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秀萍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實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越來越重視校內美術教學的開展。與此同時,校外美術教育機構也隨著素質教育的浪潮蓬勃發展,它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寬松舒適的教學環境,為當前學校美術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校內外美術教育兩者各有優勢和特點,又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但同時也都存在許多亂象和問題亟待教育界共同關注與商討。
[關鍵詞] 校內外美術教育;比較;問題;發展
法國拉斯科洞窟壁畫被譽為“史前的盧浮宮”,這個洞窟中的動物壁畫是人類美術史上最早的繪畫記錄,距今已有1.5萬年。江西版義務教育美術教科書中,拉斯科洞窟壁畫的照片被放在第一冊的首頁,對于美術教師而言,這一知識點可算是基本常識。遺憾的是,在某次針對中小學在崗美術教師的理論考試中,卻有一半的教師面對這題留下了空白。由此可見,我們當前的校內美術教育現狀令人堪憂:許多學校師資嚴重匱乏,兼職美術教師大都缺少足夠的美術素養;有的學校雖然有專職美術教師,但是部分年齡偏大的教師難以轉變思想,教學理念陳舊,而年輕的教師雖然綜合素養較高,思想較為前衛開放,卻在學校管理模式下,難以發揮自身優勢實施教學。
而與此同時,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在市場的推動下蓬勃發展,甚至努力與國際接軌,不斷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探索,已有星火燎原之勢。但同時,它們也存在許多問題亟待教育界共同關注與解決。
毫無疑問,校內外美術教育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它們各有優勢與特點,需要配合協調發展。
一、校內外美術教育發展現狀及區別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實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越來越重視美術學科教學:從讓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美術課到每年加大力度招聘專業的美術教師,從所有班級美術課共用一個教室到配備專業的美術功能房,從學生自備簡易的美術材料到學校定期購買專業的美術用具……將重視素質教育的思想很接地氣地落在了實處,也給美術教師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校外美術教育機構也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而蓬勃發展,它開放的教學理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寬松舒適的教學環境吸引著很多學生,成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力量。
1.教學目標不同
校內美術教育主要按照教育部發布的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普及性、全面性,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創作能力,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對于一些比較有美術天賦的學生來說,校內美術教育顯得有點“不夠”,他們渴望得到進一步深造的機會,以提高自己的美術能力,而校外美術培訓機構就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這個心愿。
校外美術教育是延伸教育,它更注重因材施教,讓有著不同特點的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精準教育;教學的重心放在美術的專業性、表現性與各類技法的提升方面,促進美術教育的縱深發展。
2.教學環境不同
校內美術教育更多是普及性義務教育,因此大部分是大班集中教學,場地比較有限。而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屬于商業性機構,更注重環境的裝飾、場地的寬敞,大部分采用小班制教學,因此很多手工類的美術課程也更方便開展。
3.教學方法不同
校內美術課堂教學更多遵循著一成不變的教案開展,從課堂導入到教學步驟,再到作品的展示、課后的延伸,環環相扣。優秀課例的評判標準通常是教學設計新穎、教學過程流暢、教師指導規范等。而校外美術教育機構的課堂教學則更為自由、生動,追求寓教于樂,并且淡化了對課堂紀律的要求,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技法的示范、作品的創意等方面。
4.課堂時間不同
校內美術課堂與其他科目課堂一樣,以40~45分鐘為一個課時的標準。而校外美術教育機構的課堂大多以90~120分鐘為一個課時的標準,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美術知識和技法,提高美術專業水平。
5.教學內容不同
校內外美術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校內美術教學更多地將重心放在美術欣賞、一般的表現類繪畫教學上。而校外美術教育機構教學內容更寬泛,使用的材料更加豐富,除了一般的表現類繪畫教學,還有更多專業性更強的教學,如版畫、國畫、油畫教學等。
二、 校內外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校內教師理念參差不齊
隨著時代的發展,順應素質教育潮流提出的“人文性”課程改革已開展了多年,課程改革理念也從“三維目標”到“五大核心素養”不斷發生著變化,然而部分校內的美術教師還是難以改變自己的教學觀,教學依然停留在注重“雙基”(基礎知識與基礎技法)上,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幫助不大。
2.校外教育機構商業氣息過濃
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商業性氣息較濃,有的過于注重表面的宣傳,一些課程也有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之嫌,掩蓋了教育的本質;有的以各種美術考級為培訓目標,功利性強;有的直接課程捆綁,忽視了孩子的個性特點。這些弊端也使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呈現魚龍混雜的局面。
三、推進校內外美術教育共同發展的途徑
素質教育是方向,校內外美術教育缺一不可,只有攜手并進,取長補短,才能使美術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1.改變固化的校內教學方式
校內美術教育一貫遵循規范、嚴謹的教學模式,但是卻缺乏個性和趣味性。而為了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美術教學更需要一些靈動、開放、創新的元素,而這些元素也正是校外美術教育所具備的,因此校內美術教學應該向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學習,不拘于一招一式,不墨守成規。比如有的校內美術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摒棄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創作時自主探究、創新,然后讓其他學生討論、評價,學生再次創作,這種做法更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美術的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過程的體驗,一種成果的分享,教師要允許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積極交流,給他們提供寬松的學習空間。
學生也需要打破固化的思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接受了長久的規范化教育,往往在美術創作中也產生思維定式。例如很多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習慣性地像寫作業一樣畫了再擦,擦了又改。其實,美術作品并沒有對錯,不應該用僵硬的標準來衡量。而這一點,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做得就相對較好,它們更注重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更大程度地保護學生敢畫敢想的創作激情。因此,在校內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創意繪畫,將學生認為的“畫錯”大膽變成另一種創意的表現。
2.加強校外教育機構文化內涵建設
在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培訓的學生,他們的作品大多很有表現力,但也有些“速成”“炒作”成分。校外美術教育機構雖然具有自由度、開發性、實驗性較高的特點,但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難免更注重擴張發展而忽視美術文化內涵建設。
美術的發展源遠流長,無論是經過歷史洗禮的經典美術作品,還是巧奪天工的民間美術作品,無不滲透著古今創作者們的智慧與汗水。因此要想讓學生創作出更有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首先需要教師提升自身美術素養,潛心學習、沉淀,需要對學生長時間細致、深入地輔導。校內美術教育在美術文化內涵上通常傾注更多。校外美術教育機構則應該結合校內美術教育這一方面的優勢,加強對美術文化內涵的建設。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當今校內與校外的美術教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類別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樣,但同時也都還存在各自的短板有待完善,它們好似密不可分的船槳與舵,共同駕駛著素質教育的航船穩步朝前,破浪行駛。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