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顛覆與重構:從《哈姆雷特》到《葛特露與克勞狄斯》

2018-04-22 01:24:16袁新夢
文教資料 2018年36期
關鍵詞:女性主義

袁新夢

摘? ? 要: 《葛特露與克勞狄斯》是厄普代克以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哈姆雷特》為母本創作而成的。該小說填補了《哈姆雷特》中的空缺情節,然而這些情節完全顛覆了原作中的人物設定,作者又加入了大量個人書寫,創造了一個完全反轉的故事情境。本文將從顛覆與重構的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探索作者在新的時代語境中對歷史、女性等問題的新的思考與其重構經典的原因與意義。

關鍵詞: 《哈姆雷特》? ? 《葛特露與克勞狄斯》? ? 顛覆與重構? ? 厄普代克? ? 女性主義

經典的顛覆與重構往往是作者創作的獨特方式。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可以說是對《奧德賽》的重構:《奧德賽》描寫了英雄奧德修斯的海上十年漂泊之旅,而喬伊斯借用荷馬史詩的原型意義和原型結構,塑造了一個逃避戰爭、精神空虛、對一切都抱著虛無態度的人物形象,表達現代人的精神失落和墮落,增添了作品的深度與歷史厚重感?!短眉X德》對騎士小說的形式進行顛覆與重構,讀者既能夠以自己所處的時代為參照,又可以以西班牙當時的騎士小說為參照審視《堂吉訶德》①,賦予了文本之間多義復現的機會和權力。巴塞爾姆筆下的《白雪公主后傳》顛覆了原著中童話般純真浪漫的故事情節和對真善美的道德追求,在格林童話的軀殼中注入了自身對時下美國社會人情冷漠,生存無意義的思考。英國作家瓊·里斯不滿于《簡·愛》中對伯莎·梅森的刻畫——認為夏洛蒂·勃朗特在塑造這個人物時,以殖民地宗主國民的天生優越感,把她貶低成了獸的形象。因此,她寫作《藻海無邊》,就以伯莎為主角,描述了這個無憂無慮的克里奧耳少女如何被夫君劫財騙色、始亂終棄的悲劇。②

《葛特露與克勞狄斯》也是如此,作者厄普代克以《哈姆雷特》為母本,選取原來小說中沉悶的王后葛特露作為新小說的主角與敘事者,詳細描繪了她的心路歷程,在這里,她的多重身份得到了充分展現——丹麥國王羅瑞克的獨女、老哈姆萊特的王后、克勞狄斯的情人與后來的王后、也是王子哈姆萊特的母親。小說又重新刻畫了小說中的男性形象,揭露了老國王霍文迪爾因政治與葛特露走入婚姻的真相,補敘了克勞狄斯對葛特露的真情與關懷,消解了原在的男性話語與文藝復興時期占據主流的善惡觀與歷史觀。作者厄普代克在新的歷史語境下,書寫出了新的“宮廷故事”。

一、人物的顛覆與重構

《哈姆雷特》中共涉及四位主要人物:王后葛特露、王子哈姆雷特、老國王霍文迪爾與新國王克勞狄斯。關于這四個人的故事,兩位作者所涉的方面不同——莎士比亞著重描寫了王子得知父親被殺后的憤恨、苦惱與復仇過程,突出其“悲情式”英雄形象;葛特露與克勞狄斯被塑造成一對奸夫淫婦——女人只有虛榮與欲望,男人則充滿著對權力與女人的渴望。而厄普代克則用一種補充情節與續寫前傳的方式,將小說主人公轉換為葛特露,這也意味著葛特露形象的完全重構,即她不再躲在男人身后,而是作為主角,以鮮明、充滿活力的正面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小說中幾位男性形象也被顛覆反轉,他們不再是被害者、復仇者或是十惡不赦的亂倫者,而成為了復雜、立體、有血有肉的人。

