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通信工程專業《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為例,敘述了高等院校工科專業向應用技術轉型的教學研究及其探索實踐的過程,分析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如何適應教學大綱的變化,討論了考試模式的改革如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
關鍵詞:專業轉型;通信工程;光纖通信技術;教學大綱;考試模式
1. 教學大綱的改革促進教學內容的轉型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文件精神,針對當前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作為地方高校應重新思考“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兩個根本性問題,進而調整辦學定位,明確服務面向,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通信工程專業在開展向應用型轉變的進程中,堅持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圍繞人才供需矛盾,通過轉變育人理念、優化專業結構、改革教學大綱。例如:《光纖通信技術》課程是信息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轉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提升教師的研究力。在教學中傳授基本知識是初級層次;把最新知識教給學生是中級層次;而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高級層次。
專業轉型要求教學大綱也與時俱進地調整,設計科學合理、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方式,強調學習過程的考核。如表1所示。
隨著教學大綱的變化,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也隨之相應變化,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積極運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盡量采用圖片進行教學,用動畫軟件直觀表現一些抽象原理,使講授內容生動形象。積極建設計算機軟件仿真平臺,通過仿真技術實現復雜的工程設計任務。把傳統書寫板書與慕課有機結合,減少學時數量的情況下,使課堂講授的課程信息量更大,提高教學效果。應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加深對本課程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在《光纖通信實驗》上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光纖通信技術》堅持課堂教學為主,上課考勤和平時作業為輔,以課堂口試的形式安排學生進行討論。以現有多媒體教室等硬件教學條件和環境為基礎,建設互聯網多功能的QQ群和微信群,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營造適宜開展“問題導向式教學的信息化、研討型”教學環境,為課上教學提供硬件支持,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釋放教與學的能量,讓師生互動更多、教學更為便捷,推動教學改革。
2. 考試模式的改革促進專業轉型的實施
積極探索以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推動通信工程專業轉型內涵建設,研究大學本科考試改革模式,打破傳統的“一考定成績”的傳統規則,力求做到“三個銜接”即: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的銜接;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的銜接;教師講課內容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銜接。把創造學習與發現和探索過程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以《光纖通信技術》課程為例,把加強平時考核作為深化考試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風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學術性和適應性得到顯著加強,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權重,如表2所示。
科學的考試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動力,既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質。同時,圍繞考試開展的系列教育活動,使考試已超出了其自身的意義,考試被賦予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重要功能。通過考試,可以檢驗學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教育學生學會認真做事、誠實做人,培養學生自律、求實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人格得到升華。
考試改革措施的制定與推行離不開教師,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對考試認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考試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在教師中廣泛宣傳考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給教師提供考試改革的信息,組織教師就考試改革問題展開討論,營造出積極開展考試改革的良好氛圍。考試制度的改革,是對教師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要適應考試模式改革的需要,認真研究教學規律,研究課程特點,不斷更新和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才能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轉變。教師積極參與考試改革,將十分有利于考試改革科學機制的形成和進一步完善。
總之,考試改革應以教學改革的理念和框架為指導,并將教學改革的具體目標和內容有機地融入到考試中來。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考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都應該引導和促進廣大教師自覺地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打破多年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貫徹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的教學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建華:高等教育研究_教育學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第28—37頁。
[2]劉宇文,關于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第12期,第5—14頁。
[3][張彥通,王孫禺,雷 慶:繼續推進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對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第9—14頁。
[4]李太平,劉燕楠:教育研究的轉向:從理論理性到實踐理性—兼談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系,[J]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第4—10頁。
[5]郭法奇:教育研究力:教師發展的高級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5月,第1—5頁。
作者簡介:時書麗,女,1960.8.生人,副教授。現在地方高等院校從事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