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古箏教學模式實施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古箏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從古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基礎上,實現對古箏集體教學的優化。
關鍵詞:古箏集體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前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對古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集體課教學模式,這不僅能夠滿足高校與時俱進的需求,而且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本文主要在古箏集體課教學的基礎上,對其教學方法實施梳理,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索,以此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
一、在教學方法上,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
對于傳統的古箏教學而言,主要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也就是,老師彈,學生看,老師教一句,學生就學一句,主要包括在教師講授之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然后教師開始彈奏,學生觀摩,最后教師對相關作業進行布置等[1]。目前,古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體驗式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對學生的內在潛能進行激發,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迪,以此使學生的自我學習習慣以及能力得到培養。
根據當前高校對古箏集體課教學的具體狀況,想要使古箏集體教學得以更好的開展,就需要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結合,以此使古箏集體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具體的教學方法,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狀況、學生具體學習狀況、教師傳授內容等進行詳細分析。例如,學生在剛學習古箏的時候,處于入門階段,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手型、指法、認弦、左右手技法等相關內容進行教學,這一階段的教學教師就可以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觀摩法、講授法、練習法為主等。當學生學習到初級或者是中級、高級等階段的時候,就開始對樂曲進行學習,這就需要采用傳統與現代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而對于不同級別的教學內容,也需要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例如,初級階段,在對《紫竹調》、《浪淘沙》等古箏曲目進行練習的時候,首先需要選用較為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以此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對古箏曲目的具體彈奏方法進行掌握;然后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古箏曲目進行彈奏,并在之后的學習中將學生作為主體,與現代教學法進行相應結合,引導學生對古箏樂曲中的所包含的情感進行發現與體驗,并通過語言或者行為暗示學生對古箏彈奏的情景進行想象,以此對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做充分的調動,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自身潛能,最終實現古箏集體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在教學內容上,理論知識要全面
古箏作為我國一種極其古老的彈弦樂器,不僅音色優美,而且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且流傳久遠,成為人們極其喜歡的一種民族樂器。因此,高校在對古箏集體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對彈奏技巧的教學,而且還需要對古箏各個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進行加強。古箏理論知識教學的全面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學生在學習古箏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對古箏所具有的音樂理論知識進行掌握,其主要包括古箏相關的樂理知識、曲式、氣息知識等。對于古箏集體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其所具有的樂理知識,例如,在彈奏樂曲的時候,需要保證樂曲的節奏以及彈奏的音準等。在古箏集體課中,學生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音樂訓練,通常不會出現節奏、音準的問題,但如果箏曲具有較高難度或者較為復雜,就可能出現失誤,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糾正。而在古箏學習中,必須要嚴格訓練的就是彈奏時的強弱、速度、力度等,只有學生抓準每個音節、音色,才能對樂曲的演奏脈絡進行準確掌握。(2)在學習樂器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樂器進行充分的了解。而對于古箏知識而言,主要包括古箏的構造、使用事項、日常保養等[2]。作為古箏彈奏者,其對古箏相關知識的了解與保養,是其對古箏喜愛以及藝術修養的重要體現。同時,古箏集體課的實際教學中,需要對古箏的起源以及發展等相關知識進行講授,并對古箏的流派即相關代表人物等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
四、在集體教學中加強訓練
對于集體教學法而言,是當下古箏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授課中,需要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潛能,并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教師需要在集體課上為學生安排具有針對性的訓練,主要是對學生的聽力、協調能力、配合能力等進行訓練。聽力,就是對學生彈弦聽音的能力進行分辨;協調能力,就是對學生聽音與調音的能力進行協調的能力;配合能力,就是學生在學習古箏的時候,需要做到左右手相協調的配合,以此確保學生對古箏彈奏的技巧,并鼓勵學生對于具有代表性的箏曲進行練習。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確保古箏集體教學的效率,首先需要對古箏發展的趨勢與潮流進行順應,并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符合高校的實際教學需求。本文主要從古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強化訓練的基礎上,對古箏集體教學的質量進行提升,最終實現古箏集體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周珂.成人古箏集體課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7, (5):77-78.
[2]張玲玲.高校古箏集體課教學的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5,(5):26-27.
作者簡介:李玉(1996-)女,漢族,廣西北海,本科,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與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