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瑤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載體和方法是相互聯系又有著不同內涵和邊界的概念,它們同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形式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中介”因素,共同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載體和方法也有著狀態、特性和功能的不同,應強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把三者統一于整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載體;方法;關系
“ 思想政治教育”取自心理學。心理學認為,“ 是人類固有的一種重要本性”。這一本性具體表現為個體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與追求幸福的需要與訴求,體現了人之存在的終極意義。恩格斯曾指出:“在每一個人的意識或感覺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原理,它們是顛撲不破的原則,是整個歷史發展的結果,是無須加以論證的……例如,每個人追求幸福。”幸福是普遍的人生追求。使人的“一切天賦得到充分發展”,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和終極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和根本價值取向。
1.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現代漢語詞典》對“載體”的解釋為“科學技術上指某些能傳遞能量或運載其他物質的物質。泛指能夠承載其他事物的事物”。[1]從詞義和引伸意義來看,載體就是承載其他物質的物質,是事物的承載方式和承載單元。承載性是載體的本質屬性,承載和傳遞物質是載體的基本功能?!拜d體”這個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概念,被賦予諸多理解和想象:有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是“一種物質存在形式”,是“某種教育形式或工具”,“一種可控方式和外顯形態”,是一種(實體)物質存在和活動形式或形態。
①《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也把載體作為重要概念納入其中進行專題分析,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承載和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信息,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運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和物質實體”。從載體概念的本義及引申含義來看,載體的內涵是非常明確并且確定的,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我們認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提出的載體必須滿足的三個條件,即一是能夠承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務、原則、內容等信息;二是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運用和控制;三是能夠聯系教育的主體和客體,并且能夠促使兩者之間發生互動。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
要把握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關鍵是要把握內涵以及由此內涵所延伸出的“ 思想品德”“ 教育方法”“ 教育關系”“ 情緒體驗”“ 教育環境”等理論元素。
“ ”的內涵“ ”一詞的英文為positive,來源于拉丁語positum,原意是“實際的”或“潛在的”。按照中文的理解,心理學有兩種含義:“正面的,促進發展的”與“努力進取的”。心理學界對于的含義,目前還存在諸多爭議。有學者認為,相對于過去的心理學而言,主要包含三層含義:“第一是對前期集中于心理問題研究的病理學式心理學的反動,第二是倡導心理學要研究人心理的 方面,第三是強調用 方式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的解釋,并從中獲得 意義”。這一觀點緣起與其內涵進行了大致的勾勒。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理論元素
3.1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是指社會(集體)或社會成員(個體)外顯的與潛在的良好思想品德,包括 思維方式與行為能力、政治觀念、道德品質、心理品質等。如 思維方式與行為能力主要指個體調動和運用自身資源進行認知調整,采用正面的、具有建設性的思維方式,以及進行行為調整以適應外在環境的能力。
3.2 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指有利于促進集體或個體 思想品德充分表現與培育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實現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的運用水平往往決定著教育的實際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育教育對象 思想道德品質,而 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的主要途徑便是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 情緒體驗,從而逐漸形成穩定的 品質。
3.3 教育關系
教育關系指有利于 思想品德生成的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特性及其之間形成的教育關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大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教育者自身素質與影響力在培養教育對象 思想品德過程中的作用。
3.4 教育環境
教育環境指有利于促進集體或個體 思想品德充分表現與培育的社會環境。心理學認為,是人類固有的本性,但這一本性要發揮出來,必須依賴適宜的環境。個體 體驗和 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依賴于個體生活的外在環境。有利于培育和發展人的 力量和 品質的環境系統稱為 環境系統。
4.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定位
4.1 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存在自身的個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理論形態與實踐形態。首先,作為一種理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除將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自身的理論基礎外,又繼承和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相關的思想源流和西方相關學科的學術成果作為自身的理論鋪墊;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在基本矛盾、研究對象、邏輯起點、理論體系等方面也有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獨特存在性。其次,作為一種實踐形態,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環境、教育評價與反饋等方面都存在獨特之處。
4.2 思想政治教育認可消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強調以 教育方法為主,但并不排斥懲罰、批評等消極教育方法,消極教育方法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整的教育應是賞罰分明的教育,賞有賞的方法,罰有罰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對懲罰具有獨特的理解,它認為懲罰的應用應在與教育對象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上,掌握合理的時機、采用合理的方式,尊重教育對象的自尊,發揮懲罰所具有的激勵、勸善、警示的 效應。
4.3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由于消極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部問題而對其全盤否定
在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由于教育者素質等方面的原因,確實存在對教育對象不夠尊重、對其主體性關注不足等情況,這些不恰當的懲罰方式會降低教育對象的自尊與自我效能感,是需要避免的。但這種現象并不是消極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并不能將此概括為消極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組成部分,承載著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和目的,也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綜合性也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各要素的統一。恩格斯提出:“一切差異都在中間階段融合,一切對立都經過中間環節而互相轉移?!?/p>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中鋁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