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萍
摘 要:食用菌的生產現狀備受關注,屬于中國邁向世界強國的重要支撐,其中涵蓋著多種多樣的成套設備,對食用菌生產裝備規模的提升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分析食用菌的生產現狀,結合目前食用菌裝備的使用情況,探索解決具體問題的根本措施,保證食用菌生產趨向于智能化、成套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食用菌;生產現狀;發展進程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041
中國本身就是食用菌生產的第一大國,伴隨著農業經濟的進步與發展,這已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食用菌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發揮出了免疫調節、抗腫瘤和抗氧化的基本功能,因此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
1 食用菌的生產現狀分析
目前來說,食用菌生產裝備已經歷經了從無到有的具體過程,也實現了從單機到成套的模式轉變,整個歷程中,食用菌的生產裝備開始伴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而進步,面對不同的時期,食用菌生產對于機械化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
1.1 食用菌生產設備的相關企業缺乏帶動力
目前,食用菌生產設備的終端企業已有100多家,但是尚未形成巨大的規模,還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多數都是家族管理模式,因此企業并沒有科學的管理規范。企業整體的競爭水平不高,以至于市場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導致各種矛盾頻頻出現。
1.2 食用菌裝備企業缺乏技術型人才
在國內,食用菌生產裝備企業中的相關技術人員較為缺乏,還有些人員只是片面理解機械技術,并沒有過多重視食用菌生產工藝,所以在尚未接受專業技術培訓的時候,影響到他們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在管理層面和營銷層面的人才始終留不住。由于部分人才相對缺乏,企業本身自主開發的能力較弱,加之工藝裝備水平不高,影響到產品的整體技術含量,導致市場的競爭力較低。
1.3 食用菌裝備技術水平處于落后狀態
現階段,很多工廠化生產中的輔助類產品存在著技術含量較低的問題,還有些工藝流程相對簡單,使得少數企業對于產品生產環節和功能上實現了創新,卻無法達到基本的要求和標準。食用菌生產設備的技術性能、產品可靠性等多方面問題備受關注,但是卻僅有小部分達到了國際技術水平,特別是智能控制技術的合理應用上,和多數國家及國際范圍內的同等應用相比差距較大,影響了食用菌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1.4 食用菌生產裝備標準相對滯后
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分析,食用菌機械產品在設計、生產及使用的時候還是缺乏著基礎的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使得生產企業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生產設備,不同的生產標準所設計的同樣零件無法通用,影響了設備具體的使用效果。
2 食用菌生產裝備發展方向分析
重視實用、優質且價廉的食用菌成套設備,可以更好地體現出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效率,保證堅定著食用菌生產的未來發展方向。
2.1 智能化的生產
食用菌的生產重點是實現培養料制備、裝瓶及滅菌等工序,保證各個環節可以實現智能化的作業流程。在實際運轉的環節中,應該適當增設智能機械手,這樣就可以適當地緩解人力壓力,代替基本的人工操作,保證食用菌栽培可以更加完美地體現出全程機械化操作和智能化生產。
2.2 成套化的生產
當前,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單機裝備間的銜接還是離不開人工輔助的作用,所以針對于各個工藝環節的生產裝配傳送帶要求應該提高,或者是采用機械手的方式實現基本的運載和搬運工作。針對于食用菌生產成套裝備的整體研究,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重點提升單機裝備的成套化組裝技術水平,確保實現成套化和流水化的生產。
2.3 標準化的生產
目前食用菌生產裝備的相關標準滯后情況影響到產業的健康發展,甚至于阻礙了其邁向新的階梯,重點推行食用菌裝備生產、銷售行業的相關指示,凸顯出國家標準的規范模式,促使食用菌生產啟用更加科學化的模式。
2.4 國情化的生產
國外發達國家食用菌生產裝備投資和運行的成本比較高,但是并不是完全適應國內的相關工藝標準和模式需求,針對中國國情的食用菌生產機械應該被重用,方便更好地適應當前多種品種模式的需求。
3 結語
中國食用菌產業已經在逐步的實現了轉型升級,設施化、標準化及工廠化等逐步取代了家庭式的栽培模式。在食用菌生產專業化分工的過程中,智能化和成套化已經成為了食用菌生產裝備的發展方向,保證更好地迎合當前產業的發展趨勢。本文重點闡述了食用菌的生產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想要更好地迎合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適當地處理食用菌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科學化、功能齊全、操作簡便的智能化自動生產線。
參考文獻
[1]王明友,宋衛東,吳今姬,等.中國食用菌生產裝備發展現狀與重點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12):1-6.
[2]蔣曉,楊學坤.北京市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現狀及機械裝備需求分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16):38-40.
[3]劉欣,于天穎,王琛.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