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可染在山水畫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創作方法,創造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風格,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李可染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膽”就是要有大膽突破傳統的束縛,“魂”就是要繼承傳統藝術的精髓,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意境。他的繪畫作品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又具有時代精神并結合自然,創造出屬于自己繪畫意境。
關鍵詞:筆墨;自然與傳統;意境;藝術價值
一、李可染繪畫筆墨結合自然和傳統
李可染的繪畫筆墨結合自然和傳統,他認為中國畫離開了自然和傳統是不可能創造出好的作品的。中國畫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藝術中可以說是自稱體系的,沒有其他國家的繪畫方式和繪畫材料與中國的是一樣的或者相似的。傳統是人類探索自然和總結歷史的成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換而言之傳統是先人總結繪畫的優秀表現技法和一些繪畫規律。傳統是繪畫的基本功,沒有基本功的畫就不可能創作出一幅令人驚嘆的作品。
自然是人類認識和思想的根源,它是藝術的原料,山水畫創作的靈感來源。中國山水畫畫的就是自然中的風景,需要從自然中尋找素材再經過加工處理構成一幅作品。畫家對自然的情感體驗會影響對自然美感的領悟,也會影響繪畫的創造質量和創造的思想感情。在探索自然時要與生活相聯系,這樣的作品才能具有生活氣息和傳達出作者的情感體驗。在探索自然時我們需要學會觀察自然,要達到“成竹在胸”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才能表達出對象的神。要達到“成竹在胸”,就要注重自然的寫生。寫生不只是簡略的記下輪廓或者一些符號,而是要結合自然和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創作。寫生不是說看到的所有東西都能入畫,而是要對自己看到的事物進行選擇加工。在選景時,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意境和富有時代氣息的景物去刻畫。把寫生中的客觀對象轉化為一種主觀感受的真實,將主觀感受的真實夸張化,形成自己個性化的特點。
二、李可染繪畫筆墨精神中的意境
中國畫從古自今一直強調作品中一定要有意境,沒有意境的中國畫是沒有意義的。意境是繪畫過程中的客觀形象的表現,也是個人表達思想情感的化身。意境的產生依賴于人的思想情感的體驗,并且抒發著個人思想情感。意境的產生需要不斷的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把握客觀事物的精神實質,然后賦予其生命。山水畫的意境在于寫景抒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中國的民族精神。中國傳統的山水繪畫多注重構圖與形式上的形象美感,在通過人與畫的情景交融從而產生心意上的情景交融,達到思想共識。
李可染認為意境是情和景的結合,寫景既是寫情。山水畫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但并不是自然地理的真實再現或者圖解說明。山水畫要情景結合或者見景生情,要具有個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繪畫意境的產生受三方面的影響:一是剪裁,要學會“舍”,有“舍”才有“得”;二是夸張,藝術應該把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拿過來并著重表現;三是組織,畫面需要根據對象來重新組織并帶入自己的思想情。并通過大量的寫生創作和和美學藝術思想的指導,使其可感可觸,讓意境升華并且從中獲得真實感受。而意境也需要與時俱進,要獲得新時代的意境,需要深刻認識客觀對象的精神實質和對我們生活的時代要有強烈、真摯的感情。客觀現實最本質的美,是經過主觀的思想感情的陶鑄和藝術加工,才能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畫來。這是李可染對意境的看法,也是其創作山水畫的追尋方向。
三、李可染繪畫筆墨精神的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觀是整個藝術創作思想體系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不同的藝術價值觀會使藝術作品呈現出不同藝術的風貌和迥異的意境體現。在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通常擅長書畫,他們在朝代更替或者仕途不順時,便寄情于山水以求得內心暫時的解脫,內心的痛楚反而表現為表面的灑脫。繪畫從某方面來說已經變成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訴求與自我調節的重要手段。新中國成立以來,傳統的中國畫,受到西方藝術的強烈沖擊,產生了很多有別于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表現形式,給中國畫帶來了新的藝術理念。
他的作品有強烈的時代精神,他通過不斷地創作寫生,實地考察,積攢了無盡的赤子之心,把對祖國一草一木的熱愛都傾注在自己的筆下。李可染以渾厚磅礴的筆墨展現了祖國大好山河的壯美,以及山川盡收眼底的豪情與博大情懷,畫面中欣欣向的磅礴生機處處充斥著對美好未來的殷切向往。李可染“中西融合”的藝術價值觀,對推動山水繪畫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并且在西方繪畫的熏陶下,李可染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人文涵養,同時也吸收了西方美學的位面空間層次。特別是吸收了西方繪畫光的表現,尤其注重逆光的表現,把山水中的黑白關系表達到了極致。在不失中國畫神韻,以及人文涵養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的拓展,延伸,改造中國畫的畫面構成。在改革的新浪潮中,李可染的創作和繪畫思想對以后“85新潮”,新文人畫派,浙派,漓江畫派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沖擊。
參考文獻:
[1]向明.傳統繪畫與西方繪畫的沖擊[J].安徽文學.2011年.01.
[2]蘇廠元.論山水畫寫生指導[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5.
[3]劉泉.淺談山水畫寫生的觀察方式——從自然中提取形式語言[J].當代藝術.2010.01.
[4]陳衛和.20世紀40年代之于李可染的山水畫革新(上)[J].文藝研究.2011.09.
[5]葛璐.中國畫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
作者簡介:覃文秋(1993—),女,廣西柳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畫山水。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課題編號XYCSW201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