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波 余夏靜 邱仙輝
摘要:21世紀是知識創造價值的時代,在這一時代,社會發展對市場的需求由早期的手工勞動與集約化生產向高新高科技發展發展,人才市場對勞動力的要求也由早期機械式的操作向職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均衡方向發展,從而將原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重點由傳統的理論式教學轉向為側重于對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與實踐操作經驗的培養,實習教學基地的建設與教學體系構建有利于從實踐角度全方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以實習教學基地為研究對象,探究其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并對高校如何提高實習教學基地的教學成效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實習教學基地;教學實踐;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一、引言
高等教育錄取比例的上升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與此同時也擴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受眾面,大眾化的教育使得我國各大專院校每年的畢業生數量也日益增多[1],據統計,各高專院校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數達到2400萬人以上,而在現有社會經濟結構下,人才需求與人才輸出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我國每年只能提供約1100萬個就業崗位,我國城鎮年度就業崗位缺口差約為1300萬[2]。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就業形勢嚴峻這一基本國情中,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高校積極加強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實踐應用型環境作為就業演練,讓學生感受到就業氛圍與實際就業環境,有效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為未來的求職奠定良好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技能。
二、實習教學基地及其建設意義
實習教學基地是社會與高校相互溝通的橋梁與媒介,對于社會而言,高校實習教學基地的建設與開辦會將高校中的科學研究最新成果以及相關最新科研信息代入到社會中,在高校科研力量的支撐下可以極大地緩和社會企業與最新科研之間的信息孤島效應。對于高校與高校學生而言,實習教學基地建設為大學生的實習提供了現場教學環境,大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地點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課堂,而是轉換到更具生產生命力的實際活動場所中,在完全符合現實生產流程的辦公場所中開展,使得大學實習生能夠在真實的社會生產活動中學習到工作中的細節與要點,一方面大學實習生們在現場環境下可以直接接觸到實際工作狀態中才能或者才有機會接觸到的機器、工具、設施以及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體會到的工作氣氛與團隊工作節奏,這種真實、客觀的社會環境映射給予實習生們在以往的課堂學習中無法得到與體味到的真實性與多元性,實習生可以在實習教學基地中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將原先的課本所學理論轉化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操作,極大地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刻認知,同時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動腦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實習教學基地中的授課教師通常由實習帶隊指導教師與教學基地的相關負責人擔任,教學基地的負責人對于實習教學環境與實習生的學習狀態具有較為深厚的理解與較為豐富的經驗,其在實踐教學的流程、教學深度、教學內容等方面也形成了獨有的教學體系,通過在初步帶領實習生熟悉實習基地、深入工作崗位、實際參與操作,可以由淺入深地強化學生對實習教學基地中實際生產環境的融入度,使得實習教學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實習教學基地教學體系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
基于實習教學基地的教育教學隊伍應當分為兩大組織結構,一部分為高校教學科研隊伍,這部分教師隊伍應當從思想教育方面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認知與從專業教育方面強化實習實踐意義,提高學生對實習基地學習生活的重要性,并通過連續性管理充分跟蹤進入實習教學基地學習的學生身心發展狀態。另一部分為實習基地管理隊伍,這部分教師隊伍通常由企業負責人或相關領隊老師負責,在承擔實習教學基地重任時,相關企業負責人應當制定實習基地內部的實習制度,在有限的實習時間內讓實習生的各方面素養與技能均能得到鍛煉與強化,而不僅安排其去從事簡單的接待、文檔打印工作、車間相關崗位的操作值班,以達到實習基地建設的初衷。
2.實習課程內容設置
實習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媲美的直觀性與實際操作性,將現場教學法應用到大學生實習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直觀、更客觀、更真實的就業實踐體驗,高校應當充分重視大學生實習過程中的現場教學法的使用,從現場教學的各個環節著手,仔細準備教學流程,做到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綜合利用、靈活應變,教學形式應當多樣化。大學生在實習基地實習的過程中除了應當對現場環境、車間生產的工藝流程、相關技術參數等概況進行介紹之外,還應當對企業的招聘要求、用人需求、企業運營與發展等提出明確的說法。
3.實習教學基地準備
實習教學基地是大學生實習的基礎性場所依托,大學生在實習教學基地中需要充分發揮其所學理論,將其轉化為實踐活動與動手能力,一方面強化與深入其對理論的理解,一方面有助于其在畢業后迅速融入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去,減緩其與社會活動的隔閡性,這一教學目標對實習教學基地的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選擇實習教學基地時,應當針對專業特色與人才市場需求選擇具有一定行業代表性與行業先驅性的企業或單位作為實習教學基地,給予實習生規范化、標準化、符合市場發展潮流的指導。實習教學基地在承接大學生實習場所任務后,應當根據實習課程目標與擇定的教學現場制定課程主題,并圍繞這一主體進行資料的廣泛搜集以形成最終精準、深刻的教學材料與教學內容,這些教學材料一方面作為學生接觸實際企業環境的概況入門指導,可以從較大的空間與尺度上讓學生對行業有一定的直觀認知,能夠在細節化尺度上讓學生對即將親臨的企業有更為深刻的認知。
四、結語
實習基地的建設與教學模式落實通過營造真實的崗位實習環境,塑造學生的積極社會行為,使其保持持續的向上心態形成自我發展的動力,樹立正面向上的職業意識,形成積極人格,把握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將積極的心態轉化為不斷鍛煉自主學習能力與持續創新能力的行為,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與舉措。
參考文獻:
[1]程俊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研究——以新疆師范大學為例[J].知識經濟,2016(13):137-138.
[2]楊艷秋,李偉凱.地方高校實習基地建設機制與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7):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