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51單片機課程教學效果,借助云課堂平臺,結合線上和線下、當面授課和網(wǎng)上教授等混合方式,對51單片機的課程設計、課程實施進行了探究和嘗試,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擺脫了被動的教學模式,學生隨時隨地想學就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程參與度,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字:51單片機;云課堂;混合方式;教學質量
51單片機因其易學易懂、資源豐富等特點,是高校電子相關專業(yè)必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這門課程要求操作性特別強,僅僅利用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繁多、講解枯燥、任務單一乏味,對于初學該課程的學生來說毫無吸引力,產生厭學的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目前的高校,隨處可見手機不離手、網(wǎng)絡不掉線的學生,但他們都不是為了學習。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教學手段邁向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必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扭轉教學中的被動狀態(tài),讓學生“低頭玩”變成“低頭學”。云課堂平臺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產物,它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的教學資源、新穎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做到真正隨時隨地高效自主地學習。
一、云課堂平臺的介紹
藍墨云班課是云課堂平臺之一,它是在移動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1]。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chuàng)建班課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yè)、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藍墨云班課的便捷為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搭起了教學溝通的橋梁。老師通過藍墨云平臺,可以管理學生、管理課程。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平臺互相評論、互相查看項目成果、互相學習交流。老師之間可以在平臺上共享各自的課程包,還可以通過課程圈建立課程討論組,一起為課程教學和課程建設出謀劃策。
值得一提的是,藍墨云平臺還加入了一些社交平臺的功能,比如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互送禮物、卡片之類,大大拉進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師生隔閡。
二、基于云課堂平臺的51單片機課程設計及實施過程
借助云課堂平臺,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將教學的中心轉向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
(一)云課堂教學從創(chuàng)建班課開始
在第一次開課前,老師通過藍墨云平臺創(chuàng)建51單片機課程班課,通過QQ向學生發(fā)送邀請碼,邀請學生加入班課。在第一次課上,首先討論并確定班課名稱,讓學生感覺自己是云班課的主人。然后向學生演示趣味性的功能,比如互贈禮物功能、手勢簽到功能、搶答功能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自主地參與到云課堂的教學過程中。
(二)教學資源的準備
在課程設計初期,老師需要認真學習云課堂平臺的具體操作,掌握信息化教學功能的使用方法。開課前,認真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解讀,理解清楚課程標準要求,編寫教案、制定教學設計等,并將這些資料融入到云課堂教學工具當中,制定出教學資源大綱。根據(jù)課程特點,我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了6個項目任務,資源上傳至對應的項目任務目錄下,方便學生查找觀看。上傳的資源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課內資源,另一類是拓展資源。課內資源主要以PPT、圖片、短視頻、word文檔形式為主,作用是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提供幫助。拓展資源主要以鏈接、短視頻、學生成果形式為主,作用是拓展課程內容、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前線上自主學,先學后教,提升教學效果
課前,老師通過云課堂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通知,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學習指定的內容,同時設置相應的經(jīng)驗值,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如果有疑問,可以通過“答疑討論”模塊向老師或其他同學咨詢,老師會通過線上答疑的形式為學生排憂解難。課前預習的好處在于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新知識、查找自己的問題,那么在課堂上就會有目的性地聽,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抓住他們的不足,即時調整授課內容,大大提升教學效果[2]。
(四)課中師生互動學,以學定教,聚焦教學重難點
1.復習和預習。發(fā)布“測試活動”,測試內容主要包括以前的知識和要求預習的知識,目的是為了復習和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
2.突出重點,破解難點。通過PPT、現(xiàn)場演示、視頻等方式,面對面地講授重難點,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
3.實踐訓練。根據(jù)課前發(fā)送的任務清單,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按照要求完成項目任務,并指定完成的時間,提前完成的同學會有獎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提高實踐操作效率。
4.總結匯報。項目任務完成后,學生將實踐成果和視頻上傳至平臺,老師通過搖一搖選擇小組進行項目匯報,匯報完之后,老師發(fā)布“投票問卷”,讓大家對匯報小組進行投票,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鍛煉學生上臺匯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讓大家可以互相交流項目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激發(fā)大家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
5.知識拓展。課程項目快結束的時候,發(fā)布“頭腦風暴”,一般是課程內容的延伸拓展,讓課程內容重難點進一步升華,促進學生不斷思考。
(五)課后分享交流學,以教導學,師生共同發(fā)展
課后,老師通過云課堂平臺評閱測試作業(yè)、分析測評數(shù)據(jù)、線上答疑解惑、追蹤行業(yè)熱點,學生通過平臺鞏固拓展訓練、與老師進行線上交流討論。老師在線下的輔導中總結學生的課程評價和反饋[3],作為改進自己教學方法的依據(jù)。
三、結語
在基于云課堂的51單片機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經(jīng)驗值格外重視,為了得到經(jīng)驗值的積分,學生從最初被動地學習平臺資源變成了后來的自主學習,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逐漸適應了這種信息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并積極參與其中,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升,藍墨云也成為學生除QQ、微信、微博以外每天必打開的軟件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娜.微信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2]殷紅梅,俞國紅.基于移動交互式數(shù)字教材的藍墨云班課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2016.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6(9):18-24.
作者簡介:劉旭(1988—),女,漢族,四川西昌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