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亮
一、小學籃球教學現狀
就籃球運動的發展來看,小學籃球教育發展面臨無法忽視的問題,比如,場地器材不足、相應的籃球專業的教練配備不足、學校過于重視文化課而忽視籃球體育運動等因素限制了籃球運動的開展。當然,專業籃球師資隊伍建設落后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尤其是缺少籃球運動建設帶頭人,不能系統地開展籃球技術指導工作。
就小學籃球教學來講,因為小學生的協調性較差,注意力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記憶能力弱,籃球動作雖然簡單,但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說仍然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的教學設計如果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不夠新穎、有趣,就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二、小學籃球教學優化策略
1.激發學生求知欲
小學生即使是高段學生,注意力、理解力仍有較大欠缺。這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盡力做到寓教于樂,激發學生求知欲,努力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如教學生持球、熟悉球性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完成:首先,教師講解持球教學和熟悉球性的教學要求方法;其次,教師組織學生練習持球;最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如下熟悉球性的練習:環繞頭、脛的交接球,環繞腹、背的交接球,胯下“8”字交接球,原地繞體推地滾球,原地繞腿“8”字交接球,行進間胯下“8”字交接球,雙手體前小拋接球。
在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在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前提下,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展開教學,避免反復訓練帶來的疲勞以及抵觸情緒,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2.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籃球技術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動作上分為七類,單個技術動作包括幾十個,戰術的配合形式也非常豐富,這讓籃球教學非常復雜。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動腦筋,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盡量以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或方法授課。
針對比較繁難的籃球動作,教師可以對動作進行分解,化難為易,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簡單。比如“行進間運球”這一部分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動作分解為訓練如何減速、保持重心;訓練快速左右轉。這樣學生在學習“行進間運球”時,難度將大大降低。通過有效地分解動作,大大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筆者聽過一節籃球課——行進間直線運球,執教者是這樣教學的:
(1)準備階段:以“找朋友”和“傳球”游戲來調動學生興趣,達到充分做好熱身并激發學生求知欲的目的。
(2)講授新知:通過講解、示范和與學生互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采用誘導、預防糾錯、練習法、比賽及啟發的教學方法來安排學習內容。
(3)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基本掌握了行進間直線運球技術,通過“開火車”運球游戲來找尋和歸納運動技術要領。
(4)結束環節:游戲完成后,回到準備環節的場景中,最后以“七彩陽光”整理運動結束本課。
這種處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讓學生們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得到很好的提升。
3.用競賽點燃運動激情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活動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競賽意識、參與意識。在小學籃球競賽中,教師適時地開展班級內部籃球競賽,以競賽方式點燃學生們的運動激情,讓學生們的籃球特長得以展示,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也能通過競賽得到充分滿足。
基于學生們的年齡階段,籃球競賽的形式應多樣化,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拍球比賽、運球接力比賽、定點投球競賽、三步上籃比賽以及小范圍半籃比賽。比賽前,教師將學生合理均等分組,明確競賽規則,并明確獎勵或“懲罰”措施,讓小組每個組員都想爭得第一,進而發揮出最好水平,使其競技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運動熱情充分點燃。
總之,在小學高段籃球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策略上下點功夫,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合作、創造的基礎上發展體育技能。
參考文獻:
[1]鄧軍華.中學籃球課教學現狀及改革對策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0(21):161-162.
[2]林政梅.福建省普通高校籃球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7(5):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