(一)葛特露:從男人背后走出的女人

啊,哈姆萊特,那是一個多么卑鄙無恥的背叛!我的愛情是那樣純潔真誠,始終信守著我在結婚的時候對她所作的盟誓;她卻會對一個天賦的才德遠不如我的惡人降心相從!可是正像一個貞潔的女子,雖然淫欲罩上神圣的外表,也不能把她煽動一樣,一個淫婦雖然和光明的天使為偶,也會有一天厭倦于天上的唱隨之樂,而寧愿摟抱人間的朽骨。③

上文是《哈姆雷特》中老國王霍文迪爾對葛特露的譴責。我們可以看到,在男性話語夾縫中生存的葛特露,被扣上“淫婦”的帽子;她在婚姻初始對霍文迪爾的忠貞與純潔,被認為是一種偽裝。文中隱去了老國王對葛特露的態度而直接對她的出軌和亂倫廣而告之,把他們之間婚姻破裂的原因全部歸結于葛特露。在這里,葛特露是沉默的,更是“被沉默”的,她只是男人背后的女人,是承擔男人責任而毫無反抗與爭辯權力的女人。之后她也多次出現在文本中,但大多是以追隨者、勸說者或是懺悔者的身份出現——在臺詞的設置上,她經?!氨恢貜汀鼻懊嫒耍ù蠖嗍强藙诘宜梗┲v的話;當克勞狄斯憤怒地叫停哈姆雷特編排的戲時,她在旁邊勸說和安慰克勞狄斯而未發覺有何異樣;在哈姆雷特憤怒地呵斥她時,她忘記與克勞狄斯在一起的歡愉與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轉而陷入深深的自責、內疚與懺悔當中。她徒有王后之名,沒有思想、沒有情感,是無力的空殼。

與《哈姆雷特》中對葛特露的片面敘事不同,厄普代克將葛特露的生命軌跡鋪陳開來,并塑造了“少女葛露莎”、“母親葛露絲”與“王后葛特露”三個階段人物,她們名字的不同也代表了生活、人生發生了變化,代表了過去舊的自我的離去和新的自我的誕生。④

在小說中,她們分別與小說中的三位男性發生關系。少女葛露莎是一個“豐盈、恬靜、敏感的姑娘,新鮮得仿佛清晨的露珠一般”⑤。她有極強烈的兩性平等意識,極力擺脫男權的壓制。當國王羅瑞克讓她嫁給霍文迪爾時,葛露莎說霍文迪爾對她“冷冰冰”,說他打量自己的眼光是“活像在打量屬于其他男人的戰利品”。哈姆雷特是年輕母親葛露絲的兒子,他性格憂郁冷淡,格外喜愛殘酷與激烈的活動,與父親極其相似,與葛露絲沒有深刻的感情。在寂寞的王宮中,她得不到感情的慰藉,于是開始尋求心靈的寄托與肉欲的釋放——克勞狄斯??藙诘宜故峭鹾蟾鹛芈兜那槿耍c霍文迪爾相比,克勞狄斯對葛特露的關懷與疏解更讓她感受到幸福與甜蜜。在文本中,葛特露這一人物開始鮮活起來,她會痛苦、會哭泣、會感動、會微笑,她用大腦思考、用心去感受愛與被愛,她有權力開口說話、也敢于開口說話。她勇敢地從男人的身后走出來,或者說作者通過顛覆與重構,并增加情節,讓這一人物掙脫男權話語的束縛,在小說中(尤其是第一部),作者用大量語言描寫與心理描寫來告訴世人,她是如何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變成一個憂傷的婦人,使我們看到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奮力爭取話語權的女人,如何在壓抑的環境中找尋自我的聲音⑥。她擁有了自己的靈魂。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刺殺老國王的情節,厄普代克比較輕滑地避過了罪的沉重,讓克勞迪斯承擔一切,而葛特露則在無知的罪中。這或許是種仁慈。

