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摘要: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迅速,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但目前高等教育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在數量和質量上均不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在擴大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數量的同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也不斷改進,培養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本文結合校企合作和實操運營情況,通過“師生”共育型模式的研究,率先提出教師和學生雙培養,既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學生,也培養符合跨境電商教學的教師,從根本上解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問題,實現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人才培養;跨境電商;實操運營
20世紀末,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幾大電商巨頭通過互聯網將我國與世界相連接,隨著外貿電商化的快速發展,據阿里巴巴電商學院數據顯示我國2016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6.3萬億,同比增長30%,預計在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億,年均增長20%。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而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約為450萬,并且還在增加之中,因此,培養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高質量跨境電商人才成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重要任務。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現在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大部分都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開展的,通過與企業合作,參與真實平臺的業務操作,加強學生對實操能力的掌握,但是在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校企合作融合度不夠,難以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
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單純的國貿專業、電商專業或者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已經難以符合行業和企業的需求,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調研數據顯示:90%以上的企業迫切需求既懂英語、又精通網絡運營及外貿綜合實務的跨境電商綜合人才。如在進行跨境電商業務操作的過程中,跨境電商人員首先應具備相應的電商知識具備扎實的平臺操作和網絡運用能力,其次還需具有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物流、跨境電商營銷,跨境消費者心理等能力,最后還需要能夠進行用相關的外語與客戶進行溝通交流,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但現有的專業一般處在不同的專業或學院,學科融合度較差。同時所進行校企合作,一般流于表面,雙方難以做到有效的結合,學校打不破體制的障礙,企業追求利潤,配合度不高,目標過于理想,如在進行的跟崗實習中,主要讓學生從事的屬于低級重復性的上傳產品的工作,對于產品優化,數據分析,營銷推廣等內容學習較少,學生頂崗實習滿意度較低。
(二)企業師傅對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后續培養提升能力有限
企業師傅主要關注點在于當下跨境電商的操作,由于工作的性質,他們更多的在進行微觀問題的研究,而不關注行業的長期發展,對學生的培養更多是在技能方面,而沒有更多的關注行業發展,進行宏觀和中觀研究,沒有過多的關注學生后期職場發展情況。如做運營的企業師傅,在進行教學指導的過程中,一般只是針對該工作的基本流程進行教學,如跨境電商操作基本流程的學習,一般只是針對企業所售賣的產品進行圖片的處理,SKU的編寫,價格的制定,關鍵詞選擇,詳情頁的撰寫,物流的選擇等基本信息進行教學,企業師傅會對這些具體操作給予指導,會教學生每一個環節如何做,但企業師傅對于這些環節為什么這么做,做這些環節的意義和目的何在,不會給予更多的解釋,同時由于企業師傅的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局限性,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也相對較弱,針對某個平臺進行教授,而對其他平臺則了解不多,從而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停留在較低的操作層面,不利于后續的培養和提升。
(三)高校教師不能夠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
跨境電商興起在21世紀初,教育部專業目錄中截至2018年仍沒有相關專業設置,因此到現在為止,所有的跨境電商方向的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型而來,這些高校教師相對來說,沒有接受過完整的跨境電商知識體系的學習,同時若是從行業轉型而來的高校教師,則理論知識更為薄弱,理論和實踐都比較缺乏,則是現在跨境電商方向師資的現狀,如我校跨境電商方向教師基本都是從國際商務轉型而來,相對來說對于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流程比較熟悉,語言溝通能力較好,而對于電商平臺操作則是屬于薄弱項目,需要在這個部分進行加強。
二、基于實操運營的“師生”共育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途徑選擇
那么想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是要解決校企合的真正融合,在校企緊密合作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實施“師生共育”型共同培養,形成“雙元雙優”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企業培訓主要承擔培養“師生”兩方面的任務:
(一)形成“實操-歸納-演練”的螺旋式教師培養模式
(1)教師進行“一企一師持續性”的實操運營學習
高校教師想要真正的掌握跨境電商的運營操作,必須全身心的投入進行平臺學習,從最初的選品,平臺的選擇,產品的上傳,后期的優化,數據的分析,營銷推廣等都需要高校教師一一接觸,通過下到一個企業,跟對一個企業骨干師傅進行學習,掌握其中一個平臺全流程的學習至關重要,而對于其他平臺則可以舉一反三,遷移學習。但由于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迅速,高校教師脫產下企業時間有限,后期需要持續性的同企業師傅進行交流,以掌握行業最新知識。如當下跨境電商最流行的亞馬遜平臺,平臺基本操作知識通過一個學期的下企業操作高校教師基本都可以掌握,接下來的工作則是對于亞馬遜平臺的一些新規,一些新的市場的關注和學習,同時了解新出現的其他流行平臺,以及這些平臺的操作特點等。
