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武
【關鍵詞】發散思維;教學;訓練
發散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會使學生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捷,觀察、思考和解答問題更能多角度、全方位,受益無窮。
一、刺激欲求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從興趣人手,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積極思考,如課前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又不知如何解答的預習問題;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捕捉其閃光點,滿足其表現欲。
(二)創設情境
學生的興趣源自具體教學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為載體,有目的地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形成最佳心境,激發其學習興趣,營造自由、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由學過的知識躍進到新的知識領域,思維積極活躍起來。
二、激發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空間與契機,鼓勵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異想天開。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奇思妙想,無拘無束,充分發掘創造潛能。比如我們思考“回形針有多少種用途”時,當大部分學生提出可以做一種文具時,教師一再鼓勵、誘導學生再想再想,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五花八門的答案紛紛爆出:別東西、代替發夾、領帶夾、做魚鉤、做鏈條……結果令人大開眼界。
三、誘導求異
“人的創造力就是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以樂于求異的心理傾向作為一種重要的內驅力,即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探索答案,不落俗套,標新立異,不拘一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運用這種思維方式突破常規束縛,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具體題例,創設問題情境,精細地誘導學生的求異意識,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擴散思維,如在學習“行為與后果的關系”時,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境:意大利一名叫海因茨的人因妻子得重病急需一昂貴于成本十倍的救命藥,家境貧寒的他面臨“偷藥”與“不偷藥”之間的抉擇,組織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他會做何選擇?學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七嘴八舌討論起來,討論異常激烈,偷有偷的充足的理由,不偷也有不偷的依據,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僵持不下。教師一看時機成熟,及時點撥:難道海因茨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嗎?還是給他一個更好的建議吧!學生一經點撥,求異思維的火花頓時綻放開來,紛紛另辟蹊徑,獻計獻策。
四、鼓勵質疑
古人曰:“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常常是疑。過了這一番以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探索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
首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能力,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巧妙“激疑,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產生“疑趣”,誘發研究欲望,激發學習動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
其次,正確引導學生質疑。當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教師則應通過設置問題腈境、自我示范等方式引導學生找準質疑的切入點,大膽質疑。如課文中談到“我國的人口問題”時,就可聯系時政熱點——“單獨二胎”政策,結合我國“人口總量大、增長速度快”這一嚴峻的人口形勢,適時地誘導學生發問:既然這樣,我國為什么還要放開“二胎”政策呢?這是否與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背道而馳呢?學生有了疑問就會主動尋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就加強了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經濟、社會的壓力”的認識與了解,更加全面地認識了計劃生育國策,抓住熱點,聯系實際,從沒有問題到提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關心時事的好習慣,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
五、變式訓練
思維的廣闊性是發散思維的一大特征。教師在教學中,對一些難理解的知識,抓住其本質特征,遵循學生認知心理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復進行變式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辦法。如復習“復興中華”單元時,設計了其中一道有關”“嫦娥三號探測器任務圓滿成功”的材料分析題,進行了如下變式。
(一)變范圍
先后通過運用八年級下冊《復興中華》、九年級《擁護黨的領導》《融人民族文化》所學知識等范圍的變化,提高學生“范圍不同,答案不同”的審題能力和歸納類比能力,增強了思維的廣闊性。
(二)變角度
引導學生試著從根本原因、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探究“圓滿成功”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解題技巧。
總之,“運用之妙,存乎于心”。教師恰當地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能開闊學生視野,敏捷學生思維,提高知識遷移能力,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