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飛



摘 要:名著是人類文學史上的精華,閱讀名著是提升學生文采、增長學生閱歷的有效途徑。初中語文教學離不開名著閱讀,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名著,是每個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現階段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不足,提出在智慧課堂環境下,探索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學生名著閱讀水平,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
關鍵詞:智慧課堂;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名著閱讀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其要求初中生能夠領悟名著內涵,能夠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和主體思想,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因此,提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水平很有必要。智慧課堂是在學生的角度衡量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智慧、潛能的方式,在智慧課堂環境下,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智慧課堂環境概述
智慧課堂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變革教學方式方法、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構建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有效促進智慧能力培養的新型課堂[1]。信息時代,智慧教育帶動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而引領教育發展已經成為趨勢。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提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逐漸成為初中語文教師的主流思想。因此,建立智慧課堂,積極應用高新技術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文章使用的智慧課堂平臺為樂課平臺,該平臺集排課、備課、作業、教學診斷、資源庫等模塊于一體,能夠幫助教師線上完成所有操作,為教師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平臺的資源庫中有很多名著資料,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現狀
(一)師生不重視
現階段,初中語文考試中雖然會涉及一些名著方面的內容,但是考得較為淺顯,因此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名著的過程中,只是給學生講解名著中大概的內容,甚至一些教師不在課上時間講解名著,讓學生課下自己看,導致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不夠透徹,往往只是知道名著的大致意思,難以理解深層次的內容。
另外,當前初中語文作業較多,教師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對閱讀的認識不足,因此學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寫作業上,自由閱讀名著的時間較少[2],進而導致其閱讀能力不高,另外由于對名著的理解不透徹,學生難以真正在將名著的思想內化在自己的作文中,難以全面實現名著閱讀的效果。
(二)討論不夠深入
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交流、討論很重要[3],這里所說的交流、討論,不只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也包括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但是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課程安排較少,因此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供學生、教師討論,大多學校的閱讀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難以深入討論問題,導致學生對于名著的理解較為片面。
(三)隨意性的閱讀
任何類型的名著都包含深刻的含義和意義[4],真正讀透一本名著能夠學生受益匪淺。但是現階段,大多數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具有隨意性,其往往只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閱讀,很難真正理解名著的內涵,這種情況下,名著的教育意義得不到體現。
三、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流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應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可以應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完成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將名著閱讀教學分為以下幾部分進行:導讀激趣、深入閱讀、探究質疑、強化積累、拓展延伸、智慧評價,如圖1所示,在課堂教學中,制定開放性強、清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分層設置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的高階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名著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四、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一)課程分類策略
名著可以分為很多類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的名著的特征及類型進行閱讀。同時,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相差較大,有些學生讀一遍就能夠大致理解名著內容,但是有些學生讀還幾遍依然找不到主旨,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服之間的差異,并采用分類的策略,最大程度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
教師可以將名著閱讀課分為導讀、自讀、分享、解讀四種類型,其中導讀課以學生或者教師為主體,主要激發沒有讀過名著的學生對名著的興趣,進而知道這些學生完成閱讀;
自讀是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情境問題,按照自己的方式自行閱讀名著;
分享是指在教師以分小組的方式組織分享活動,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學生可以分享同一本名著的體驗,也可以分享不同名著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交流彼此的感受;
解讀也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的,各個小組可以選出一名代表,解讀名著中小組成員均感興趣的內容,其他學生可以分析、思考解讀內容,并對其進行點評,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這個過程中融合了教師的“導”、學生的“讀”以及分享和討論,能夠幫助學生更理解名著更深層次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二)課堂教學策略
1.教師備課
教師可以應用教學軟件樂課,完成備課,如圖2所示。
在樂課平臺中,教師可選擇“教材備課”或“自定義備課”,二者差距在于教材的綁定上,備課過程中,平臺中帶星號的為必填項,不帶星號的為選填項。應用教材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不同范圍在資源庫中添加教學資料。
2.問題導學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求進行教學設計,積極推進名著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可以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迅速進入進入狀態,幫助學生學會尋找答案、學會思考。
以《昆蟲記》導讀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一下幾個問題:
一,面對野蠻的水甲蟲襲擊時,小小的石蠶為什么會縮成一團?
二,為什么綠蚱蜢會將蟬開膛破肚?
三,在這部名著中,你除了能夠看到昆蟲的大千世界,還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通過這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深刻領略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3.注重設計
教師要關注課堂設計的創新,要善于利用情境激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的活動”,仔細區分不同類型閱讀的難點,然后根據課程閱讀的類型,合理設計課堂流程,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名著閱讀教學設計中,應確保設計體現“在關鍵處講解,在疑惑處點撥”的特點,體現出名著閱讀的變化性、創新性、獨特性,積極應用智慧教學平臺推動教學課程的完成。
以《紅星照耀中國》為例,教師在教學活動紅可以設計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推開經典之門。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導入與長征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
第二環節,叩響經典之聲,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你心中賀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長征對我國紅軍具有怎樣的意義?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應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引入微課,讓學生看看書評人是怎么評價這些問題的;
第三環節,聆聽經典之美。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長征的體會,談談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看法,最后小組做出總結。
4.智慧評價
初中語文教師應合理使用智慧課堂的評價系統,根據不同名著的學習內容制定詳細的閱讀考級標準,同時規定學生每年閱讀名著的數量,根據學生閱讀名著數量進行考級,每期末應用智慧課堂的評價系統考核一次,應用大數據等技術,分析學生閱讀名著的整體情況,然后根據需求及時改進閱讀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名著閱讀作業也要在智慧課堂評價系統中體現出來,教師可以應用樂課平臺,設置閱讀作業,并應用樂課督促學生完成作業。
5.學生可以在樂課的資源庫中搜索資源,也可以自己在網上搜索資源,然后對搜索到的資源進行分析和整合,完成課前預習,教師也能夠向學生推送一些作家的相關資料以及名著的背景資料,增加學生對名著的理解,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知人論世。同時,教師還可給學生分享與名著相關的視頻、音樂片段,為學生創設進入名著的情境,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根據名著,分析與名著相關的視頻、音頻,激發學生探究、質疑的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應用樂課平臺,將優秀的電子書籍、微課、名著解讀、影視片段等資源上傳到樂課的資源庫中,也可在右上角“在線組卷”中進行組卷并保存到“我的資源”中,如圖3所示,為學生觀看資源提供便利條件,進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外,在“我的資源庫”中,教師可將“我的”優秀教學材料分享至“學校資源庫”或“樂課資源庫”上,也可在“學校資源庫”中直接上傳分享材料。同時,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可以對精彩的章節進行注釋,將一些精彩的段落摘抄到自己的筆記本中,然后在名著閱讀課上分享給周圍的同學,利用網絡資源推薦相關作家作品進行同質文本閱讀或者異質文本閱讀,并發表在學校閱讀平臺上,進行成果匯編和固化,拓展閱讀的廣度。
五、結語
名著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很有必要,其能夠拓寬初中生的知識面,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名著,構建智慧課堂,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名著內容,讓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名著所蘊含的內在思想,促使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潘艷荔.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6(Z2):24-27.
[2]費靖靜.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278.
[3]徐文凱.信息技術你搭臺名著閱讀我唱戲——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探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06):8-9+81.
[4]陳吉指.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7(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