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裝飾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創新構建,基于工作室教學過程的教學體系,基于項目引入實踐教學、項目實施展開教學。工作室創新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定位、創新模式探索等問題,在實踐教學中加強學生專業理論教學與工作室實踐技能訓練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業與就業能力的養成,實現學生由概念設計向企業需求設計順利轉向。通過“工作室”教學模式不僅實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還可以滿足現代藝術設計產業對專業設計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指導思想
目前許多高校與設計公司雙方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和距離,學校偏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社會需求的人才偏重于技術與實踐,我們的實驗區培養的人才則將雙方需求對接起來,既針對專業學習,又強調專業應用實踐。技術型設計人才、創新型設計人才、創業型設計人才都是復合型人才應該擁有足夠的技術和創意設計兩方面的知識,能將客戶需求轉化為藝術設計應用。
作為地方師范院校為重慶市內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人才培養首先要適應重慶市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這種適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業設置適應重慶市產業結構的發展需求,二是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地方新型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我們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結合重慶市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及其人才需求,以視覺傳達設計、產品包裝設計、廣告和平面設計為主的視覺設計,培養具備優良的綜合素質與職業道德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既了解藝術設計基本規律又懂計算機軟件技術;既掌握先進創新設計理念又熟悉現代設計運作流程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一、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實踐教學體系
1、依托“三創教育”,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
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主流模式,同時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適應化。以“培養大學生創新設計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為核心,通過“三創教育——創意思維、創新設計、創業實踐,讓設計服務社會”為人才發展培養目標,運用“校企相長、學以用致,以用促研”的方法,“校地、校企共同聯手,創新設計、創業發展”的校內外團隊精神,加強創意思維訓練、創新設計精神、創業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先創業,再就業”的培養模式,培養具有“一種思維,四種能力”設計人才。
2、促進國內外交流,整合優勢資源,學科交叉培養
通過國內外藝術設計教學與實踐交流,融合學科專業的前沿信息,為師生提供國際化的專業設計理念、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和實踐當中,組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與相關學科學院的學生協作,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專業優勢,共同完成項目開發策劃、項目研發推廣、市場營銷的商業運作全過程,著力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各種實踐應用能力。
3、設立創業基金,構建創業園區,完善創業環境
加強校內外對外交流合作,廣泛開展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尋求資金贊助,開辟創新、創業實踐的新領域,提供和創造創業鍛煉的空間,在工作室常規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關注和實時指導,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會團隊協作,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工作室設立“創意烏江”獎勵基金,構建創業園區,利用已有的實習、實踐基地和多學科、多專業聯合創業平臺大力推廣學生的創業實踐,把社會資源引入創業園區中,以各種方式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參與管理、經營工作室,從事商業活動、設計服務、技術發明等,在校內體驗、完善創業環境。
二、三創智慧園-裝飾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創新模式探索
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單項模擬實驗、綜合模擬實驗等模擬體驗式和校外真實項目實踐、創新創業活動等,進行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肮ぷ魇抑啤毕碌娜齻€平臺:搭建了創意思維訓練、創新設計、創業實踐能力培養的“三創工作室”制教學實踐平臺、“師生共同體創業教育平臺”和“校企創業實踐培養平臺”三個部分。具體改革思路是:
(1)完善“先創業,后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繼續完善我校藝術設計專業確立的"先創業,再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和企業的交流溝通,全面了解社會需求和藝術設計工藝流程,使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成為適應企業工作環境的適應型、應用型的合格人才;堅持幫助企業解決崗前適應性培訓工作,力爭實現與用人企業的“及時”對接,縮短適應社會、企業環境的適應周期。
(2)強化“專業——創業——就業”的教學指導思想
從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思考開始,通過一系列的項目實踐平臺上下的實踐活動及工作室體驗式分享,使學生深刻感悟“專業——創業——就業”之間的關系。在“專業與應用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循環,將設計理論——實踐經驗——創業精神貫徹到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并形成良性循環。
(3)拓展“及時對接,縮短就業過渡期”的教學觀念
針對藝術設計人才需求的特點,結合“師生共同體”工作室制和四級實踐制的要求,培養的人才適應能力強,有創新設計、創業精神,在工作室相關項目訓練中,實現與社會應用設計的親密接觸,縮短學生與設計員工的角色轉換的過渡期。在不同項目的訓練中提高創意思維和創新設計能力,通過全程參與模擬項目與真實項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業能力。
(4)堅持三個創新平臺的結合,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堅持三個創新平臺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工作室課內外創業實踐活動。按照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層次需求為學生搭建創意思維訓練、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工作室”實踐平臺,工作室創業教育平臺和創業基地實踐能力培養平臺三個部分。組織學生參與工作室導師主持的校級以上的科技創新項目,通過項目研究過程中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市場調研分析、方案設計及參與項目申報、答辯與結題等不同環節訓練,既鍛煉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三、構建六個教學模塊和一個課外實習實踐環節
六大模塊是:專業素質與能力基礎模塊、設計基礎模塊、專業設計模塊、教學實踐模塊、創新設計開發模塊、創業實踐模塊。
專業素質與能力基礎模塊主要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經濟與管理、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體育、道德修養理論等;設計基礎模塊包括:設計造型、設計色彩、構成基礎、設計理論等專業類的基礎理論和基礎專業知識;專業設計模塊要求掌握學院開設的五大專業方向和若干專業方向的相關知識內容與理論;教學實踐模塊包括:設計技能,表現技能,制作技能,以及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社會考察、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創新設計開發模塊包括:各種設計大賽、專業實踐項目、創新實踐活動等。創業實踐模塊包括創業管理能力、創業素質訓練、企業項目實踐等。
根據實驗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培養目標的要求,整合辦學優勢,突出辦學特色,確立跨學科、跨專業聯合創業教育平臺,創建校內外藝術設計實習、實訓基地,聯合各設計專業工作室等多位一體教學模式的總體設計方案,圍繞創意、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主題,協調整合現有資源,共同構筑“師生共同體”工作室制的基本布局。以服務武陵山區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和地方發展為主,積極開拓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和應用開發渠道,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網絡傳播優勢,培養設計基礎理論扎實、創新設計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艱苦創業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積極推進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陳新;易希平 藝術設計類專業項目工作室制的探索與實施——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職業技術教育》,2008/08期
[2] 付欣.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8/04
[3] 單琳琳.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2/06
該文曾獲2014年重慶市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征文三等獎
重慶市教改項目(133056)項目研究后續成果
《基于“三創”教育的藝術設計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成果
長江師范學院《師生教學共同體——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階段研究成果
彭凌燕 長江師范學院教授
2015年12月
作者簡介
彭凌燕(1970.1--),女,漢族,重慶璧山人,教授,主要從事民間藝術教育研究
(作者單位:長江師范學院美術學院)