(二)哈姆雷特:英雄人設的崩塌

《哈姆雷特》的主人公是年輕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他領受父親之命,進行對克勞狄斯的復仇。文中敘述了他由單純到憂郁、由萎靡到振作、由斗爭到自負的過程⑦,他經歷喪父之痛,而后母親迅速改嫁,王位被叔叔篡奪,宮廷大臣對新國王極盡諂媚……這對一個無憂的王子來說,創傷是巨大且難以撫平的,因而在后文中他陷入了哲學性的思索和“復仇與不復仇”的糾結之中。作者有意讓讀者加重“所有厄運與悲痛都降臨在哈姆雷特身上”的感受,使哈姆雷特在看似弱勢的地位上取得了強勢的話語權。在哈姆雷特準備復仇的過程中,又描繪了他哲學性的思考與自我解剖——他說善與惡是個人的思想把他們分別出來的,又用深沉的獨白發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樣經典的心靈叩問。哈姆雷特,是憂郁的王子,復仇的英雄,然而深沉的思考中卻隱藏著男權思想與英雄話語的“光亮”。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厄普代克是如何使哈姆雷特的英雄人設“崩塌”的——

讀過《哈姆雷特》后我們可以得知,莎士比亞著重描寫的部分是王子的成人時期,憂郁、隱忍、迷人;然而在《葛特露與克勞狄斯》中,作者別出心裁,通過展現王后葛特露的生命歷程,自然地把哈姆雷特(文中是阿姆雷特)的嬰兒期、幼兒期與青年期展現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他的個頭不大,不然在生產的時候,他可能會本領。嘴含住她感到刺痛不已的乳頭的時候,小鼻子也是皺著的,去是一要了她的命。他甚至也算不上是十分健康的。這孩子身上總斷不了小小的毛病—肚子痛,小屁股上出疹子,沒完沒了地感冒和咳嗽,發燒,隨后是不得不長時間地躺在床上。⑧

多病、愛鬧、情緒不定——拋開他的王子身份,其實這樣一個嬰兒并不是討喜的。他并不健康,并且病痛連續不斷,這會給他的母親帶來極大的困擾,也會消磨母親的心力;然而他對葛特露并沒有流露出多少愛意,總是用薄情或無情的態度對待她。葛特露曾對哥倫布(宮廷老臣)傾訴憂慮:“他的行為,越來越男子氣十足,越來越好勇斗狠,這讓他距離我這柔弱的女人的領地,是越來越遙遠了。”⑨在全新的女性話語的講述中,哈姆雷特的英雄氣概變成了爭勇斗狠,憂郁與文弱變成了灰暗懦弱,在《葛特露與克勞狄斯》中,男人對女人居高臨下的俯視不復存在,女性開始觀察與評判男性,發出自己的聲音。

(三)霍文迪爾與克勞狄斯:國王們的寶座與愛情

在《哈姆雷特》中,霍文迪爾在第一幕中以鬼魂的形式出現,把復仇的使命交代給哈姆雷特——這是哈姆雷特苦惱的開始,也是其復仇之路的開始。霍文迪爾一出場(第一幕第一場),便有不凡之勢:“他身披之盔甲,就是昔日他奮戰那野心勃勃的挪威王時所穿的;他臉上蹙眉怒目之表情,就和他當年在冰原上大破波蘭雪車軍時一樣?!雹獾谌龍龅谒哪灰矊粑牡蠣栠M行了細致地刻畫:“太陽神的鬢發,天神的前額,像戰神一樣威風凜凜的眼睛,像降落在高吻穹蒼的山巔的神使一樣矯健的姿態?!眥11}這樣的描寫樹立起了一個高大、偉岸、擁有豐功偉績的老國王形象,給讀者“嚴肅、可信”的第一印象,奠定了老國王與哈姆雷特的絕對話語權力。隨后克勞狄斯出場(第一幕第二場),對于老國王的死,他表示:“一方面固然要適度地紀念他,一方面也要為自身的利害著想;所以在悲喜交加的情緒之下,讓幸福和憂郁分據了我的雙眼殯葬的挽歌和結婚的笙樂同時演奏,用盛大的喜樂抵消沉重的不幸,我已經和我舊日的長嫂,當今的王后,結為夫婦?!眥12}看到這里,我們不能不為克勞狄斯“抱冤”:首先,在老國王之后出場這一不利順序就使他喪失了開口辯解的機會;其次,讀者在霍文迪爾話語中剛剛建立起的初步人物辨析,經克勞狄斯的辯解,顯得更加可信——勸他人“為自己的利害”著想,是因為自己也要籌劃著奪權篡位;表面上為消解沉重而舉辦婚禮,實則是自己急不可耐,想要盡快與長嫂有“名正言順”的關系,或許也有意再次鞏固政權。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兩位國王對權力與地位(即“寶座”)都是極其看重的,然而不同的是,伴隨著老國王出現的意象是“冰原戰爭”、“大破敵軍”,并且老國王讓哈姆雷特復仇的目的也是想奪回王位寶座,掌握領土——他對寶座的重視實際上是對國家、領地與世襲的重視,這凸顯了老國王的莊重情懷;而克勞狄斯與其截然相反,他弒兄篡權,只是因為對權力的狂熱和對王后的占有欲,曾經對哈姆雷特說“讓你繼承我的王位”的話只是試圖掩蓋自己的野心與欲望。

