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佳 雷明 于曉梅 董敏 李建鳳
摘要:因材施教是高校針對于不同專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只有針對不同專業的高校大學生實施量身打造的思想理論教育教學,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理論課程實施因材施教必須做到科學探索和合理安排,只有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目標明確的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不同專業之間的思想理論政治課程教育一定要緊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的核心思想,不能脫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更不能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標準,以免對于高校大學生不同專業之間的思想理論課程教育教學產生負面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
引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與快速發展,高校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的途徑和方法獲得不一而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知識。高校大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獲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知識的同時,很可能會接觸到一些來自于網絡的不良信息感染,從而對高校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和人生態度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針對獨特性和開放性逐漸增加的高校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一定要因材施教,使得高校大學生保留其特異性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
高校大學生已經完全擁有進行獨立思考和建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能力,但是高校大學生多數都未能真正的走出校門,在社會生活中缺少獨當一面的經驗和鍛煉。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大多經歷都是處于“象牙塔”之下,其個人差異性和特異性多由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所以,針對高校大學生不同專業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相關教育教學更易于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生活和精力,也更加易于高校大學生接受和領悟學習。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將高校大學生進行有目標性的劃分和施教,其劃分特點和施教風格可以將根據高校大學生的相關專業進行實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高校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的相關專業與思想政治理論進行不同方式的結合教學,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對不同專業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因材施教不僅僅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新形式和教育教學的新改革,更是學生學習模式的傳統轉變和施教者的偉大革新,對于教學界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探索因材施教的主要舉措
(1)緊貼實際:圍繞重大歷史與現實主題開展教學。所謂的緊貼實際就是要全面根據我校當前的馬克思主義教學現狀,以學生學習的進度以及學習難度為依據,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專門的輔導與問題的解決,以事實為依據,以結果為導向。
(2)內外兼顧: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互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在課堂上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是以考試成績作為最終的結果,而是采用課內外相互結合,成績與思想相互結合的考核方式,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注重課堂的教學工作,同時與課外學習之間進行良好互動。
(3)有的放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專業興趣相結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興趣點上肯定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區別,這時候我們就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專業興趣之間進行良好的結合,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習效果,而且對于提高教學成果也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不能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對于高校大學生開展優良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切忌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與核心,一味進行教育教學的變革。施教者對于高校大學生的不同專業學生分別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因材施教”過程中,不能單一的將目光停留于高校大學生的“材”上,因為一方面“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體系,“材”固然重要,但是“材”也是施教者所無法決定的因素,所以,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應更大程度上關注實施教育具體方法和措施;另一方面在施教者對特異性明顯的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教育,可以將高校大學生本身具有的“材”進行加以利用,以便能夠更好地實施高校不同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改進和完善。高校大學生的不同專業和相關不同程度的開放性和特異性都是施教者進行“因材施教”的切入點,但是不同專業決不能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堂上的主要教學內容。無論是對于不同專業還是不同個性的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任何的教學形式和教育方法的實踐探索,都不能脫離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的主題。
2.不能降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標準。因材施教在很多時候,也經常被理解為因“才”施教,正所謂“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自身的學習基礎開展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的“材”主要是指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興趣等等,而不是指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的實施是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特異性的教學,而不是進行不同教學標準的施教,對每一個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改革措施都不能降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標準。
3.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進行高校大學生不同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措施不僅是為了提升高校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更是為了能夠實現施教者所教內容能夠真正的入腦入心,否則,即使能夠實現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政治課學習興趣,卻無法使教學內容進入高校大學生的腦海中,也就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的真正意義,高校大學生不同專業的因材施教缺失了主題,也就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意義。
四、結語
高校不同專業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的探索與研究是以實現大學生更高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最終目的進行開展的。任何時刻都不能本末倒置,丟失或脫離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實施的真正主題,同時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標準進行提升,以便更好地實現高校大學生專業知識與思想理論政治課結合學習的深層次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張瓊,張廣君.“因材施教”發展性概念的解讀與批判——兼及基于生成論教學哲學立場的本體辯護[J].高等教育研究,2013,(8).
[3]鄧衛,黃巖.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材施教”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4,(6).
[4]清華大學思政課因材施教“讀歷史搞創作”[M].中國青年報,2013-11-01.
[5]劉大勇,陳設,李國義.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118-120.
[6]李湘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J].文教資料,2011(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