(2)實踐操作后進行歸納提升
作為高校教師,學習實操運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因此對于所學實操運營知識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精煉的規律則是更加重要的任務,因此由教師執筆形成校企合作的教材或實訓指導書,運用于后期教學。如我校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方向在改革中,相繼形成跨境電商實務、跨境網絡營銷、跨境消費者心理、跨境物流、客戶關系與管理、跨境知識產權等相關系列校本合作教材,獲得了職教集團的一致好評。
(3)企業考核教師實訓課堂演練
作為跨境電商的專業老師,通過企業的培養,不僅僅需要具有教授理論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進行實訓課程的授課,使高校能夠完全承擔起培養符合行業和企業需求人才的職責,能夠承擔實訓課程的教學以及根據實操提煉所形成的更加具有實際意義的課程授課,而這些需要企業師傅進行考核,只有企業實訓課程演練合格的教師才能夠承擔實訓課程的授課任務。從2014年開始,我們與澳杰聯盟外貿學院以及英卡頓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截至目前,已經接受我院20多名外貿和英語老師進行企業培訓,校企合作融合進一步加強,我校跨境電商方向教師授課能力也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二)形成“雙師雙優”的校企結合學生培養模式
(1)理實結合的課程學習
在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們跨境電商方向的理論課程由我們專業教師進行授課,而針對實訓課程,則是以企業師傅為主,專業教師為輔的進行實訓課程的教學,打破實訓學習基本是停留在機房和模擬的狀態下,而引入企業實操運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截至2018年6月份,近5年將近1500名學生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部分課程的實訓和跟崗實習,通過企業調研數據表明,企業對專業培養畢業生的操作能力滿意度由原來的60%左右提升至80%左右,有了較大的提升。
(2)更加明確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是大學生學習的方向,只有清晰的職業規劃,他們才能夠指導學什么、如何學,而之前我們的職業規劃則停留在一門課程上,學生也是在懵懂的狀態下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習,而通過校企合作,師生共育,通過深入企業,更加明確自己后期的職業規劃,使自己的職業選擇更加有方向性和針對性。學生通過校企合作的學習,更加認清了這個專業是不是自己的所要選擇的職業方向,如若選擇則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才能夠勝任這些工作崗位。
三、基于實操運營的“師生”共育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效果保證
但同時要想使基于實操運營下的“師生”共育型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教師和學生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變才能夠讓我們的改革更加有效果。
(一)教師培養提升的效果保證
(1)教師心態要由“為人師表”向“做人徒弟”轉變
“師生”共育型的最大特色是教師的培養,通過教師的培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跨境電商實操人才的培養。首先教師心態要轉變,深入到企業做徒弟,真正掌握實操技能。教師可以通過下跨境企業,入實操課堂,進技能小組等多種形式,做不同的人的徒弟持續學習,掌握最前沿的跨境電商技能知識。
(2)教師學習從“單純的實操技能”到“實踐知識歸納”的提升
教師在學習跨境電商實操技能過程中,不僅是為了學習技能,更多需對技能知識進行提煉和歸納,結合高等教育特色,形成課程體系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提升和職業技能的拓展。
(3)教師考核從“課堂教學考評”到“實訓課堂指導質量”轉變
傳統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是課程教學成績的好壞,而在“師生”共育模式下,對教師的考核為對實訓課堂指導質量的高低,考核指標制定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
(二)學生培養的效果保證
(1)學生知識獲取由“傳統知識”到“理實結合”的轉變
傳統教學主要是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實操結合較為薄弱。而在“師生”共育培養模式中,教師在通過實操結合課程情況進行教學,融企業真實運作于課堂,學生既學到了共性的跨境電商知識,又能形象的認識跨境電商的操作,為實際操作打下基礎。
(2)學生職業選擇從“抽象的職業規劃”到“明確的職場晉升路徑”轉變傳統高等教育,學生對職業規劃非常模糊,不明確畢業后的發展。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學生通過企業明白行業發展,企業給予學生明確的職場規劃,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學習也更加有動力。
(3)學生技能的提升由“企業指導”到“校企共同培養”轉變
由于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學生技能培養之前主要依靠企業,隨著“師生”共育型模式的開展,具有實操能力的教師團隊的形成,學生實操指導可以以教師為主,企業為輔的模式,形成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基于實操運營的“師生”共育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是基于當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礎上,以解決我國當前高校教師能力和畢業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探索,它要求我們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進行身份和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轉變,在這些轉變的基礎上,深入進行跨境電商行業操作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問題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6).
[2]陳長英.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路徑研究[J].商貿人才,2015(1).
[3]李佐.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模式研究[J].地方經濟,2015(8).
[4]方貝貝.基于工作室平臺的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5).
[5]姜穎.對國際商務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