行分析,總結出太極在高校中發展的多種途徑,建議為了將太極拳這一國粹傳揚下去,在習練中應采用多渠道推廣。
關鍵詞:健康中國;太極;高校;終身體育意識
十九大報告中著重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等”。習總書記多次強調過,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影響力。
“健康中國2020戰略”指出,只有全面提升國民的健康素質水平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使我國的整體發展水平與國際衛生發展的水平保持一致。2016年,建設“健康中國”被載入《“十三五”規劃綱要》,促進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施是我國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應從各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快戰略目標的實現。
傳統文化進校園是促進校園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之一。太極拳是富有太極哲理的拳術,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功能的注重內外兼修的武術項目。高校作為文化研究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畢業后面向渠道廣,對于弘揚太極文化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在高校中開展傳統太極拳的現狀
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于2003年開始施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了了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性質。據調查,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在大學體育教學內容中加入了太極拳因素,成立太極拳俱樂部或者協會。如駐京大部分高校中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開設太極拳必修選項課。由江蘇省教委牽頭,將太極拳列為必修內容,在南京部分高校參與試點改革。在高校中普及簡化24式太極拳,效果良好。
《綱要》中指出,各高校在可以根據《綱要》對教學進程進行控制。為確保教學質量,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教學大綱中規定網上以自由選課為主,學生人數以不超過40人為宜。開設了籃排足羽網乒球、手球、健美操啦啦操、女子防身術、24式太極拳、初級三路長拳、體育保健、跳繩、瑜伽等項目。
本文作者習練陳式太極拳三十余年,多次參加國際性太極拳比賽獲獎。2014年受國家漢辦委派,赴加拿大新布倫瑞克省孔子學院任武術教師,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習練者三千余人?;貒鬄榱俗寣W生深入了解傳統國粹——太極文化,經單位領導同意,增設了太極拳課,將傳統陳式太極拳作為主要內容,深受學生喜歡。
二、 傳統太極拳進入高校課程是“健康中國”建設下的重要內容
1. 太極拳成為高校公共體育必修課的內容之一: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必修內容中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以太極拳為代表,加入傳統因素,教學效果更明顯。太極拳將健身性與文化性于一體,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基本出發點,弘揚傳統文化。大學生畢業后走向四面八方,推動太極拳的發展。
2. 太極拳對于大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影響
(1)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各項改善:太極拳練習過程中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用意識引導動作,配合“勻、細、長”的呼吸,伴隨“心靜體松”,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良性的刺激作用,促進全身各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與改善。由運動生理學知識得知,達到最佳心率范圍鍛煉效果,即控制運動時的心率為120-160次/min,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運動。
(2)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學業重,就業壓力大,更需要適當調整心態,提高心理素質。太極拳就是很好的方式。太極拳要求練習者形神兼備、身心兼修,對心理素質有良性的調節作用。
(3)對于大學生提高修養,豐富內涵有積極作用:太極拳的富含哲理,結合文學、醫學、力學、美學、音樂等方面知識。太極拳的行拳要立身中正如做人要堂堂正正;長期練習培養大學生的恒心和耐心;太極推手中的掤、捋、擠、按、采、列、肘、靠八法等技法都涉及醫學、力學范疇。
(4)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指出,要大力推廣簡便易行的和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特點與體質狀況的體育健康方法。廣泛組織健身氣功、太極拳(劍)等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
太極拳盛行的原因所在,就是太極拳具有簡便易行和廣泛的適應性特點。太極拳練習者可以自由選擇練習的內容和方式、量和強度;練習太極拳不受時間、季節的影響;太極拳是能堅持到老的練習方式。所以在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中太極拳運動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 太極在高校普及與發展的各種途徑
1. “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明德?!蔽涞陆逃翘珮O拳教學的基本理念,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太極拳的文化信息,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
2. 積極組織競賽與表演,展示太極拳的風采與魅力。曲阜師范大學武術隊多次參加國際太極拳比賽、山東省武術太極拳錦標賽等各級比賽,集體及個人成績優異,為學校增光添彩,贏得了聲譽。比賽加強了武術交流,開拓了眼界,激發了運動員的習武熱情,促進了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還反饋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提高教學水平。
運動會表演、各種晚會(如元旦、迎新、畢業生)及匯報演出等都是宣傳途徑,更能直觀的展現太極。
3. 成立太極拳協會和俱樂部,搭建太極交流平臺。曲阜師范大學以太極拳協會為載體,開展太極拳活動,舉行太極拳比賽。體育社團涉及領域廣泛,專業水平較高,進行交流,也是教學成果的顯現。
4. 提高教職工太極拳水平,使太極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曲阜師范大學由校工會牽頭,成立了教職工太極拳協會,各單位領導干部帶頭習練太極拳,學校開展太極拳教學,為全校教職工提供學習太極拳的機會。很多教職員工因此受益,喜歡上了太極拳,并表示要堅持下去,形成全校意識,良性循環。
四、 太極是高校教育過程中的催化劑
太極是一種文化教育手段,不僅可以提高習練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還可以培養為人處世的健康態度。
1. “太極十年不出門”,練太極必須要堅持。太極拳注重基本功練習,需要長期堅持練習,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毅力和吃苦能力。太極拳需要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不斷提高技藝,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大學生敢于面對自我,審視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氣和精神。
2. 太極拳是有規律有節奏的運動,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感受美的過程。隨著太極文化的耳濡目染,審美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3. 太極中的和諧等文化思想是一種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處世態度。
通過總結太極在曲阜師范大學傳播的有效途徑,從而探索出太極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從大學生綜合素質來看,學習太極并能堅持下來的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能力等指標顯著提高,從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來看,經常參加太極拳鍛煉的大學生的得分均高于不參加體育鍛煉學生的得分,尤其是柔韌性和協調性提高明顯。習練太極的學生言行舉止,文明禮貌,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成績更加優秀,精神風貌良好,成為曲園一景,是太極開課以來,太極文化的效應顯現。
五、 結論與建議
1. 通過太極課堂教學、社團和群體活動等途徑,弘揚了傳統文化,推動了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太極文化教育作用明顯。切實加強以太極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高校的普及與傳播,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產生積極的影響,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人生態度。
2. 建議
①高校領導提高重視,支持開設太極課程,提供教學場館和教學設施,提供物質保障。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武德優秀、教學能力強的武術教師,并扶持青年教師參加太極文化交流研討、武術技能培訓等活動,提高教師技能。③學校應多支持太極社團,劃撥專項經費,開展太極交流會、太極比賽、太極展演等活動,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太極。④利用媒體宣傳太極文化,依托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絡、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新媒體為宣傳窗口,營造濃厚的傳統太極文化氛圍。⑤“健康中國”建設中,努力達到“處處干干凈凈,人人皆會太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現在做起。
參考文獻:
[1]勾鳳云.“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實施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1-3.
[2]柳鳴毅.健康中國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7,(1):38-44.
[3]馬焱,丁斌,黃琦,等.“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陽光體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J].當代體育科技.2015,(13).
[4]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EB/OL].
作者簡介:費發洲,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王涵,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