在第一幕的第五場,老國王的靈魂再次出現,告知哈姆雷特有關“仇人”的一切,并明確了讓哈姆雷特復仇的愿望:“你必須替他報復那逆倫慘惡的殺身的仇恨!”{13}在這里,克勞狄斯被打下了惡人的烙印,被認定是封建邪惡勢力的象征與反動王權的首腦,奸詐邪惡、荒淫無恥。接著,霍文迪爾又提及王后葛特露,認為他們在一起時王后是貞潔的,是克勞狄斯喚起了王后的欲望;又說王后貞淑背后隱藏著的是淫蕩的內心,因為只有這樣,肉欲才有可能被喚醒。通過這樣的描述,霍文迪爾成為了一個被包裹在天使外衣下的邪惡女人所欺騙的男人:“我的愛情是那樣純潔真誠,始終信守著我在結婚的時候對她所作的盟誓。”{14}這樣的話語讓我們體會到霍文迪爾對愛情的真誠,也更加喚起了讀者的同情,善良的讀者完全傾向于老國王與哈姆雷特的一邊。然而對于克勞狄斯,作者并沒有過多談論他與王后葛特露的感情問題,我們從文本中得到的信息也只有“弒兄娶嫂”這一條,因此,克勞狄斯的所謂“愛情”,也只是肉欲的體現。

然而厄普代克的故事再次顛覆了讀者的情感判斷。在《葛特露與克勞狄斯》中,克勞迪斯是個好國王,更明智,更適應時代,待人溫和有禮,也同時具備人的肉體和精神?!八L凜凜,披著酒紅色的斗篷,穿著鎧甲,鎧甲上精致的襟鉤閃爍著光芒,仿佛月光下輝映的水波?!眥15}——這是葛特露對克勞狄斯(本章姓名為“馮”)的第一印象,作者借葛特露的眼光刻畫出克勞狄斯的風采,在葛特露眼中,這個男人雄姿英發,又沉靜如水,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描寫絲毫沒有情欲的味道,只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打量、或是欣賞。在小說中,兩人的結合順其自然,對話與行為慢慢親昵,最后完成靈與肉的合一。這樣的敘事消解了“奸夫淫婦”的觀念,似乎他們是一對情侶,經過漫長的相處與交流,最終走向一起;而他篡奪王位,更是為了與愛人永遠在一起,這樣的冒險更加印證了他對葛特露的愛情。

我們再來看看霍文迪爾,在厄普代克筆下,霍文迪爾變成了讓人同情并且厭惡的角色,他蒼老、冷漠,身體散發出臭烘烘、油膩膩的味道,也帶著身為人君的疲憊;他為了占領國家與控制權力而與葛特露結合,當他在與葛特露歡愛時,也如獵手完成使命一般,把葛特露這只獵物送上祭壇。他也極有操控欲,連他們孩子的名字都要以彰顯自己的榮耀而作,讓葛特露的生命果實蒙上了陰影;對于孩子的教育,他也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以至于阿姆雷特自小便缺乏人情味,冷酷而殘忍。這樣一個霍文迪爾,是悲哀的、孤獨的,似乎因為自幼自覺地訓練自己成為承擔政治責任的角色,反而使得人生空洞;并且,他與葛特露生活時總是出現對歐娜的回憶,他在心中給歐娜保留的位置,讓他與葛特露的愛情更加不純粹、不動人。

