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時出現了自卑、孤獨、缺乏自信和人際交往障礙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從事心理工作的經驗,簡要分析了如何做好高職院校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發展規模越來越龐大,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實用性、技能型人才。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新生入學表現出了自卑、孤獨、缺乏自信和人際交往障礙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對他們今后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造成了嚴重阻礙,必須要針對這部分群體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這是每一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高職院校入學新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自卑情緒縈繞,情感極其脆弱
進入大學校園,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是一個興奮且自豪的事情,但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就讀的是低于本科層次的??圃盒?,很容易形成一種無形的自卑感,情感上也十分敏感、脆弱,剛入校的興奮感很容易轉變為自卑情緒,容易受到挫折。
(二)新鮮感與孤獨感交織
大多數學生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無限的向往,剛剛踏進大學校園后,會對環境的改變、對周邊新的同學、新的老師產生新鮮的感覺。但過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到遠離家鄉、父母和親人的傷感,部分獨立能力較弱的學生很快就會感到不適應,感覺到大學的學習生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精彩,此時往往會產生厭倦的情緒,孤獨感越來越強烈。
(三)學習節奏難以調節,自信感逐步降低
高中三年的寒窗苦讀過去后,進人大學就不再有那么大的壓力,但大學的學習方式和節奏與高中完全不一樣,對學生的管理相對松弛,更多依靠學生自學。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開始松懈,認為可以脫離家長的管制,學習的動力也在逐步減弱。學生懈怠之后,就會慢慢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加深了學習的畏懼心理,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
(四)人際交往障礙
進入大學校園后,學生的人際交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學生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常常會讓自己感到十分孤獨與空虛,缺乏傾訴的對象。加上現代的90后、00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較為優越,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太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他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交往需求,但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形成了人際交往障礙。
二、高職院校入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豐富和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就目前而言,全國各大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何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入學新生的心理輔導作用,這就要求根據入學新生的普遍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針對性的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選修課程,加強人學新生認知、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輔導,讓學生能夠迅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與生活。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還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呈現,不僅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多實踐,主動參與心理問題的分析和討論,拓寬各種宣傳渠道,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到如何塑造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心理健康的調適能力。
(二)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緊緊圍繞“預防、矯正和發展”的目標來開展。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入學新生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的比例十分小,普遍性的是學習、生活以及情感上遇到的心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并不會迅速發展成嚴重的心理疾病,但是卻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而且這些“小問題”不及時的進行疏導,對學生會產生更大的危害。因此,對入學新生有必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通過普查來建立學生個人的心理檔案,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以便能夠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干預和控制。
(三)做好學院校園心理咨詢工作
隨著高職院校發展規模越來越龐大,各大高職院校十分有必要成立校園心理咨詢中心。對于大多數剛入學的新生來說,對心理咨詢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對于入學新生這一群體,工作的中心就是要讓他們正確認識到校園心理咨詢中心工作的內容和職責,了解到什么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的作用等,讓學生能夠在困惑迷茫的時候主動的進行心理咨詢。對于入學新生開展的心理咨詢,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使用門診咨詢、微信咨詢、郵件咨詢、電話咨詢等手段。除此之外,在學校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心理咨詢中心可以在新生入學期間開展主題現場咨詢活動,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四)開展健康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對于高職院校入學新生而言,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起到正面激勵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十分有必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尤其是在新生入學這一階段,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如可以為人學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營造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感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