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進
摘 要: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途徑和方式,我國現今推崇的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里面就包含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框架的建立,不能再以知識為單面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常識接觸,而是應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相關體系結構的引入和興趣培養,才能做到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獲取、學習知識。因此,如何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對相關教學學科保持高度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成為此次對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和疏導的主要內容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全面發展;興趣;小學體育
小學體育作為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鍛煉的一門基礎學科,因以興趣為基礎條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疲勞心態得到有效緩解,勞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可以說小學體育教學是一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學科,但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相關的教學模式還存在教學單一、模式硬化的現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相關的體育教學也應該朝著多樣化、創新型的教學模式發展,調動學生對相關教學的興趣的同時,也能對后期在相關領域的客觀個體素質結構建立起到培養和疏導的綜合作用。
一、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多數處于兒童時期,這段時期也是對學生身心發展和后天性格習慣確立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的學生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心理素質發展還不成熟,對相關章程規則和知識體系結構沒有進行相關的分析和吸收;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其相關的神經系統會出現對未知事物的興奮和求知欲望。但這也造成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在不變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力會逐漸下降[1]。
二、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體育教學還是以學校教育為主體,進行相關應試教學模式的開展。這使得相關的體育教學不被重視,直觀表現在:體育器材落后,教學資源匱乏、相關教師職業素質不高、教學模式落后等。這造成了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注重應試教育知識的接收,忽略其他領域的學習和提升。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學模式也開始向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方向發展,但體育教師在相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還存在著單一性,滿足不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
1.轉變觀念
從我國目前提出的全面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根據我國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的“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也使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步向以發展學生自主能力和樂趣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2]。所以在相關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改革中,體育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體育愛好為基礎出發點,加快自身在教學模塊的轉變過程,結合現有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時更新、確定教學觀念、教案和授課方式,建立以學生的興趣培養為基礎的多樣化、創新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愿意參與其中,以此來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愛好。
2.以激勵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興趣
小學教學作為教學儲備和習慣培養的基礎階段,在相關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多用激勵的方式增加學生在相關學習中的成就感,要想讓學生對相關的體育活動產生興趣,就需設法使他們能在活動進程里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即體育教師對不同表現的學生的表揚和鼓勵,是激發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
3.合理安排體育活動
在體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考慮到學生自身體能素質基礎,進行定量的運動量安排;如果超出學生自身能承受范圍,就會引起學生對相關活動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因兼顧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個體的實際基礎,進行合理的運動量安排。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授課過程中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和疏導學生在相關領域的興趣愛好[3]。
總之,在此次的探討和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小學體育中的興趣培養,是后期個體基礎素質形成和建立的組成基礎,所以在相關的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相關小學學校在積極響應教育體制改革號召的同時,也要對相關教學的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進行相應的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不斷深化、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的建立,促進學生相關素質的全面提升和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俊山.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7(6):83-84.
[2]張宏臣.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2):84.
[3]鄭琳穎.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新課程(上旬),2016(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