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流洋
摘 要:課堂教育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關鍵所在,是決定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要有意識地培養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現數量關系的能力。本文作者根據日常工作經驗對小學數學課堂教育闡述了自己的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游戲 情境 作業 數學教學 效能
一、在游戲活動中,輕松自如的學習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實踐也證明,科學的采用游戲教學將大有裨益,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數字5的讀寫》時,授課前,設計“搶凳子”這一游戲來導入所學知識: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復習了上節課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二、設計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課堂作業
1.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我們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的數學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如:可以設計一些故事,創設一些情境等一些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2.設計探索性作業。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及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如:觀察作業、調查作業、實驗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形式。
3.設計生活性作業。現實生活是數學的重要來源,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應該設計生活化的練習,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時空,但時間畢竟較短,空間也有一定的限制,學生發揮的空間不大。所以,我們可以走出課堂,開設一些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發展數學。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作業,能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主動探索,使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索者、創造者,讓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數學,享受數學中的人生。
三、講究評價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瞬時評價,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激勵性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口頭評價。更重要的一點,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考察受教育者個體進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學生個體自身的發展,幫助學生自我評價反思,調整心態和行為,不斷進步。激勵性評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氣質、特點、學習水平,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做出針對性的、藝術性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評價的認知和接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激發。在課堂中,讓不同的學生全力投入、充分發揮,獲得發展。
2.多角度評價。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激勵的渴望更甚。在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時,要用發展的觀點,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數學的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無論其現狀何等不理想,離教育目標有多遠,都應該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不斷發展。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并且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及對教師的評價時,都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
四、創設數學情境
數學課程要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年齡特點、并結合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題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小學生愿意接觸、愿意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他們的愛好創設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符號和抽象數學概念、公式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習陶醉于數學情境之中,樂不思蜀。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師通過講故事、創設生活場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置身于學習數學的氛圍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常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算術,學生們學得興高采烈,主動積極。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教學仿佛套上了枷鎖。因此只有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應試中解放出來,才能活潑主動地學習。盡可能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將時時刻刻沖擊著我們的頭腦,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許多的思考。面對新課改我們都要經歷苦惱、反思、探索、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性的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不斷地自身調節,以達到課程目標。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行動的研究并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事半功倍。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教學效率,促使數學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