二、重構的原因——時代的變遷與呼喚

對于《哈姆雷特》與《葛特露與克勞狄斯》兩部作品,很多讀者(尤其是現代讀者)都更傾向于后者的故事敘述,這情有可原:一方面,《葛特露與克勞狄斯》帶給我們的心靈沖擊遠遠大于莎翁的作品,顛覆原作、推翻經典更符合現代人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現代性變遷,讀者熏染了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等新思維,對厄普代克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思想更能接受、也更支持,而《哈姆雷特》中強烈的男權色彩則是令讀者下意識去批判與反對的。但筆者認為,我們不能簡單地憑借個人好惡或現階段的社會思想來評判作品,而要將其放入當時的社會狀況與意識形態當中,進行綜合分析與探究。

(一)《哈姆雷特》中的斗爭性與人文精神反思

從大的時代環境看,這部作品創作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這是歐洲從中世紀步入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

從階級矛盾層面看,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資產階級依附王權并支持王權,而王權也利用資產階級鞏固統治,二者結盟。這樣的狀態使政局穩定,也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到詹姆斯一世繼位后,專制集權被進一步推行,資產階級與勞動人民的反抗與斗爭遭到了大肆鎮壓,社會矛盾激化,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秩序。時代呼喚著新生并日益成熟的資產階級與黑暗的封建王權進行殊死斗爭。從思想層面看,一方面,新的階層(資產階級)逐步形成;另一方面,這個新興階層急需要一種新的思想體系來反對舊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文化的禁錮,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于是,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它所歌頌的人文主義精神反映了時代精神,成為對抗舊等級制度的重要武器。然而,我們再來看《哈姆雷特》的具體背景——16世紀末,這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已接近尾聲。我們不否認人文主義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進步,但來自人本主義的矛盾與弊端確實在不斷滋生蔓延——私欲泛濫,社會處于混亂狀態。

基于此,莎士比亞開始創作《哈姆雷特》。他捧出“英雄人物”哈姆雷特,在這里,他象征著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與克勞狄斯的斗爭實則是資產階級與反動封建王朝代表的斗爭。莎士比亞賦予他哲學的頭腦,讓他在思考“生存還是毀滅”的同時;又給予哈姆雷特曲折的人生——在他經歷人性的拷問與失落之時,折射出的是“人文時代”的迷惘與精神困頓。與《葛特露與克勞狄斯》相比,這部小說有“符號化”和“空洞化”的特征,有些遺憾;但作者所處在十六至十七世紀的英國,由于受男性話語的主導性地位牽制和男性視角的遮蔽,這樣的空洞化和符號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葛特露與克勞狄斯》背后的女性主義思潮

由于歷史的原因,至少是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男女兩性地位并不平等{16}——男性在社會生活中一直居于支配性地位,其不僅在家庭生活中擁有支配的特權,而且還從整體生活上主導著經濟、政治生活與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各種權力。男性話語的社會創造了對婦女“這一異己力量的、一廂情愿的、自圓其說的解釋,創造了通過扭曲以接納這一異己力量,使之憚服于己的控制體系和規則”,“創造了女性的價值、女性形象和行為規范,因之也便創造了有關女性的一切陳述”{17},再依據男性標準,使之成為知識,表現為無所不在的權力。這就使得“在男性中心文化的話語世界里,女性實際并沒有成為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約定俗成的語言”,于是女性們處于失語狀態。

