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沁怡
摘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注重科學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也需要突破傳統的束縛,適應新的發展潮流,貼近新的形態,充分展示個性,展開互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分挖掘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新價值。本文具體分析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具體分析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形象塑造途徑,旨在全面提升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的形象。
關鍵詞:新媒體 主持人 形象塑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步入信息化時代,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也隨之出現。這種新型媒體傳播方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更對傳統節目制作以及主持人形象等各方面均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主持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及注意的問題
主持人形象不僅關乎到節目的檔次,更體現著頻道整體的傳播理念與美學意識,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到受眾的審美期待與情感認同。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渠道越來越多,傳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媒介載體越來越多樣,對電視廣播主持人的地位有一定的沖擊。為了適應新的發展需求,調整發展方向主持人形象塑造也應隨之改變。一個節目的核心就是主持人,節目的發展前景、影響力、質量等方面都靠主持人的帶動。主持人在大眾審美中重新定位,在新媒體時代中轉型發展,打破傳統電視廣播中形象定位帶來的局限,從多個方面增強自身感染力,更有利于提高電視節目的影響力。主持人良好的形象會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成不變時間長了觀眾就會對電視節目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節目的發展。新媒體環境下,主持人在電視廣播中的作用沒有轉變,在時代發展中具有鮮明的特征,主持人作為大眾媒體中的公眾人物,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呈現綜合化發展趨勢,他們不僅要具有一種專業的能力,也應能夠隨機應對新聞、訪談、綜藝等不同類型節目。主持人形象的塑造要綜合考慮新媒體時代下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塑造個性化品牌形象。因此,新媒體主持人也應在照顧自身形象的同時提升如下幾個方面的素養。
具備信息甄別能力。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各類信息噴涌而出,讓人真假難辨,主持人在新媒體時代的作用是信息的傳播者。我們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受眾更多的是接受主持人傳播出來的信息,但是受眾由于文化素養的差異,對于信息的辨識能力不足,分辨不了信息的真偽。因此主持人要充分發揮把關作用,保證其說出的每一條信息都是真實可靠的,確保信息的來源。一名優秀的主持人有自身的原則,不會隨波逐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媒體公眾面前具有良好的形象。要提升自身的傳播能力,積極傳播正能量。
提升主持人的公眾形象。一直以來,跨界主持都備受關注。部分節目為迎合觀眾需求,或讓節目更具針對性和權威性,會邀請明星或該方面專家來擔任嘉賓主持。這種跨界主持人身份實質上是探索節目主持方式過程中的產物,為主持人的明星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由于跨界主持人的數量逐漸增加,一方面無疑是為新媒體主持人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壓力,另一方面,跨界主持人也給節目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例如,跨界主持人郭德綱在《歡樂喜劇人》綜藝節目中,以他詼諧幽默的主持風格給這檔綜藝節目帶來了新的活力。還有著名演員張國立,目前非常火的大型國寶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就邀請了他作為這檔節目的講解員,他在觀眾心中良好的公眾形象,對這個節目來講是非常適宜的。節目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良好的公眾形象。
新媒體的負面效應制約著主持人的形象塑造。主持人形象與節目定位之間有著明顯的促進關系:一方面,一檔節目的宗旨與立場往往是由主持人形象所決定,另一方面,主持人的形象也受媒體定位的約束。因此,新媒體主持人既存在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又或多或少地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
網絡世界的虛擬性,雖然為不同性格人群提供了極好的交流平臺,卻也被部分人將其作為隱藏自身錯誤的途徑,于是各種“網絡謠言”叢生,更有甚者會趁機開展一些于自身有利的活動,這便是人們日常所說的“網絡水軍”。因此,新媒體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并非僅僅是主持人個人之事,而是應全社會共同承擔,以肅清網絡環境,提高主持人形象,從而為新媒體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注意個性化角色的定位。主持人受眾對象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不能僅僅像完成任務一樣照本宣科,應該體會廣大觀眾的心情,站在觀眾的角度看問題,處處為觀眾考慮。一個節目的設定應該考慮群眾的需求,這樣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主持人應該注意個性化的發展,注意自己適合的節目,在節目過程中發展自己的特色,與節目配合發展、相得益彰。主持人主持節目時應熱愛這個節目,要把這個節目當成生命一樣,注意情感的把握,對節目充滿熱情,以積極陽光的心態看待節目。只有充分熱愛才能在節目中發光發彩。著名節目主持人孟非在《非誠勿擾》節目中獲得了成功,他說,正因為我愛這檔綜藝節目,所以我在主持節目過程中如魚得水,沒有絲毫的拘謹,這個節目創造了我,我也創造了它。
新媒體環境下
主持人的形象塑造途徑
突出主持人的親和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觀眾對主持人的整體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現代電視主持人除了需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外,還需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如表演、唱歌、跳舞等。全方位的藝術修養方能滿足現代觀眾多元化的審美需求。因此,現代主持人不能以早前的眼光來看待自身工作,而是要在工作之余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如此才能以良好的涵養與表現力來征服觀眾。此外,針對現場交流類的節目,則要求主持人需具備良好的親和力,且這種親和力不是外在表現,而要發自內心。在現場,唯有主持人充分發揮自身魅力并表現出良好的親和力,才不會讓在場觀眾產生緊張情緒,進而促使觀眾愿意主動融入到節目氛圍中來。例如,央視著名主持人海霞自進入觀眾視線以來,先后主持了多檔新聞節目,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綜合分析海霞的成功之處,她在播報新聞時語氣和表情的配合非常好,具有極強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使她的形象透過熒屏映射在觀眾心里,拉近了她與觀眾的距離,使她得到了觀眾的喜愛,不少觀眾就是為了看海霞聽海霞說話而收看新聞。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促進了主持行業的發展。主持人要脫穎而出,必須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抓住信息的關鍵點,對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考慮,觀點獨到,見解精辟,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要做到這點,主持人必須多讀書,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形成自身的獨特的氣質。例如,在董卿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時,她落落大方,眼角眉梢帶著盈盈笑意,各種詩詞信手拈來,向觀眾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文化類節目的把握讓人感嘆她“到底讀了多少書?”她的文學修養和臨場應變能力令人驚嘆。
樹立聲音品牌形象。聲音是主持人的品牌形象,主持人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表形象,第二個就當屬聲音了。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主持人要根據自己音色的特點,發展屬于自己的聲音品牌形象。作為主持人,發音標準、語言規范、吐字清晰、聲音飽滿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新媒體時代,我們更要重視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以后的發展中脫穎而出。另外,還應該注重聲音的情感,只有帶有感情的聲音才能打動觀眾,感染別人。要通過聲音的訓練找到自己最美音區,讓自己的聲音優美動聽。只有打動了自己,才能感染觀眾。
結論
總之,新媒體環境下的節目主持人,其內在、外在形象的塑造往往決定著電視節目是否成功。因此,新媒體環境下的主持人,應隨著新媒體環境的不斷發展而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進而提升自身的主持形象。主持人的形象塑造還需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如此才可能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進而成為觀眾喜愛的節目主持人。
參考文獻:
1.馮佳妮:《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研究》,西安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2.于 舸:《新媒體時代主持人形象的定位》,《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5)。
3.李 桃:《網絡主持人與傳統媒體主持人》,《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