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榕 李旺
【摘要】班級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學生,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班級管理的基礎。班主任的工作核心應是服務學生,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同時也得到成長和發展。新班主任建立正確的教育服務意識,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關鍵詞】班級管理;服務意識;班主任;師生關系
一、職技校班主任團隊現狀分析
職業壓力大,得不到正規和系統的培訓,致使職技校班主任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向班主任隊伍中注入“新血液”,解決了部分同志的職業倦怠,維持了班主任團隊積極的風貌,但又忽略了新晉班主任無經驗、無技能的現狀,使得班級管理工作難上加難。
職技校學生在具備“無自信,沉溺于手機、游戲,甚至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同時,又表現出以班級為單位“小群體聚集”的差異性,為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造成班主任新的職業壓力。所以,在新班主任無法有效判斷該如何選用前輩“經驗技巧和手段”的時候,不妨變通思路,轉變身份,以服務教育、服務學生的態度,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做到對癥下藥。
二、擺好做服務者的心態
學校以教育教學為目的,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業務的直接對象,是被管理者,也是學校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直接“客戶”。班主任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兼具服務意識尤為重要。
(一)班主任的職能是管理也是服務
職技校學生大多逆反心理重,對教條式的管理排斥與厭惡,常做出與事件發展背道而馳的舉動;對學習抱有抵觸情緒;對老師的管理具有反抗心理。
班主任在實施職能的過程當中,如果凌駕于學生之上,指揮、命令,甚至對其斥責,缺少傾聽、民主,結果往往是學生的陽奉陰違甚至當面頂撞。教師的基本職責體現在“教書育人”,應當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服務。
(二)服務是最有效的創新管理模式之一
眾所周知,企業以追求效率和利潤為最終目的。在當前形勢下的創新型管理模式中,眾多大型企業嘗試以“服務”為手段對員工進行管理,并取得巨大成功,服務性的人事管理被印證為“最讓人舒適、最易被接受”的模式。
而對于身處青春期的職技校學生,參照企業的服務管理模式,以“抹順毛”的方式令其自愿遵守班紀校規,效果遠遠比“強制”手段明顯。
三、畫重點。找疑問。尋答案
(一)班主任需要真正了解自己和學生
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雜癥較多,其主要源于對學生的認知存在誤區。“自我感覺良好”導致班主任將學生分類并貼標簽,戴有色眼鏡對待“后進生”。在處理問題時,為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威,即便發生欠妥行為也保持緘默,拒絕認錯,從而導致其管理工作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和尊重,效率事倍功半。
我們要承認個體差異,在未能完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過度表揚或批評同學的部分行為,會直接導致表揚缺乏含金量,批評也會適得其反,最終導致班級管理難以服眾,降低班主任形象。
(二)變觀念,重情緒
班主任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基層執行者,在貫徹落實學校規章制度的時候,要選擇學生最易接受的教育方法。必要時,通過“觀察一談話一激勵一暗示一情感教育”的模式將班主任工作具體落實到學生的心理深處。
(三)提升學生對班主任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形象
教師習慣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一樣也會對老師貼上標簽。基于班主任的“權威”,這些標簽往往在暗河中流淌,而學生的這些標簽對于班主任實施班級管理有促進和改善意義。使用班主任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全班同學匿名參與,發揮班級民主制度。針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加以采納,并實施鼓勵,維護班主任權威性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受到重視,享受班級民主權利的甜頭,感受到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過程中的權威性與服務性并存。同時班主任需以身作則,加強自我修養,開展師生平等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讓這些暗流為班級管理發電續航。
四、培養學生干部,轉戰后勤工作
(一)以服務為基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職技校學生因其特殊性,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主觀上容易產生“不受老師待見”的想法。而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時,對內要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對外要向學校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優質資源。
(二)擅用人才,挖掘學生干部潛力
轉變角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干部放權,自己只充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干部實施創新的角色。同時要以學生為班級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適當地充當學生干部的助手,為學生自我管理班級提供幫助和咨詢服務,從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的成功主要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活動的過程中,與學生能夠達成共識是學生是否愿意主動參與進來的關鍵。作為班主任,首先就應該轉變思維,以服務班級為基礎,實現管理,以管理為核心,體現服務。以“學生為本,班主任提供后勤保障”的方式管理班級,關心學生自我發展,幫助學生自我管理,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以及提升自我素質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