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萌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加強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已經成為了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體育教育專業廣受全國大學生的喜愛,特別是排球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高校體育駕馭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的特征和構建方法,旨在提高高效排球課程體系的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專業 排球課程體系 特征 構建
21世紀的教育形式是以人本教育為基礎,作為一種發展性、創新性教育模式,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目標的重要渠道。排球課程體系需要根據教育改革、基礎教育改革理念作為有效依據,并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一改傳統的體育教育觀,樹立全面為的娛樂教育、健康教育、競技教育、大眾教育等,從而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知識獲取能力,這樣才能夠全面推動排球課程體系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筆者認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特點和構建方法如下:
當代排球習體系必須要融入創新性理念,創新也是排球課程體系改革主要特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要求高校課程體系能夠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需求,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觀念。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能夠徹底解放自身的思想,在教學當中注重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學生特長和特性,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排球運動知識技能和組織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體育復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時代下,各行各業發展都是以集約化、系統化為主要特征,為了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必須要能夠貫徹多元化教學理念,采用多樣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校排球課程體系長期發展中,都是以單一的硬式排球作為主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對復合型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單一技能型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排球課程體系設置能夠滿足當代市場發展需求,構建全新的排球課程體系;
第一,綜合性
開展多種排球運動形式,通過擴寬口徑來豐富學生的排球知識、體育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第二,適應性
排球課程體系設置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社會需求,通過不斷的深化改革培養出適應能力強、知識廣泛的體育專業人才;
第三,可操作性
課程設置必須要能夠實事求是,兼顧學生發展中的不同情況,彰顯出不同地方的體育特色,積極創建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排球課程。
根據排球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原則,將排球課程體系設置從縱向深入型轉變為橫向寬廣型。全面推動娛樂排球的發展,將軟式排球、氣排球、沙灘排球等融入到排球課程體系當中,這樣才能夠擴寬項目內容,促進學生協調發展,并形成高校獨特的排球課程體系。此外,需要主動適應教育改革需求,樹立“適應廣、會創新、能力強、口徑寬、基礎扎實”的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推動學生發展。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體育專業擴招原因,體育學生數量也不斷增多,這就造成了學生綜合身體素質有所下降,排球運動作為一種團隊性運動,技巧性偏高,需要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作為基礎,通常一年級要進行基本技能培訓、二年級開展普修課程,基礎技能訓練通常是以田徑、籃球、體操等為主,之后再進行排球教學,這樣有利于排球課程體系建設目標的實現。同時該項方法也能夠適應新時期體育教學的小型化發展要求。排球普修課程通常是一個學習,這樣能夠保證教學密度,讓學生能夠在一定壓力下完成排球學習活動,保障排球教學效率,充分挖掘排球課程的深度和廣度,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系統的展開學習。在課程設置層面上,專業課程通常為54學時,但是考慮到排休運動是一種技術性運動,因此需要配合相關的運動,并在排球課程體系當中融入娛樂性排球項目內容,所以,筆者推薦將課程學時延伸到70學時以上更好,這樣才能夠滿足教學需求。
想要實現排球課程體系的教學目標,必須要以教學大綱為基礎。作為一種指導體育教學的文件,更是考核評價、教材編寫的重要內容,更是教育部門開展排球體育教學的依據。因此,在制定排球教學大綱過程中,必須要以國家體育教育專業主干課程綱要為基準,結合新教學方案的目標和原則,明確排球教學的任務、體系、要求,這樣才能夠為排球課程體系構建指明方向。同時,大綱還需要結合學生的排球技能、基礎素質、知識情況進行說明,這樣才能夠避免排球課程教學偏離軌道。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作為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這就需要加強排球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結合當代體育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自身的條件,可以制定排球課程體系要求,這樣才能夠實現排球課程體系創新。
[1]劉大明.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2]劉麗珺.高中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建立[J].求知導刊,2015,(22).
(作者單位: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