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丹璐
摘要:21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均處于大變革大發展時期,各種新舊因素交雜融合。在新的震撼和沖擊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也在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只有深刻分析和研究當代大學生思想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完善高校德育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特點;思想政治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一)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欲望強烈。
自我意識日益活躍,當然,并不是說處于青年時代的大學生才有自我意識,少年期和兒童期也是存在的,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大學生更深層次的意識到把自己當做客觀的對象來考察和評價,認識到自我與他人、集體的區別,自我有鮮明的位置。無數事實也表明當代大學生在各種社會生活實踐和校園活動形式中表現出積極進取、奮發圖強、力爭上游的態勢。
(二)知識水平尤其是專業水平高于其他群體。
當代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與社會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接受最新前沿知識,擁有一大批優秀教師高層次的教育和指導,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和優越的學習環境學習理論知識特別是專業知識。同時,與其他群體相比,家長、學校、社會對其期望值更高,在這種高期望的思想督促下更會發奮學習,充實和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二、造成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的原因
(一)身心處于迅速變化的青春期。
身體方面:骨骼急速生長、筋骨隨骨骼的變化而加大加粗、心肺在急速增大,特別是心臟容積和血管容積之比,有出生時的25:20到青年時期140:50、腦的繼續發展和變化、性機能的迅速成熟……;心理方面:具有遠大的理想,進取心強、思維獨立性和批判創造性顯著增強、感情充沛,熱情奔放、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了解青年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對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
(二)思想活躍,創造欲望強烈,渴望表現自己。
大學生身體處于飛速變化發展時期,特別是作為心理的重要生理基礎即神經系統中大腦皮層的發育也處于“飛躍”狀態,抽象思維活動日益豐富。大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使他們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這也就在客觀上為其創造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思想政治教育某些內容失實。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要遵循時代性,要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和要求,并促進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時代性原則的核心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個體。當代中國,已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和文化建設完善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應把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性。
三、結合思想特點,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養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是目標。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是一種和諧統一的發展,只有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才能使其成為生產發展的強大動力和社會變革的倡導者、參與者。
1、政治思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在我國就應該培養當代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無產階級的利益調節自己的行為,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為方向,把自己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2、道德品質。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品行是合格的未來一代的重要標志。必須把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崇高目的。道德品質的好壞至關重要,它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起導向、激勵的作用,更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進行的一種保證。當代大學生的主流道德品質是積極良好的,比如熱愛生活、追求真理、誠實守信、嚴于律己、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等,但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道德狀況也存在一些問題,以自我為中心、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脫節的現象比比皆是。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養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品質。
3、科學知識和才能。科學知識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的認知基礎,德育、體育、美育等各育的實施也都離不開智育。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武裝當代大學生以進行良好的智育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表達能力、獨立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中心任務。
(二)組織當代大學生不斷參加有效地社會實踐活動是關鍵。
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過程,認識真理無非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親自參加實踐活動獲取直接經驗,一種是在學習前人所總結的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獲得間接經驗。當今社會,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必要也有條件免去獲取直接經驗的繁瑣實踐活動,但在學習間接經驗過程成積極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必不可少的。
1、廣泛接觸社會,連接國情民情。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校園生活只是社會生活的一小部分,若把自己封閉在校園這一個小圈子中,三點一線的生活,便會與社會脫節,學習書本知識只會一味盲目的學,卻不知道為什么學,學來做什么,校園學習便失去了本來意義。必須廣泛的接觸社會,把所學理論知識回到現實社會中去,用于指導社會實踐。
2、強化和深化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當代大學生應該根據國家需要、自身專業特點、個人愛好、生理特點等等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不僅要“學問有范圍,學術有專攻。”更要博學多才,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科學思維知識、組織管理知識等等,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所需的戰略眼光和創新能力。
3、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的詩句給予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最好的闡釋,學習書本知識固然重要,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學校生活的主要任務,但前人所總結的經驗是在當時主客觀條件限制下的結論,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我們大學生要發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克服“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現象,不迷信理論,與時俱進,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深刻領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真正含義,知識來源于實踐,但必須回到實踐中去才能發揮作用并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
[2]慶華等.教育學[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10
[3]吳亦仙.高校思想工作實踐與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4]張楓霞.當代大學生生存狀態調查[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6
[5]田建國.現代大學新理念[M].山東:泰山出版社,2005
[6]孫素麗.康敏 創新是做好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D].山東:山東政法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