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寬
【摘要】朗讀是培養語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相統—的重要方法。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和情感體驗。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想象,呼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朗讀為學生鋪設作品深層美感。本文就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做闡述,以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朗讀
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培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說寫水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筆者從事多年語文教學,深深地認識到朗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為此,對語文朗讀教學作了初步探究。
一、朗讀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增加了文學鑒賞、名著導讀,旨在利用初中三年的時間對詩歌、小說、戲劇、散文進行全面的鑒賞教學;教材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并要求語文教師利用朗讀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受美,從而得到陶冶,受到教育。之所以應該強調朗讀,是因為朗讀不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藝術地表現出來,還可以運用語氣、語調等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底蘊,藝術地表現課文的內容,使學生較為直接地獲得美感體驗。通過朗讀把這些言外之意恰當地表現出來,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讀朱自清的《春》一課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學生的頭腦中就會呈現出一幅春草圖。由“偷偷地”和“鉆”感受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感受到春草的質地和色彩,感悟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
二、朗讀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朗讀教學是高度情感化的活動,這種濃郁的情感性,自然更應當體現在課堂的朗讀之中,通過讀,能夠使學生人情、移情、陶情。因此朗讀時應當首先人情,進到特定的環境中,然后融情入境,用一種極富感情色彩的語言,描繪出一個聲情并茂的境界,進而移情于學生。使他們也深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中,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理解詞語,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把握課文所描述的內容。不同描寫對象,不同文章風格,不同主題思想,采用不同的情感、語速、語調,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實質和關鍵。朗讀能極大限度地去調動學生的心靈,使之聲聲入耳動聽。如讀《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為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如作者寫父親當時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產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因而朗讀有著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三、朗讀可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豐富多彩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活潑有序的語言活動中獲得語言感受的快感。如《錢塘湖春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味詩中的美感,上課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錄音,去感受詩中所表現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師或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讓學生在沉浸中受到感染。為了使感情色彩更濃,還可以配樂朗讀。這樣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詩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此外,還應倡導自由品讀,在朗讀時不帶任何問題,讓學生全身心進行品讀,從而享受讀書的樂趣。學生對文章意蘊的理解,內涵的品評,都是通過閱讀感悟出來的。對于初中生來說,無論將來是升學,還是進入職業學校參加工作,都要具備必要的朗讀能力。
四、朗讀是語文積累的重要方式
語文教學要加強朗讀就是為了培養語感,這是語文積累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文質優美的文章,自然會吸納好的表現手法和優美的詞句,在今后說話、寫作時自覺不自覺的模仿、應用。而且通過朗讀還能夠扎實地掌握多音多義字的意義和讀音,從而克服濫讀半邊字的毛病。祖國豐富的文化精髓、膾炙人口的篇章,要靠學生的朗讀和背誦去記憶、流傳和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領讀、范讀、領背和及時檢查學生背誦,是指導誦讀的重要手段。教師的領讀特別是領背,是非常直觀的指導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正音、讀出語氣、品味語句的內容。
總之,加強朗讀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審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培養其語感,讓課堂內外充滿瑯瑯的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