在漫長的階級社會中,男性話語不斷被灌輸進社會成員的大腦中,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蘇醒,女性主義文學家希望改變被歪曲的文學世界,給予女性自我表達的權利,使女性在思想上重新認清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進而改變當時的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使男性和女性在文化領域處于平等地位。這場氣勢恢宏的后現代女權主義思潮被作家厄普代克捕捉到了。{18}厄普代克對《哈姆雷特》的顛覆與重構,就暗合了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盛的女性主義關懷倫理思想{19},這一思想“注重關懷、情感而不是道德判斷;注重人們之間的相互依賴、聯系,而非單個的、分離的理性決定”。西方傳統倫理學把只強調公正、個體性、自主性和權利當作人類的道德發展模式,而忽視了關懷、責任、聯系、多種聲音的另一條倫理路線。厄普代克試圖以視角的變換來呈現被父權制邊緣化的女性意識,借中世紀的故事背景中講述一個現代視角的故事,賦予女性以絕對話語權,給予女性以人文關懷和啟示,也讓我們明白在父權制社會的壓迫下,女性沒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女性話語已經開始蘇醒并不斷發展,但這種改變仍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且男權主義思維作為一種慣性思維,是相當頑固的,對其消解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葛特露與克勞狄斯》這本小說中女性意識的難能可貴。

(三)重構與顛覆的意義:對女性命運的關懷與宏大話語的解構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指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有什么樣的社會文化,就會塑造什么樣的女性角色,也就有什么樣的婦女地位?!眥20}“長期的男權歷史對女性的壓抑,使女性一方面渴望改變男性宇宙所籠罩的痛苦處境,另一方面又過分沉溺于自我的狹小空間,苦苦地守著既得利益?!眥21}葛特露就是這樣一位女性。然而在厄普代克的文本中,她展露出了尋找自我、想通過自己獲得人生的選擇權的積極態度;同時表達了想要擺脫父權制和男權制的束縛,獲得女性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在小說中,作者有意淡化了她與克勞狄斯情愛的不合理性(亂倫性),摒棄了傳統故事中絕對的善惡觀與倫理觀,讓葛特露完全釋放自己。葛特露以主人公的地位傾訴著自己的苦悶與心傷。讀者對她的態度也由鄙夷轉向理解和同情。{22}“讀者不再視她為謀殺的同謀。小說追尋著她的生命歷程,發現和保護著她的女性身份”。

《葛特露與克勞狄斯》除了闡發對女性命運的關懷之外,也體現著小說的后現代性{23},比較突出的就是小說對宏大歷史話語的解構。該小說發生在宮廷中,然而與《哈姆雷特》不同,小說中有意淡化政治,將筆墨放在葛特露的心靈感受與人物的情感糾葛之中。小說通過大量的回憶、幻境、夢境與意識流描寫,書寫了主人公葛特露的心路歷程——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變成一個憂傷的婦人,使我們看到一個擁有獨立人格、奮力爭取話語權的女人“如何在壓抑的環境中找尋自我的聲音”{24};該故事的模式也由“宮廷復仇”轉到“家庭悲劇”——從羅瑞克要求葛特露嫁給霍文迪爾開始,就注定了他們愛情的悲劇結局,葛特露只是這場交易中的犧牲品,只有克勞狄斯才觸發了葛特露的愛情起點,最終二人得償所愿,成功走到一起。

三、總結

??略f:“對一件事情的批評不僅僅是要做出準確的判斷,而是要為一篇著作或者一本書以及一種觀念帶來一種生命活力?!蓖ㄟ^對文學經典的重構,將文學經典的意境和表現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從而顛覆小說的傳統敘事模式,增添其新的時代意義?!陡鹛芈杜c克勞狄斯》對經典文學作品《哈姆雷特》進行了有效的顛覆與重構,重新定義了小說人物的性格特征,補充了女主人公葛特露的心靈獨白,解構了文本中的男權話語與英雄話語,增添了對女性命運的深切關懷。整個故事由展現宮廷王室之戰,轉到書寫性、家庭與愛情。關于《哈姆雷特》和《葛特露與克勞狄斯》兩部作品,我們不必去探究誰的言說更接近事情的真相,因為比真相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物形象在兩種矛盾的言說中更加豐富而立體。對于作者厄普代克,我們與其說他是經典的“篡改者”,不如說他是經典的“重塑者”,他為時代代筆,在新的歷史環境下重新書寫文本,也引導著讀者轉換視角,追逐人物心靈的歷程。

注釋:

