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東
【摘要】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什么關系?有人說:“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我認為,師與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其關系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校各項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證。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育環境;育人環境
根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找準師生關系觸礁的根源是創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
某市曾對師生情感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內容是“你喜歡自己的學生嗎?”對這一問題,95%的教師毫不猶豫地給予肯定的回答;但是,當問到學生“你認為老師喜歡自己嗎?”只有20%的學生給予肯定的回答。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今天的學生怎么啦?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不同步,師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思想差距,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扭曲。學生認為教師管得太嚴厲,不能讓自己自由地發展自己的個性。而老師覺得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批評重了家長會告狀,根本體會不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師應改變教育理念,不能再擺教師的“架子”,再顧老師的“面子”來面對我們現在的學生了,而要以感情為媒介創設一種與時俱進的良好師生關系。
二、師生間的彼此理解與溝通是創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
全面關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方能深刻理解學生,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共鳴。在班級日常生活中,我每周都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寫一篇周記。我一方面利用周記了解班集體的動態、學生個人的心理傾向、思想覺悟等情況,另一方面,我又巧借周記架起我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我在學生的周記中用批語表達老師心愿,鼓起學生求知的風帆。愛的語言如一縷縷春風,吹走了教室里的“硝煙”,吹暖了學生的心田,也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創設愉悅的教育環境,是創建良好師生關系的保證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往往會讓學生極為敏感,甚至改變他們對老師的態度。就如一個資深的老師說過,如果學生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如果學生生活在敵視里,他就會學會好斗;如果學生生活在恐懼中,他便會學會憂心忡忡;如果學生生活在期盼、鼓勵中,他就會學會努力、自信;因此,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師生彼此之間充分信任,彼此激勵向上,要創設這種育人環境,必須從下述幾方面做起。
(一)要尊重學生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嚴。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加敏感與脆弱,更需要老師細心呵護。因此,平常教育學生時,我更喜歡“硬話軟說”,即把警告話語說成勸慰話語,把說教話語說成激勵話語。如2011年我班上有一位女同學在市質檢時數學科只考了75分。成績公布后,她的情緒一落千丈,非常消極。我找她談話,叫她重做做錯了的題目,她做得全對,我不批評她,而是讓她分析失誤的原因,并對她說“只要你細心審題、認真運算,憑你的功底,升中考時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果然她在那年的升高中統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數學科為101分,考上了縣重點中學。
(二)要贊美學生
一位哲人說過:“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美學生是師愛的表現,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贊美之辭。在生活中,—個人的自信也往往是由別人的小小的表揚而產生的,一聲贊美會令人信心倍增,而一句嘲諷足以叫人信心全失。所以,教育別人首先要授人以自信。如果教師幫助學生擁有了自信,就是為學生開啟了智慧的大門。通過實踐,我驚喜地發現很多學生就因為我的不斷激勵而健康地成長起來了。
(三)要寬容學生
每個學生都免不了犯錯誤,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管是大還是小,老師都不能太苛刻,要有雅量,要最大限度地寬容學生。在教學生活中,班主任往往會遇到因為學生的缺點或過錯而不自覺地給教師造成麻煩的情況,這時班主任若使著性子大發其火,用燃燒的烈焰把不滿的情緒從口中噴出,那么,學生雖然明知自己錯了,但也往往會因其自尊心受到傷害而橫下心來破罐子破摔地跟教師斗嘴。這樣,教師本欲糾正學生缺點的初衷非但得不到實現,還會因為學生跟教師斗嘴而使教師本人下不了臺。而教師如果運用順人心愿的提醒話,多說寄寓著真切期待之情的鼓勵語,學生就可能會為滿足教師熱忱期待的心愿而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因此,對待學生的錯誤,要多理解、多信任和多鼓勵,要重視其事,輕責其人。古人說的“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就是這個道理。
(四)要體貼學生
教育專家指出,老師能給予學生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平時,我喜歡與學子們一起爬山、打球、郊游。與他們盡情調侃,忘情瘋玩,發發少年狂,不怕出洋相。學生就覺得這個老師親切,便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因此,出自內心的尊重、贊美、寬容、體貼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用人格力量去教育學生,感染學生,也就必然獲得學生的信任、仰慕、愛戴。這種愉悅的教育環境,構建了融洽的師生關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人的教育不過是幫助人的自然本性按自己的方式發展的藝術。企業生產的次品和廢品是可以廢掉的,教育失誤產生的次品和廢品則會廢掉我們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因此,我們教師要將成功性原則貫徹于整個教育的始終。要用心去激蕩我們身邊的每一朵浪花,讓他們跳躍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