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企業競爭力度的加大,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這對高中院校培養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面對高難度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感到一定的心理壓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排解與抒發,會使學生形成心理健康問題。然而,高中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理論,還應該培養學生健全的品質與人格,使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與健康的體魄。在體育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意義,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實踐;運用;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一)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釋放能量,釋放心理壓力,雖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會感覺到疲勞,但學生的心理壓力也得到適當的緩解與消除。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使學生將心理壓力暫時放在一邊,轉移注意力到體育運動中,擺脫心理壓力的負面情緒,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對于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體魄,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疲勞狀態,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學生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
(二)提供與人交流平臺
與人交流是緩解心理壓力與疲勞的最有效方法,學生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就是因為學生忙于學習,很少與同學進行交流,很少將自己想法與觀念與同學分享。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學生總是在獨自學習,很少與同學交流,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形成心理障礙。然而,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交流的平臺,在體育教學中,團體活動項目居多,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適合的體育項目活動,讓學生融入到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與同學交流,并闡述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使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與其他學生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增強學生的幸福感,使學生能夠在交流中舒緩自己內心的壓力。同時,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自行組織體育項目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有效的趕走學生的不良情緒。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加快了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步伐,由于學習內容的繁多,學習競爭的強烈,使學生倍感煩悶,使學生的心理感到壓抑,甚至一部分學生還出現胸口堵悶的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將學生的快樂都鎖在其中,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體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打開不快樂的“枷鎖”,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釋放學生的體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暫時放下心中的不快,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與觀察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運用,通過體育項目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暫時的放下心理包袱,能夠和其他學生一樣自由自在的進行體育鍛煉,為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快樂。例如,有的學生擅長跑步,有的學生彈跳力特別好,擅長跑步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安排長跑、短跑體育項目,讓其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彈跳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組織籃球體育項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長處,結合體育項目活動進行研究,為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長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為其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更喜歡上體育課,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
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因學生的身體素質、個性特點都存在差異性,故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的積極性不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與學生接觸的機會,運用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內心所想,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時為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困惑,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再者,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隨時觀察學生的動向,懂得尊重學生,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認識,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現象,從而有效的消除自身的心理障礙。例如,在跑步活動中,身材矮小的學生不如身材高大學生跑的快,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問題,深入與學生交談,告知是由于身體素質原因才會跑的慢,并不是技不如人,使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壓力。
(三)構建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為了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受到心理壓力的影響,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養。據相關研究而知,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能夠感染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暫時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到教學環境中,從而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再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夠使學生克服與釋放自己沉悶的心情,使學生能夠受到愉悅氛圍的感染,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將體育項目活動改變成游戲的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體育知識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正處在青春時期的學生,體育教師應該予以重視,適當的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與體育項目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其樹立自信心,使其具有幸福感,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參考文獻:
[1]匡中芹,孫福成,張錳.體育運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促進作用研究——以大學生健康訓練營為途徑[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03):97-98.
[2]石夢妮,陶纓.休閑體育運動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以武昌區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01):71-75.
作者簡介:馮璟(1970—),男,漢族,甘肅慶陽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教育、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