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交叉案件司法實踐中是比較復雜和困難的一類案件。受國家重刑輕民的傳統(tǒng)思維,因而導致司法實踐中此類沖突的解決方法多種多樣,難以確保司法公正。本文從刑民訴訟交叉沖突的概念、分類入手,細述了現(xiàn)行沖突解決方法的不足,對完善刑民訴訟交叉沖突提出了關于被害人程序選擇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規(guī)范的等幾個方面的具體意見。
關鍵詞: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刑民訴訟交叉;沖突;解決
中圖分類號:D9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182-01
作者簡介:鄧雅丹(1993-),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湘潭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
(一)刑民訴訟交叉沖突的概念
刑民訴訟交叉沖突是指涉及刑民兩種法律關系并存或者交叉的案件到了法院,由于對案件性質(zhì)不明確或者法律規(guī)定不明或競合等原因在訴訟程序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
(二)刑民訴訟交叉沖突的表現(xiàn)形式
1.事實牽連型
雖然案件法律事實不一樣,分別涉及刑事與民事領域,但這些法律事實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關系從而造成了刑民訴訟交叉沖突,根據(jù)最高法1998年規(guī)定處理這類案件的原則是“刑民并行”,即案件分開審理。
2.案性復雜型
雖然是兩個不同案件,但是其中具有同一法律事實,而這些事實認定一時難以明確定性為刑事法律關系或者民事法律關系從而造成的刑民訴訟交叉沖突。
3.法規(guī)競合型
因同一法律事實同時侵犯了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從而形成刑民訴訟交叉沖突。造成這類案件交叉沖突的原因是法規(guī)競合,即該項法律事實在刑法和民法中均有相應的規(guī)定且競相要求適用該法律事實。
(三)引起刑民訴訟交叉沖突的原因
1.訴訟時效的沖突
刑法規(guī)定了四種犯罪追訴時效,還有例外的情形不受訴訟時效限制。而民法規(guī)定當事人的權利被侵害的,訴訟時效一般為3年。同時刑法和民法的訴訟時效起算點也不同。因此,對于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在訴訟上可能出現(xiàn)矛盾情形。
2.證據(jù)制度的沖突
在證明對象、證明標準上以及證明責任的分配上,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都有截然不同的規(guī)定。
3.賠償范圍的沖突
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對被害人的精神損害的賠償請求是排除其外的。而民法則允許受害人因精神方面受損而提出賠償請求。
4.管轄沖突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于刑事案件的受理范圍都有不同法律規(guī)定,但在現(xiàn)實中,越來越多的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交叉,由于法規(guī)的競合以及對案件的性質(zhì)存在理解差異,三個司法機關容易產(chǎn)生沖突的訴訟。
(一)賦予被害人程序選擇權
對刑事部分屬于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應擁有民事部分的程序選擇權,即作為附帶形式提起或者自己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對刑事部分屬于自訴案件的,被害人應擁有民事救濟的選擇權,決不能因為案件涉及犯罪而以“先刑后民”為由拒絕民事部分的審理。
(二)規(guī)范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可以將刑民訴訟交叉沖突案件分成三類,然后視情分類調(diào)處:第一類(必須附帶民事訴訟類):這類案件是指涉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沒有被害人起訴,而檢察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第二類(不能附帶民事訴訟類):犯罪嫌疑人潛逃在外,刑事追究無法及時實現(xiàn)的;存在刑事被害人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對被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民事審判進行中或判決作出后才發(fā)現(xiàn)有犯罪嫌疑的;第三類(除以上二類外):對這類案件,被害人應擁有民事部分的程序選擇權。
(三)確認法院的案件性質(zhì)決定權并明確案期
由法院確認案件的性質(zhì),公安、檢察機關可以提出異議,但應以尊重法院的決定權為前提。同時,對法院審理案件性質(zhì)的期間和移送案件的期間都應具體化,防止時間拖得太長,影響案件的偵查和審判,以致無法有效維護當事人的權利。
(四)完善立案監(jiān)管督察,建立復議、復查機制
明確檢察院對法院受理案件的監(jiān)督權,防止法院以“先刑后民”為由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同時,在對案件性質(zhì)有異議時,偵查部門應有異議權,有權申請原法院復議一次,對復議結果仍有異議的,可以向上級法院申請復查。復議、復查期間不得停止偵查。
(五)刑事和民事訴訟程序順序根據(jù)案件情況而定
刑事程序和民事程序分別獨立進行,并強化兩者間的信息交流使得案情和案件審理情況等得到及時的共享,同時交叉調(diào)解促進矛盾和糾紛更好地解決。
在處理刑民訴訟交叉沖突案件時,建立并完善此類案件的調(diào)處模式可以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可是由于刑民訴訟交叉案件的復雜性,其所涉及的深度與廣度并不是筆者所能及,所以對此進行了很淺層的研究與探討,而要想在刑民訴訟交叉沖突中找到一種相對的、動態(tài)的平衡仍需要法學研究者們的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
[1]江偉,范躍如.刑民交叉案件處理機制研究[J].法商研究,2005,04:31-36.
[2]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30.
[3]高銘遠,馬克昌主編.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51-56.
[4]魏振瀛主編.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