①周明哲在《解構與重構——論戲仿在文學經典中的審美功能》中談文學形象的大眾化時提出,審美主體的建構離不開對文學文本的介入,詩這類文學體裁由于意象化的形式很容易造成讀者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感。然而戲仿這樣的一種修辭話語能夠有效地拉近讀者與作品的關系,如塞萬提斯創作的《堂吉訶德》中的鄉村紳士、農民、風車、旅館,分別戲仿成了騎士傳奇中的形象,使讀者與作品的距離被拉近,產生了喜聞樂見的效果。

②鄔海靜.從情欲的象征性符號到真實的女性——葛特露形象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的解放[J].中國圖書評論,2003(01).

③⑩{11}{12}{13}{14}[英]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④許必涵.名字符號下的女性地位——評厄普代克《葛特露與克勞迪斯》[J].大眾文藝(理論),2009(05).

⑤{15}[美]約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M].楊莉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⑥⑧⑨{24}劉璐.從《哈姆雷特》到《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經典文本的重新書寫[J].現代交際,2018(05).

⑦在梅琳的《〈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中,作者把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變化分為三個部分,即“由單純到憂郁、由萎靡到振作、由斗爭到自負”,作者認為莎士比亞對哈姆雷特的描寫中也涵蓋著他的影子,而戲劇中哈姆雷特與克勞迪斯的沖突其實也是人文主義思想與當時英國社會現實的沖突。

{16}郭獻明.男權主義的哲學批判[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文中提出“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在原始社會初期生產力水平極端地下,決定了人對自然的狹隘地、嚴重的依賴關系,因此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女性社會地位相對較高的母系氏族。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相對提高,男性捕獵活動效率提高,其在生產和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這促使男性與女性的兩性地位發生改變,導致女性的地位日益沒落,最終成為男性的附屬。

{17}張巖冰.女權主義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18}艾利敏.《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的后現代性探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

{19}美國進步主義運動時期的婦女領袖簡·亞當斯通過其一生的社會改良、婦女運動的經驗,對于女性主義倫理學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在簡·亞當斯的女性主義倫理思想中,她強調倫理道德的社會屬性,主張超越自然權利的平等,并倡導通過聯合行動來實現橫向進步。簡·亞當斯所提倡的“關懷的社會化”為當代女性主義的關懷倫理指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

{20}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

{21}劉輝.生如羈鳥——論《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葛特露的悲慘命運[J].語文天地(高教.理論),2013(03).

{22}艾利敏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的后現代性探析》中說:“厄普代克在書中指出,道德具有歷史性、模糊性和相對性,而且人性是矛盾而又復雜的。因此,非善即惡的兩極性的絕對善惡觀也被摒棄。”

{23}后現代主義于上個世紀60年代興起于一些主要的歐美國家。隨著科學技術革命和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西方國家陸續進入“后工業社會”,在文化形態方面成為“后現代時代”,而隨之流行的后現代主義對這些國家的科學、文化、生活等領域產生了根本性變化,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文化思潮??偟膩碚f,后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的純理性的反叛,它摒棄了現代主義的根本基礎,對社會及傳統及文化等方面進行批評和重新定位。

參考文獻:

[1][英]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M].孫大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2][英]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3][美]約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M].楊莉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4]宋德發.古老故事的重新講述——《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的敘事策略與倫理意涵[J].國外文學,2008(2):62-69.

[5]張曉琴.《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的互文性解讀[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0.

[6]肖巍.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女性主義
《達洛維夫人》中的女性主義敘事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2:24
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蘇吉尼瑪》
《森太太》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09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生態女性主義的社會批判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語文知識(2014年7期)2014-02-28 22:00:18
女性主義視閾下小說《紅字》多維解讀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3:01
滿足欲望,自我選擇——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性政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三级影院|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免费看a级毛片|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国产剧情伊人|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无码aaa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www.亚洲色图.com|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久久动漫精品|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第七页|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a|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性爱网站|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狠狠干|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区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久久国产乱子| 四虎成人精品|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小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v|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免费啪啪网址| 免费亚洲成人|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