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震

【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可以從創設教學情境與利用習題“變式”上進行,不斷拓展質疑問難的外延,提高學生主動質疑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復習課 質疑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043-02
質疑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穩定的個性特點。主動質疑,表現在學生搜索、整理原有知識架構的前提下,發現知識的漏洞,找出模糊的概念或混淆的知識,自發地糾正錯誤。這是學生個性品質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學生是否“會問”,這不僅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能反映學生愛動腦、勤動腦的個性品質。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與利用習題“變式”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一、創設情境,主動質疑
在三年級《長方形的周長》一課的復習課上,筆者先出示這樣一道題:從A點到B點,哪條路的長度最短?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讀題,并讓學生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以及圖形圍成的幾何位置關系。接著讓學生判斷:從A點到B點,有幾條路?你是怎么想的?最后提出一個開放性問題:你們有什么要問老師的嗎?(為什么從A點到B點三條路一樣長呢?)
分析:創設問題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質疑的積極性,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一直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思維的靈活性和靈敏度很高,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是學生主動質疑的前提。如在上例中,利用“小路”這個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題眼”,創設“從A點到B點,哪一條路最短”這一情境,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實用性及趣味性,從現實生活出發,運用心理學的“相近性”原則,使學生樂思、多思。從而提出假設:“中間的路最長、周圍兩條路一樣短”這一猜測。在實際檢測時,通過平移線段或者測量,發現得到的結果與猜測有誤,進而讓學生找尋、猜測背后的真理,發現新知的本質。
二、運用變式,激發質疑
在教學五年級“工程問題”的復習課時,筆者出示:一段水渠長1200米,由甲隊單獨修需要20天完成,由乙隊單獨修需要30天完成,兩隊合修需要幾天完成?
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工作總量÷(甲、乙的工作效率和)=合修工作時間
甲隊工作效率:1200÷20=60(米/天)
乙隊工作效率:1200÷30=40(米/天)
兩隊合修時間:1200÷(40+60)=12(天)
然后教師把工作總量改為2400米、4800米、6000米,讓學生計算。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什么量在變?什么量沒變?并提問:你們發現工作總量與兩隊合修時間之間有什么規律嗎?有什么需要問老師的嗎?
分析:變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策略之一。通過各種變式,讓學生在分析中思考、在比較中探索、在思辨中質疑。如上例,教師利用一道習題創設情境,不斷地“變”,促使學生對比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自我質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哪里發生了變化?變化后和變化前有什么不一樣?我們怎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一共解決了三道實際問題,但通過不斷變換“工作總量”這一情境,把學生引入“最后答案也必然變化”這一“誤區”。通過計算發現,由于“甲、乙單修工作時間”沒有變化,所以“甲、乙合作時間”也沒變。通過一步步驗證解題過程、檢查解題思路,使學生發現“變”與“不變”這一對矛盾體,進而在復習的基礎上掌握新知、完善知識結構。
三、拓展外延,引發質疑
在四年級“把整數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的復習課上,在學生已完成1.88+2.3+0.7和12.7+0.78+0.02+4.3這樣的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的練習后,筆者出示48.4-2.43-7.57和32.54-(2.54+17.5)這兩道習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比較簡便?接著筆者提出三個問題:①你們是怎么想的?②這樣想可以嗎?③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在學生“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后,再讓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目,并思考如何計算較簡便。
另外,學生在練習小數加法簡便計算后,在做減法題目時,就能很自然地聯想到用簡便算法。“整數減法中的簡便運算方法能適用小數嗎?”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筆者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解題:
48.4-2.43-7.57=48.4-(2.43+7.57)
32.54-(2.54+17.5)=32.54-2.54-17.5
通過簡便計算,讓學生發現答案與“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結果一樣,從而得出結論——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也適用于小數。
分析:在上例中,新授課講解把整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小數,但其他的整數簡便計算方法也能推廣到小數嗎?這個問題是通過兩道需要運用“減法性質”的題目引出的。學生感知題目后,提出自己的猜測,再通過嘗試練習、同伴交流、互助討論等環節,最后發現新知,自己得出結論。這樣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主動質疑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核心知識的外延進行延伸,通過學生自己質疑、驗證的過程,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這樣的訓練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
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課型,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上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在知識上有新的生長點,在能力上有新的培養點,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